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总量规模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高端化”的总体要求,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和特色产业稳步提升的主体产业群,改善发展环境,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化、集群化、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二)发展思路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同步推进,以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关键大项目为抓手,完善优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特色产业,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四个千亿元产业板块,全面提升开发区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1、推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地位和水平,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提高电子电器产业和其他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的比重;突出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加大酒店、餐饮、百货等商业和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物流、证券、保险、基金、创投、风投等现代化服务业的招商力度,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从单纯发展二产业向二、三产业并举转变,进一步改善开发区投资环境,增加可支配财力,增强对人才聚集、居民住居的吸引力。2、加快产业向高端化延伸。不断增强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由比较优势向核心竞争优势转变,积极抢占产业国际分工体系的中高端位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拓展产业价值高地;大力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网络信息、服务外包、品牌会展等高端服务业,构筑产业服务高地;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抢占产业竞争高地。3、弥补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集聚资源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促进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夯实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完善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检测平台等产业化平台建设,保障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大力引进和培育关键缺失环节的重大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链条的成长壮大并向高端延伸。4、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的统一。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城市功能提升,以城市功能的完善,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发展产品研发、营销策划、物流仓储等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公用事业、社会福利等公共性服务业。5、统筹产业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协同并进。坚持绿色发展,构建节约、清洁、低碳、循环为主要特征的产业体系;从源头上抓起,科学选择,从严把关,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支持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技术改造,提高水、土地、能源的节约利用和综合开发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发展目标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自主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构筑和完善若干优势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新格局。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财政收入250亿元;三产业比重占GDP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突破50%;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到35%以上。(四)基本原则1、坚持创新驱动原则。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提升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开放互动的创新机制和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2、坚持优势集聚原则。集聚区内外优势资源,促进产业要素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投入产出率,形成产业特色突出、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分工合理、产业布局优化的现代产业集群。3、坚持优化提升原则。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调整存量结构,拓展增量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发展。4、坚持融合协调原则。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促进,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相适应,全面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和相关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体框架(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1、汽车及零部件产业(1)发展现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开发区现有以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东风电动、东风渝安等为代表的7家整车生产及改装车企业,以东风鸿泰、提爱思全兴、友德汽车、法雷奥车灯、东风模具等为代表的28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以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东风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康明斯发动机研发中心、法雷奥车灯研发中心等为代表的20多家著名企业的研发中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60%以上的比重,是开发区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存在的不足汽车产业规模不够大,品牌竞争力不强;汽车产品系列还不够全面,中、高档乘用车、自主品牌乘用车、微型车项目尚未发挥效力;汽车零部件的发展与整车不匹配,零部件企业整体水平不高,本地配套率较低;汽车工业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汽车产业产品出口能力不强,出口货值低。