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积极关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无条件积极关注一、概述1、含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心理治疗的前提,它主要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即无论来访者的品质、情感和行为怎么样,咨询师对其都不做任何评价和要求,并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无条件积极关注并不是对一切都无条件接纳,而是向患者表达咨询师乐于接受来访者、理解来访者,同时关心和帮助来访者,在任何时候对来访者都以诚相待。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无条件地关怀,尊重与接纳。无条件积极关注包括身体的关注与心理的关注两方面。无条件积极关注并不决定于当事人的行为。无条件积极关注不等于必须同意当事人的不良行为。无条件积极关注不等于带领者要放弃自己的价值观。2、理念的出台卡尔·兰桑·罗杰斯(CarlRansom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编辑本段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贡献1、主要贡献过去的人格理论家往往过于强调心理上出现的问题,人本主义的积极的理论提供了一种受欢迎的观点。在那些努力去满足高层次需要的年轻人中间,罗杰斯和马斯洛的著作仍然柞常流行。我们也确实看到他们把许多人格研究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健康人格的方面。今天,研究者正在大量地考察着诸如创造性、快乐及身心健康问题。毫不奇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心理治疗师和咨询者的咨询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治疗师都认为自己是“人本主义的”。更重要的是,许多持其他理论观点的治疗师也都接受或部分接受了人本主义治疗理论的一些思想,他们也都接受罗杰斯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观。另外,许多治疗师在治疗实践中采用了罗杰斯式的方法,如治疗师的移情、对患者的积极关注、由患者对自己的变化负责以及患者和治疗师的自我剖析等。此外,在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理论促进了互助小组的兴起,在今天的团体治疗及自我改进和个体成长的治疗中还普遍存在着大量的互助小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教师经常向教育、沟通学和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介绍罗杰斯和马斯洛的理沦。许多雇主和组织管理心理学者关注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来提高工作满意度。许多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一子方面接受罗杰斯的建议、因为他们解决的是我们在生活中都会而对到的问题—发挥个人的潜能、生活在此时此地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幸福一马斯洛、罗杰斯及其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著作至今仍然畅销。2、教师的积极关注策略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采用不同的积极关注策略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研究法来探讨教师的积极关注策略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将积极关注分为有条件积极关注和无条件积极关注[1]。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积极关注是指当学生的行为满足了教师的期望时,教师就给予学生关爱和支持。当学生的行为没有满足教师的期望时,教师就会收回给学生的关爱和支持。学生逐渐明白,他们需要的积极关注是以自己的行为为条件的。这种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导致学生只按照教师的期望来表现,只接受教师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而拒绝自己的弱点或错误,不愿接受真实的自我;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关注是无条件的,无论学生的行为如何,教师都给予其关注。虽然教师可能并不赞同学生的某些行为,但他们一直都关爱学生、激励学生、接受学生。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就不需要去隐藏那部分可能会引起爱的撤消的自我,可以自由地体验全部的自我,自由地把错误和弱点全部纳入自我概念中,自由地体验全部生活,有利于学生成长并成为心理和谐的人。小刘是某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在高二以前成绩一直稳定在全班十五名左右,在一次月考中,他发挥出色,考了全班第三名,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小刘很高兴。很快月考又来了,小刘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考入前三名,照常老师把表扬给了那些考得好的人,小刘很沮丧。很快月考又来了,小刘很紧张,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小刘考试时舞弊了。从此以后,每次月考他都是这样度过的,直到被发现,来接受心理咨询。在咨询中,当问到你为什么要舞弊时,小刘说是为了高分,为什么要高分呢?他说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要高分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啊,比如个人的努力,为什么用舞弊呢?他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好,自己也不想这样,可不这样……他哭了。这只是咨询中的一个个案,可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可教师的赞扬总是送给有限的几个人,这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如果无法达到教师的期望,长时间不能满足其对积极关注的需要,就会产生两种倾向:一是放弃,将注意力转向其它方面,如网络等;二是采取非常规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成绩,如抄袭等。在调查中发现,高中生两极分化普遍,随年级的升高,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在平时的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教师采取的大部分是有条件积极关注,这样就使学生的行为指向教师的期望,忽视或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行为。在教师的有条件积极关注下产生了两种结果:一部分学生达到了教师的期望,得到了教师的积极关注,但他们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他们不能达到教师的期望,就会失去教师的积极关注。有条件积极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压力的加大使学生焦虑水平升高,焦虑水平过高会对学习产生抑制和干扰。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可能造成心理挫折时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体验,个体此时又感到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解决。焦虑是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的情绪。产生焦虑时,个体在心理上会产生紧张的期待情绪,表现出莫名的忧虑和不安。这种状态和不安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2];另一部分学生没有完全达到教师的期望,失去了教师的积极关注,使学生的尊重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高中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3],减弱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满足不了其对积极关注的需要,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它方面,如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来获得积极关注需要的满足,出现了很多学习以外的问题的,如自卑,厌学,逃学等。这是因为有条件积极关注使学生的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不一致,指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之间矛盾所出现的不协调状态。自我不协调导致防御、焦虑不安和自我混乱。当机体经验与自我概念不协调时,个体或否认经验的存在,或以曲解的形式接受经验。罗杰斯认为:机体经验与自我的矛盾会引起防御的加强,敌意和人际关系紧张[4]。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提高。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5]日本的一位小学教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这位教师教学生们画苹果。老师看见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学生说:“我在家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教师露出欣赏的微笑并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6]。”把苹果画成方形,显然脱离了实际,而这位教师采用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没有指责学生,而是鼓励学生遵从自己的感觉,“早日培养出方苹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相信方苹果是可能的,激发了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教师采用无条件积极关注,使学生更加自信,学习有了飞速进步。教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就克服了重视学生的认知需要,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的倾向[7]。使师生关系达到良性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8];情感需要的满足又激发了学生的成就需要和成就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9];教师采用无条件积极关注,可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从一般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很快就能发现适度的焦虑水平对学习是有帮助的,而焦虑水平过高则会对学习产生抑制和干扰的效果[10]。高中生的压力很大,焦虑水平普遍偏高,教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焦虑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结论: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多采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和创造力。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