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下)看看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你会发现,这些战争中身经百战、立下功勋的部队(师级),在建国后,历经多次的裁军或精简整编,有些至今还在陆军部队的序列中,有些改编海军、空军或武警部队,有些则撤编了。但他们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所立下的功绩,人们是不会忘记的。为了浏览方便,特将每个师的去向通过颜色标注出来。现还保留在陆军部队的师(有的缩编为旅、团)用红色标注;改编为海军的师用黑色标注;改编为空军的师用蓝色;改编为武警的师用绿色标注。由于有些师撤编、改编又重新成立,在标注上增加了困难。所以,标注仅供参考。步兵第169师1949年5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3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9师,该师组建于1948年12月,以原龙江军区警卫团及解放第1、2、3团和两个独立团为基础编成整训第3师。1950年7月,169师改为东北边防部队。步兵第170师1949年4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4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0师,该师组建于1948年12月,以原嫩江军区前指为基础,并抽调原合江、松江、嫩江等军区5个解放团和独立团编成整训第4师,下辖7个架子团。该师组成后一部留在东北地区,一部随第四野战军入关。1949年6月,170师归辽西军区建制。1950年7月,170师大部调归军委空军,另有6个建制营改为东北边防部队。所属第510团在1950年11月改编为空8师21团(后改称第24团)。步兵第171师1949年4月由东北整训第6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1师,归辽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是1949年1月以辽宁军区2分区机关、军区二线兵团部队、县大队组建的整训6师。1950年7月511团补入39军,8月该师撤消番号,512团调归军委空军整编,其余部队调归军区空军整编。步兵第172师1949年2月由桐柏军区第28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2师,师长杨树根,政委李福尧。该师前身是在1945年12月解放衡水后组建的冀南军区独立旅,后改称独立第4旅,1947年9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28旅,1947年12月改为桐柏军区28旅,参加开辟了桐柏根据地,襄樊战役等,1949年6月172师改称湖北军区独立第4师,1950年2月,独立第4师师部和四野工兵指挥所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工兵司令部。1951年3月,军委以中南军区工兵司令部为基础组建军委工兵司令部。1955年8月,军委工兵司令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以后经过数次体制编制调整,目前为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工程兵局。原下属几个团改为湖北大冶等县地方武装、矿山警察部队和工兵部队。步兵第173师1949年2月由桐柏军区3分区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3师,师长李定灼,政委吴罡。该师前身是1947年8月成立的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1947年9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29旅,1947年12月改为桐柏军区第3分区,参加开辟了桐柏根据地,襄樊战役等,1950年11月25日,第173师直属机关调归中南军区海军领导机关,173师司令部和广东江防司令部合并组成中南军区海军司令部,173师政治部和江防部队政治部合并组成中南军区海军政治部,173师的后勤部也并入中南海军后勤部,撤销了第173师番号。1955年8月,中南军区海军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原属该师建制的第517、518团拨给南阳军分区领导,第519团拔归商丘军分区领导,不久均撤消。步兵第174师1949年2月由桐柏军区1分区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师,师长何济林。该师前身是1947年2月成立的冀南军区独立第6旅,1947年9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30旅,1947年12月改为桐柏军区第1分区,参加开辟了桐柏根据地,1950年7月下旬,第174师带河南军区独立第15团,调归广西军区建制并兼宜山军分区,师部兼军分区机关。8月,广西原柳州军分区番号撤消,机关并入宜山军分区机关。1952年12月,广西军区撤消第174师番号,1958年7月,宜山军分区机关迁驻柳州,9月改称柳州军分区。以后曾与柳州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柳州警备区合署办公,1992年10月又合并了原柳州市军分区机关。现在的广西军区柳州军分区和广西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机关都应有原174师的骨血延续。步兵第175师——这个师的番号没有使用过。步兵第176师——这个师的番号没有使用过。步兵第177师——这个师的番号没有使用过。步兵第178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1兵团第8纵队22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178师,师长胡正平,政委王焕如。该师前身是1947年8月组建的冀鲁豫军区独立第2旅,1948年1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2旅,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8纵队22旅,参加了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扶眉、秦岭及解放成都等战役,1950年2月178师兼任绵阳军分区,532、533团整编为成都警备司令部警卫团,1952年3月撤销178师番号,师部编入绵阳军分区机关,534团整编为川西军区公安2团。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78师是1967年6月在安徽霍邱城西湖农场新组建,归第60军。1985年9月撤销,师部改编为第1集团军炮兵旅旅部,撤销第532团、533团、534团番号。步兵第179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1兵团第8纵队23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179师,师长黄定基,政委肖新春。该师前身是1945年12月组建的太岳军区23旅,1946年4月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2旅,6月改称太行军区独立旅,11月又改称太岳军区12旅,1947年7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8纵队23旅,参加了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扶眉、秦岭及解放成都等战役,其中在临汾战役中,英勇奋战,首先登城,被华北军区第1兵团授予光荣的临汾旅称号。1951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79师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3年9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9师番号,1961年1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1971年3月,该师奉军委命令对外开放,开展迎外任务。