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以校为本创新教研制度新华区教育局葛春雪一、什么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所谓“以校为本”的教研,就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这种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二、为何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1、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培训只是把表层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还非常坚硬,根深蒂固的东西要打破,是要下一番功夫的。要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2、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需要。“以校为本”的教研是提高教师最为有效的办法。教师真正的成长不仅仅在于岗前培训、脱产培训,更不能把眼光总盯在外出学习,而应当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教师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三、如何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要具备三大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方面构成校本教研制度,三大要素缺一不可。1、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2、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教研是需要听课、评课的,但教研不能只停留在听课、评课这个环节上。把教研等同于听课、评课,是简单化。•搞教研离不开学科教师伙伴,他们都是我们教研过程中可能求得帮助的对象,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是提高教师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建立一种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我们可以把问题分类,结合教学案例组织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一同来“会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教研活动具有同等重要的力量。3、专业支持。有了同事间的互助与横向支援,还应有纵向引领。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引导,教师只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1、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除了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外,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学习、研究、反思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2、教师要立足于教学研究。教师的研究是立足于教学的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这种研究是以一个个实际的教学为例的研究,围绕这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展开一系列的研讨。课前——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进行反思、交流。3、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的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和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五、教师如何做研究1、提出问题。关注身边、关注校本,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2、制定计划。教师研究活动的计划主要表现为自己对活动的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幻灯片153、采取行动。合理的行动,不是预先设定的或不容变更的。随着教育情景的变化和认识的加深,行动也是在不断调整的。教师教育研究活动中的行动是开放的,常常需要利用行动中出现的各种资源,对行动过程做出调整。4、全面观察。收集行动过程中相关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收集资料的过程,也就是对教师及其行动的实际状态的全面观察。5、进行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反思,既是行动研究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过程的开始。正是在这种螺旋式上升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在提升着,实践质量在提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