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管理第13章设备管理13.1设备管理概述13.1.1设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设备是现化工业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设备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的发展、生产效率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设备管理是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管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传统设备管理和现代设备管理两个历史阶段。1.传统设备管理阶段传统设备管理的理论核心是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科学管理。在这个阶段初期,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设备结构简单,占用企业资金有限。因此设备维修不需要专门技术人员来进行,而且维修费用和设备故障损失较低。故设备的维修,一般由设备操作人员来完成,实行坏了再修的事后修理制度。后期,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结构日益复杂,修理难度相应提高,同时又由于企业生产连续性的加强,设备的修理费用和故障损失不断增加,于是,设备的修理需要由专门人员来承担。因而从生产操作人员中逐步分离出专门从事设备维修和管理人员,企业相继建立起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机构,对设备使用过程进行管理,制定出对设备维修管理的科学制度。这个阶段设备管理的特点及其局限性:(1)传统设备管理工作集中在设备的维修阶段,而较少注意到设备的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全过程是:研究——设计——试制——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这是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在设备全过程中,设备维修工作是很重要。但是,它只是设备全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事后救护工作,它无法改进设备性能,实行企业设备现代化。因此,传统的设备管理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2)传统的设备管理,把设计、制造过程的管理与使用过程的管理严格分开。设备的一生本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被人为地分为两段,前者属于制造厂管,后者属于使用单位管理。这种人为的分割不利于有效地解决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一系统的新问题。(3)传统的设备管理,往往侧重技术管理,而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传统的设备管理,在设备的技术、经济、管理三者关系方面,侧重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运动有两种形态;一是物质形态,表现为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等;二是设备价值运动形态,表现为设备的最初投资、维修费用支出、折旧、改造更新资金的筹错、积累、支出等。前者形成设备的技术管理,后者形成设备的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设备管理的目是要达到最佳的技术状态和最佳的经济效果,即一方面要求设备完好率高,故障率低,使设备经常保持最佳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是支出最少,效果最大。传统的设备管理侧重技术管理,而忽视经济管理,对设备的组织管理工作重视不够。(4)传统的设备管理只是部分职工、部分机构参加,没有组织全体人员参加管理。2.现代设备管理阶段现代设备管理阶段是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的阶段,即对设备实行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是在设备维修管理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管理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针对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继承了设备工程学,吸取了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它主要包括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员设备维修制。(1)设备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设备综合工程学,于1971年首先由英国设备综合工程中心所长丹尼斯.帕克斯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设备工程年会上提出来的。得到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在英国推广和普及,据有关资料介绍,推行设备工程学后,设备故障率降低了90%,设备维修费用减少了50%,由于效果显著,受到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和迅速推广。所谓设备综合工程学,按英国工商部于1974年下的定义是,“设备综合工程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适用于对固定资产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等实际业务进行综合研究,以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最大程度节约。工厂机械、装置、建筑物的可靠性和有关可靠性的方案、设计、使用和费用的信息反馈,都属于它的研究范围”。设备综合工程学要点是:①以设备的寿命周期作为研究和管理对象,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率最高。寿命周期费用是设备一生的总费用。包括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一直到报废为止所发生的费用总和。它由设备的原始费用和使用费(维持费)两大部分组成。研究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目的,是为了从经济上全面评价设备的优劣。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综合效率包括六个方面:即P(产量),完成产品产量的任务,设备效率要高;Q(质量),保证生产优质产品;C(成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要低;D(交货期),保证按合同规定的期限交货,不得耽延;S(安全),保证生产安全;H(劳动情绪),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环境,要求减少污染,保证环境卫生,文明生产,二是人机搭配得比较好,要使工人保持饱满的劳动情绪和充沛的生产精力。②从工程技术、经济和组织管理方面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与研究。③以可靠性、维修性设计为重要目标。④以设备的寿命周期为设备管理范围,改善与提高每一个环节的机能。⑤建立一套设计、使用和费用的信息反馈系统,实行设备工作循环的反馈管理。(2)全员设备维修制(TotalProdutiveMaintenance)全员设备维修制,又叫全员生产维修制,简称TPM。其要点是:①全员设备维修制的基本特点是“三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全员。所谓全效率是指通过设备管理,使设备在生产中达到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成本最低,故障少,安全生产、交货及时,操作工人情绪饱满。所谓全系统是指设备从研究、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直至报废为止全过程的系统管理。所谓全员就是与设备管理有关人员都要参加设备管理,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②设备维修方式。