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解构主义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德里达是第一个对结构主义持有保留态度的人,德里达又被称为“后结构主义者”。作者名片•姓名:雅克·德里达•出生年份:1930年•身份: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主要著作:《声音与现象》、《论文字学》、《言语和现象》、《文字与差异》、《撒播》、《立场》等生平经历•1930年,德里达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犹太血统。•青年时代的德里达求学于有“思想家的摇篮”之称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其后成为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20世纪中后期掀起巨大波澜,不仅使他成为欧美知识界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也成为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德里达的理论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介绍到我国,从文学批评领域逐渐拓展开来,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2001年9月德里达来到中国,在北京、上海、香港进行了系列的访问和学术交流,这无疑将其在中国的影响推至高潮。•2004年10月8日夜,雅克·德里达间因胰腺癌在巴黎一家医院去世,享年74岁。•德里达以其“去中心”观念,反对西方哲学史上自柏拉图以来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德里达的批判矛头直指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以解构主义的哲学方略,力图瓦解结构主义的整体性基础,继而动摇整个西方哲学大厦。•所谓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是指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即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之外,存在着一种独立的本源性的实在(存在、物质、理念、上帝、本我等)•本源性实在的存在和变化是由一些确定无疑的本质或规则所支配的逻各斯(logos)•世界并不存在绝对真理、终极意义、普遍规律、绝对精神和永恒本质。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消除和分解结构•从某种角度来说,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体系是从对前人的批判开始的,德里达的批判对象非常广泛,从柏拉图以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康德到黑格尔、尼采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他的批判方法其实就是解构主义的方法:从批判对象的理论中抽出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它进行剖析、批判和分析,通过自己的意识而建立对于事物真理的认知: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手段:批评索绪尔的语言学结构主义索绪尔的语言学结构主义两个基本原则:•任意性•差异性只考虑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纵向关系•必须用能指与能指之间的横向关系来代替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纵向关系•认为所有的形式(包括语言)都不能准确清晰的表意,且无特定或惟一意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在场形而上学语音中心论(结合)西方的哲学历史——形而上学的历史;它的原型是将“存在”定为“在场”;德里达将此称作“在场的形而上学”。以二元对立为基础语音中心论言语第一性,书写第二性书写相较于言语具有优越性德里达的解构•存在——静态的封闭体,它具有中心,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支配性的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中心是整体的中心,中心就属于整体;中心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中心又不属于整体,二者矛盾。•去中心,抛弃二元对立论两者不是独立的,它们是相互延异、相互替补、互为踪迹延异•德里达自撰的一个词,含义十分晦涩(1)差异——在场与非在之间的非统一性或差异(2)延异——在场既与非在相异,又延搁到非在;同时非在又延滞了在场•“延异”只是一个策略性的名称,可以用“踪迹”、“游戏”、“替补”、“本文”、“撒播”、或“源初文字”来代替。踪迹•既是一种在场,又是一种非在,意指受到磨损残存下来的东西,半隐半现的标记。它已经存在它曾被抹去延异本身本文•“作品”——形而上学铭写的档案馆、知识的百科全书,或者所指的完全在场•“本文”——起区别作用的网状结构,是由各种踪迹织成的各种织品解构实际意义:恢复事物本身——延异——的本来面目撒播•是指种子的延异•它最终是没有意义的,但“没有意义”绝非“无意义”•总是不断地、必然地瓦解本文,显示本文的凌乱、松散和重复源初文字•索绪尔:“在词中,重要的不是声音本身,而是使这个词区别于其他一切词的声音上的差别……并且这种差别又出现在文字上。”——源初文字还包括雕塑、壁画等等潜结构的提出•对延异、踪迹、替补、本文、撒播、游戏和源初文字的忽视即为盲点。潜结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结构概念,相反,它意味着使结构移心化,并且开放封闭体。——开放的结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