(3)发展思路立足于开发区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做强汽车整车企业、形成汽车产业集群、完善汽车产业链条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主要途径,以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必要的资金支持为支撑,努力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汽车生产最具规模、布局最集中、产业链最完整、汽车生产与研发能力配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和研发基地,成为国家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4)发展目标到2015年,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形成150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产销汽车120万辆,汽车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其中整车产值120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值3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达到5亿美元。(5)发展重点1)东风本田汽车公司扩能项目建设,二厂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24万辆生产能力;2)神龙汽车公司三厂选址建设项目尽快落实启动。3)支持东风乘用车公司扩大汽车市场销售份额,在3-5年内将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量提升到15万辆。4)东风渝安车辆公司在武汉建成10万辆微型轿车建设项目。5)策划引进一家年产15万辆整车生产企业、引进1-2家国内知名专用汽车骨干生产企业。6)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先进动力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电驱动变速系统、电动车用大功率电子器件、车用DC/DC、车载充电机、混合动力汽车专用动力耦合及传动装置、乘用车用空调电动压缩机。7)引进汽车发动机项目,形成发动机生产集群。支持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动机项目的建设。8)积极引进乘用车变速器、驱动桥项目;支持轻型越野车变速器、驱动桥项目建设。9)积极发展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电控系统、安全气囊、防盗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及车载电子装置等高新技术零部件的发展。10)支持东风电动车辆股份公司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发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技术和总成,形成5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力争实现销售混合动力公交车2000辆、销售混合动力轿车10000辆的目标。11)大幅度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到2011年,新能源公汽线路增至20条,新能源公共汽车增至1000辆;政府采购的乘用车按不低于10%比例选用新能源汽车;在市政、环卫和邮政等领域内大规模推广混合动力汽车;在旅游景区、车站、机场、高校、公园等公共场所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12)完善加气站、充电区(站)、停保场等相关基础设施。13)积极引进、发展汽车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切削机床生产线、精密锻造生产线及制造单元、铸造生产线、冲压生产线、车身焊接线、喷涂生产线、整车装配线等。加快模具、夹具、检具等汽车工艺装备产业的集成化的发展。支持模具工业园的建设。14)支持汽车技术研发、试验、检测、产业信息服务、产品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15)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16)加快汽车物流业的发展。17)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国内认证、获取证书。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18)积极支持汽车维修及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消费信贷、停车服务、报废回收、零部件再制造、汽车物流、汽车文化等现代汽车服务业,推进开发区汽车产业链全面发展。2、电子电器产业(1)发展现状随着冠捷显示、唯冠科技、美的集团、海尔集团相继入驻开发区,开发区的电子电器产业发展迅猛,从2004年起就成为开发区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占开发区经济总量约30%的比重。开发区电子电器产业主要分为三类:以冠捷科技、唯冠科技、瀚宇冠捷为代表的电脑显示器产业,已具备年产2000万台的生产能力,2009年生产显示器1129.09万台,形成产值132.44亿元;以武汉海尔、武汉美的、麦克维尔为代表的家用电器产业,具备年产1000万套空调器的生产能力,2009年生产空调器480.03万套,电热水器115.52万台,冷柜68.15万台,实现产值84.68亿元;以佑图物理、亚格光电、登奇机电、普天通信、长光电源、恒丰电工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产业。(2)存在的不足1)经济总量不大,缺乏规模支撑。电子电器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仅71家,产值近300亿元。目前只有1家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过50亿元企业仅美的1家,10亿元以上企业只有7家。2)产业链不完善,缺乏关键零部件项目。电子电器产业主要靠冠捷、唯冠、美的、海尔4家企业支撑,但因规模不大,其支撑和带动作用不太明显。与之配套的企业入区仅40多家,没有发挥其主体项目的应有作用。在显示产业链中目前尚缺少如生产TFT等关键零部件的企业。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现有的冠捷、唯冠、海尔、美的公司的生产技术主要来源于总部集团的研发,企业的本土研发投入比例过低,自主研发能力不强。(3)发展目标到2015年,开发区电子电器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力争产值过100亿元企业2~4个,过50亿元企业4~6个,过10亿元企业20家以上。(4)发展重点1)电脑显示产业用当年筹建轿车产业基地的勇气和魄力,来强力推进开发区的显示产业的发展,以做强显示产业、形成显示产业集群、延伸显示产业链为目标,以引进TFT、液晶模组等关键零部件企业为重点,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努力使开发区成为外资密集、带动力强的显示产业带,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显示产业基地。全力以赴引进6代以上TFT—LCD生产线、模组、背光源、玻璃板、彩色滤光片等一批核心零部件企业,完善显示器产业链。围绕冠捷、唯冠等企业的需求,积极策划、引进芯片和IC电路项目,提高液晶显示器的配套供给能力。打造LCM模组及液晶电视产业园,形成年产750万片LCM模组及500万台液晶电视的生产能力。促进友达光电、奇美电子等配套企业和潜在具有配套能力的一批企业逐步落户开发区。推动显示产品由液晶显示器向PC一体机和液晶电视机转型。2)家用电器业力争引进2~3家国内外家电巨头,扩大开发区现有家电产业的体量和规模,使开发区成为国内重要的家电生产基地。实行多元化战略,优化家电产品结构。促使国内家电巨头在开发区投资兴办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液晶电视等其他家电项目。电冰箱重点发展节能、风冷型、智能型、大容量、多间室的高档次产品。空调器重点发展环保型、舒适型的变频产品及高能效等级的定频产品。洗衣机重点发展洗净度高、节能节水效果好、低噪音的全自动产品。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完善家电产业链配套,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在规模效应、上下游配套和人才集聚上的优势。大力引进一批精密注塑、钣金件、新型包装材料及新材料、彩色钢板、冲压件等与其配套的零部件企业,特别是压缩机、管组、蒸发器、冷凝器等空调核心项目,建立发达的家电产业配套体系,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增值链条和相互促进的产业群体。3)消费类电子产业以融合计算机、通信和家电(3C)技术的民用消费电子产品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家庭娱乐产品、便携办公设备(超便携微型投影仪等)、激光背投电视、家庭影音产品。鼓励和支持医疗电子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中高档医用电子诊断设备、电子医疗设备的竞争能力。结合开发区电子信息
本文标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5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