它吸取了预防维修(PM)中的所有有维修方式。包括日常维修、事后维修、生产维修、改善维修、预知维修、维修预防等。它强调操作工人参加的日常检查。③划分重点设备,对重点设备实行预防修理。全员设备维修制的预防性修理,一般放在重点设备上,对一般设备修理采取事后修理,即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才进行修理,以利于节省维修费。④设备维修目标管理。全员设备维修制通过推行设备维修目标管理,来确定设备维修工作的方向和具体奋斗目标,作为评定维修工作成绩和工作总结的依据。目标管理的程序包括目标的制定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⑤工作作风。它强调作风保证,开展5S管理活动。即:●整理。把乱的东西收拾起来,把不用的东西清理掉,按次序排列好。●整顿。整顿操作秩序,把必要的图纸、工具等准备齐全。●清洁。保持清洁,无污垢。●清扫。把工作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素养。是指职工的举止、态度和作风,培养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产习惯。13.1.2设备综合管理的内容和任务1.设备综合管理的内容(1)实行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是有效地解决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的科学方法,是从总体上保证和提高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作到安全、节能、环保,以及避免设备的积压和浪费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就是将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管理,以求得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最佳效益。(2)对设备从工程技术、经济和组织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设备管理的目的是要使生产中的设备经常处于最佳状态,使其作业效率最高,支付的费用最低,以最少的费用支出实现其目的状态。为此,必须同时对设备从技术、经济和组织管理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在工程技术管理方面,要对设备进行各种专门的技术研究,研究设备的设计、制造的可靠性、可维修性、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质量和作业效率、维修、保养现有设备,以保持设备最佳技术状态。在经济管理方面,要研究设备的制造费用,运输安装费,对设备选择进行经济评价;研究设备维修保养费用,确定设备维修的经济界限;研究设备的经济寿命,合理地确定设备改造、更新的经济界限,适时地用先进设备替换陈旧设备,以及设备折旧的经济性分析等。在设备的组织管理方面,要运用行为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经营理论,以及其他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对设备进行组织管理。现代设备管理,在本质上是现代化设备同现代化管理理论、方法以及科技成果的高度结合。(3)实行设备的全员管理现代化企业中,设备数量众多,型号规格复杂,分散在企业生产、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单纯依靠专业管理机构与人员是难以管好的。因此,要把与设备有关的机构、人员组织起来参加设备管理,使设备管理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4)开展设备的经营工作设备的经营工作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设备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一切活动,必须贯彻企业经营方针,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经营离不开市场。为了搞好企业经营,企业生产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价格和交货期限,必须满足市场的变动需求,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也必须配合市场的变动需求,以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满足生产不断变化的需要。同时为了调剂设备余缺,提高设备投资效益和设备利用率,企业还应搞好设备投资贷款、设备租赁等项经营业务,从而使设备管理从传统的静态管理进入动态管理。2.设备综合管理的任务设备综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的生产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它的具体任务可以归纳为:(1)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可行的原则,正确选购设备,为企业提供优良的技术装备。(2)保证企业设备经常处于最佳的技术状态。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设备物质运动的技术规律,如磨损规律、故障规律等,运用先进的检测、维修手段的方法,灵活地采取各种维修方式和措施,维修保养现有设备,使企业设备经常处于最佳的技术状态,达到设备的综合效率最高。(3)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加强设备的经济、组织管理,降低设备管理各环节的费用,达到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4)保证企业的技术进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13.2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设备投入使用后,设备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工作人员要掌握设备磨损和故障发生规律,应用科学的维护和修理方法,合理使用设备。13.2.1设备的磨损理论设备在使用过程和闲置过程中都会发生磨损,设备的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形式。1.有形磨损2.设备的无形磨损无形磨损是指由于经济发展或科技进步的原因,使设备的原有价值贬值,而造成的磨损。3.设备磨损的对策设备磨损是客观必然的。针对磨损规律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就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1)设备的正常磨损阶段是设备处于最佳的技术状态。因此,要加强对设备的合理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尽量延长设备的最佳技术状态的延续时间,以保证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2)加强设备的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及时掌握零件磨损情况,在设备进入急剧磨损阶段前,及时进行修理,可以防止设备故障,减少修理工作量。(3)根据零件磨损规律,分析计算零件的磨损率和使用期限,有计划地进行更换修理。13.2.2设备的故障与故障率曲线1.故障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磨损或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原因,发生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状况称为故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研究设备故障及其发生规律,减少故障的发生,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1)突发故障(损坏故障)。一般是由偶然性、意外性原因造成的。突发故障的发生往往是随机性的,一旦发生对设备的损坏会很大,可能会使设备完全丧失功能,必须停机修理。(2)渐发故障(劣化故障)。由于设备功能逐渐劣化而引起的故障。这类故障往往有规律可循,往往表现为局部功能的丧失。设备无论是处于运行或闲置状态,均会出现性能的劣化。2.故障率曲线故障率是指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故障发生比率。在设备的不同使用时间阶段,设备的故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