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作者:高晓坤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07期摘要: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席卷而来,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更是将人工智能写入十九大中。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就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关键词:人工智能;劳动力市场;供需;就业结构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可能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如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对生产流水线工人的替代、智能化信息系统对手工作业的替代等。二是规避风险,提高质量。用人工智能填补劳动者自然退出的高风险岗位或短缺岗位,特别是采掘、高空、探险及其他危险性很高的作业,以及对精密度要求高的岗位。三是提升生活质量,增加生活乐趣。比如家政机器人、情感陪护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大量使用等。一、人工智能对劳动力供需的影响人工智能对市场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替代,科技的进步都会带来一定的“破坏性效用”,会替代部分劳动者的就业岗位。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现有产业链的颠覆及变革,使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发生巨大变化。二是互补,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帮助人类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具有互补效应——它将充分体现服务功能,促使劳动者工作能力的提升。三是创造,技术的进步是“创造性破坏”,打破原有的生产模式,如同互联网,将催生更多新的产业、产品和服务,创造出新的岗位。技术的进步有破坏岗位的功能,也有创造岗位的功能,创造多于破坏,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人工智能的发展,首当其冲的是低技能劳动者。人工智能既是对体力的替代,也有对脑力劳动的替代,并且脑力替代比例会越来越高;但一些高技能、创意性的工作难以被替代,比如作家、心理医生等。根据相关研究,20年后将会出现一大批前所未见的新职业、新岗位,其比重将占所有岗位的70%。因此很难预测哪一些岗位可以被创造,但要做好准备去迎接、去拥抱这些变革。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研究,制造类机器人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人类就业岗位的总数。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岗位总数将从190万增长到350万,每部署一个机器人,将创造出3.6个岗位。二、人工智能促进劳动力升级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对劳动者专业结构的要求产生影响,推动人力资源需求将向高端产业转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塑各行各业。首先,人工智能会推动产业向智能化转变。未来不少产业领域都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如智能汽车、智龙源期刊网能医疗、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等。其次,人工智能还将引发商业服务创新。比如,它能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实现智能化的餐饮推荐、即时图像搜索等等。人工智能正在进入2.0时代。技术特征表现在:一是从传统知识表达技术到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转向大数据驱动和知识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机器学习可自动,学习范围还更广泛;二是从分类型处理多媒体数据,如视觉、听觉、文字等,迈向跨媒体认知、学习和推理的新水平;三是从追求‘智能机器’到高水平的人机协同融合,走向混合型增强智能的新计算形态;四是从聚焦研究“个体智能“到基于互联网络的群体智能。人力资源的需求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移。人工智能时代,要求更高层次的人才,要求就业结构的升级。人工智能调整就业结构,未来几年,我国服务业将新增大量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大多经短期培训即能胜任,可以有效缓解“机器换人”造成的短期失业压力。而劳动了市场低技术劳动者将流向第三产业。三、人工智能时代,政府需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发力任何事情的新生都会带来阵痛。因此人工智能一定会导致一些地区、行业产业或群体发展的差异性。某些地区可能获利多,某些地方可能获利少,这种不平衡是无序且难以避免的。从需求侧方面,加快劳动力需求侧调整,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新经济、新业态、新职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尤其要继续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较强的现代服务业。从供给侧方面,要加快供给侧改革的步伐。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对劳动者专业结构的要求发生了很多变化。因此,政府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培训,使教育和培训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延长人口红利,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从而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的到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有的时候政府可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规划、控制。首先,政府需进行一定的产业规划。2016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五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的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政府在进行产业规划过程中,可以通过干预来使得这种就业市场转换得更加平缓。其次,加强教育和培训。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在岗培训,帮助员工提升能力。对于那些适应不了变化而要离岗的人,政府和企业最好能“送一程”,协助他们更好地转岗和再就业。同时,为适应智能社会,每个人都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论对手是人还是机器。再次,要适当地调整工作时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创造财富的能力大幅提高,我们以前可能一天需要工作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来养活自己,将来可能就不需要工作8个小时了。所以要未雨绸缪,调整一下工作时间,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多时间去享受这种生活,或者干更有意义的事情。龙源期刊网最后,要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市场上,低技能劳动者首当其冲。防止贫富差距过大,保障这一群体的利益,就需要通过相应财税政策进行调节,防止运用人工智能的生产者与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劳动者之间形成两极分化,要让人们共享科技创新带来的福利。(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作者简介:高晓坤,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理论经济理论。参考文献[1]孔令晖,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低素质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基于劳动力异质性视角[J],《商情》,2017(28).[2]唐田田,戴林旱,浅谈人工智能对未来市场变革影响[J],《商情》,2017(30).[3]人工智能与就业,中国劳动保障报,201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