1985年9月179师改归第12集团军建制,执行北方乙种师编制,1989年535团改为南京军区特种警备团,1998年缩编为179旅。步兵第180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1兵团第8纵队24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180师,师长邓仕俊,政委王观潮。该师前身是1947年7月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4旅,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8纵队24旅,参加了太原、扶眉、秦岭及解放成都等战役,1951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80师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第二阶段第180师受敌包围,遭受重大失,1951年10月25日奉志司命令:川东、川西、川南3个基干团与180师余部合编。1953年9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师番号,1960年4月改称陆军第180师;1961年4月25日,陆军第180师(欠步兵第538团、炮兵第560团)调归国防部5院建制。1962年5月,陆军第180师师直和步兵第539团、540团由国防部5院归军建制,1964年12月20日,陆军第180师撤销。师直(欠高炮营)、步兵第540团、炮兵第560团调归安徽省军区建制,组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1师。该师于1976年奉命与浙江金华军分区对调。步兵第539团调归江苏省军区建制,扩建为江苏省军区独立第1师,该师1976年奉命与浙江温州军分区对调。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80师是1969年12月由原第60军181师改称陆军第180师,1985年1月第180师又恢复第181师番号。步兵第181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3纵队第37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第181师,师长王诚汉,政委张春森。该师前身是1944年9月6日由太行军区第3、35团组建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1945年2月改编为河南军区第1支队,10月改编为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1946年10月编入华中野战军为第13旅,1947年1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1948年2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为第37旅,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3纵队37旅。该师即著名的“皮旅”,中原突围时在旅长皮定钧的率领下,担负吸引敌军主力,掩护中原军区主力向西突围的光荣任务,在掩护主力西进转移后孤军东征,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突破敌军的封锁包围和堵击,跨越层峦叠嶂的大别山,辗转24个昼夜,行程1500余里,大小战斗23次,以完整建制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随后,参加了淮阴保卫战、第一次涟水保卫战和孟良崮、临汾、晋中、太原、扶眉、秦岭、解放成都等重要战役战斗,转战中原、华东、华北、西北四大战场,战功卓著,是18兵团主力师。1951年3月181师调入第60军入朝参战,歼敌16754人。1953年9月回国。1954年12月底开始,担任军事学院、总高级步校的演习、示范任务。1960年4月至1970年11月,担负迎外任务。1969年12月改番号为陆军第180师。1985年1月恢复第181师番号。同年9月,陆军第60军与陆军第1军合并整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181师调归第1集团军建制,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6年,改隶武警部队建制为武警第181师,辖武警第541(老虎团)、542、543、711团。2005年,武警542团政委丁晓兵被武警部队评为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06年12月,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步兵第182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3纵队第38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第182师,师长王海东,政委王贵德。该师前身是1947年10月组建的太行军区独立第1旅,后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第38旅、华北军区第13纵队38旅。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扶眉、秦岭、解放成都等重要战役战斗。1951年3月,调归第11军建制。1952年10月改编为铁道兵。步兵第183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3纵队第39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第183师,师长钟发生,政委杨绍增。该师前身是1947年10月组建的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后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第39旅、华北军区第13纵队39旅。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扶眉、秦岭、解放成都等重要战役战斗。1951年3月师直组建四川达县军分区机关。步兵第184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5纵队43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第184师,师长林彬,政委梁文英。第15纵队43旅于1948年8月由太岳军区第18军分区组建。参加了太原、解放西北、扶眉、兰州、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是18兵团的主力师。在太原战役淖马战斗中,以两个团的兵力,顽强战斗,击退敌4个加强团29次疯狂反扑,毙伤俘敌4000余人,受到兵团通令嘉奖。1951年2月率550、551、554团改归第10军建制,留师部一部组建西昌军分区。1952年5月,184师师直与战车26师师直一部及战车52团大部组建第2战车学校;550团调入69军28师,后改为84团;551团改为工兵26团,现为总装备部第21试验训练基地工程兵建筑第124团。554团改为工兵27团,后为工程兵建筑125团、工兵10团,现为沈阳军区陆军第40集团军工兵团,是著名的雷锋生前所在团;师炮兵团团部带本团3个营和550、551团炮兵营与原炮兵第3训练基地暂10团团部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36团,归炮兵第14师建制,1955年2月,炮36团调归炮兵第11师建制;1952年6月,留四川的552团改编为公安第21团。步兵第185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5纵队44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第185师,师长涂则生,政委孔俊彪。第15纵队44旅于1948年8月由太岳军区第19军分区组建。参加了太原、解放西北、扶眉、兰州、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1950年2月兼西康军区雅安军分区,1951年2月554团改归184师建制,1951年9月553团改归186师建制,1952年5月,555团改编为西南军区独立第7团,7月185师撤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