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片、文字资料等培养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认识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经过及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维新变法运动的进步性,培养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2.公车上书的内容是什么?公车上书有什么影响?康有为广东南海康有为故居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又做了哪些工作呢?1.创办《万国公报》2、组织强学会3.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机关报想一想光绪帝为什么支持维新派变法?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说说戊戌变法的时间2.说说戊戌变法的内容3.说说戊戌变法的结果百日维新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等。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一、变法的进步性: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二、变法的局限性:(1)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2)没有涉及议院、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3)军事方面的举措,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待毙)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林旭刘光弟康广仁杨锐杨深秀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材料二:“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1.这两段话是谁说的?2.维新派要杀的“贼”是什么人?3.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4.这位维新派代表人物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议一议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失败的原因:•维新派力量弱小,无兵无权•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挫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知识梳理:戊戌变法序幕:发展:高潮:结果: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办《万国公报》,设强学会百日维新1898年6—9月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慈禧政变、光绪被囚、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反馈练习1.揭开戊戌变法序幕的事件是()A.强学会成立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D.创办《万国公报》2.戊戌变法的法令属于政治方面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办工矿企业C.训练新式军队D.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BA3.一位维新人士指出:“同志太孤,举措太大。当此排者、疾者盈衡塞巷,而上无权,安能有成?”他所指的变法即()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戊戌变法D5.《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道:“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A.教育制度B.科举制度C.文化制度D.政治制度D历史回音谭嗣同等六君子带着遗憾和无奈悲愤而逝,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的行动,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血不会白流,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