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居儿童常见疾病防治许昌市儿童医院连新生常见传染病的发现与预防控制易感者传播途径传染病传染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传染病的三环节•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或动物)–人作为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动物作为传染源:狂犬病传播途径1.呼吸道传播-通过空气、飞沫、尘埃传播,如麻疹、流感、水痘等2.肠道传播-通过水、食物、苍蝇传播,如菌痢、伤寒等3.接触传播-通过手、用具、玩具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4.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5.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肝、艾滋病等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传染病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通风–环境消毒•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发现传染病人要及时报告–及时就诊、治疗–传染病人要进行隔离,直至没有传染性手足口病定义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特征。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无并发症患儿预后良好,一周左右自愈。流行病学•病原:柯萨奇A5、9、10、16、B5型,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A16和EV71型最常见,属细小核糖核酸病毒。•传染源: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者。•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接触、血。•易感人群:可在多年龄组一起感染,主要是幼儿感染,5岁以下占绝大多数。•流行季节:全年散发,5-8月高峰重症病例表现•神经系统症状:呼吸衰竭,脑干脑炎、脑膜炎等•呼吸系统症状:肺水肿•循环系统症状:心衰、休克3岁以下,多在病程1~3天发生临床不典型病例•散发病例•出疹一个部位•斑疹、疱疹稀疏不典型•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难鉴别•病原学或血清学鉴定治疗原则•本病如无合并症,预后良好,多在一周痊愈•清淡易消化营养的饮食、•对症处理:——口腔和皮肤护理——可服VitB、VitC及清热解毒中药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受累:控制颅内高压、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抗惊厥等•心肺衰竭: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机械通气等预防隔离14-21天。进食流质,防燥热之品,防过于温热。皮肤破溃后防感染。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流行病学•病原菌: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传染源:水痘病人其次带状疱疹病人。•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密切接触。•易感人群:婴幼儿、学龄前儿童。•流行季节:无周期性流行,全年均有发病,但有冬春发病高峰临床表现•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皮疹特征向心性:多见于头部及腹背,四肢较少。多形性:皮疹分批出现,在同一部位同时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杂存,在数日痂皮脱落,不留疤痕。治疗原则•对症治疗•止痒:炉甘石洗液(未破者)、口服抗组织胺药•发热处理•预防皮肤细菌感染•抗病毒治疗水痘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出疹前两天即可排出病毒–病人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两周。–接触者观察3周预防措施水痘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通风换气–消毒•提高机体免疫力–注射特异性水痘免疫球蛋白–接种水痘疫苗麻疹流行病学病原菌:麻疹病毒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流行季节: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表现•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疹后3—5天,发热开始减退,皮疹按出疹先后消退,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无并发症者病程10—14天。预防•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肺炎的延长到10天。•对接触麻疹的易感儿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到公共场所,无并发症的患儿应在家中隔离。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均应接种麻疹疫苗。年幼体弱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流行性感冒•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3天•临床表现: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甲型(H1N1)流感病毒预防流感•1.平时措施:加强晨检,及时发现病人,注意学生健康,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体弱多病者注射疫苗预防•2.疫情处理:及时隔离病人,开窗通风,空气消毒,食具,玩具,毛巾等消毒暂停集会活动,插班,并班。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情轻重悬殊,轻者不治自愈,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死亡•目前发病率仍较高,以中毒性菌痢危害性最大细菌性痢疾•传染源:菌痢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痢疾菌随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了外环境,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苍蝇和手经口感染–脏手起着重要的传播作用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20次,量少,故失水不多见。开始为稀便,可迅速出现粘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早期治疗一般1周左右逐渐恢复,少数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2)轻型: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表现均较轻,病程3~7d,亦可转为慢性。•(3)中毒型: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起病急骤,高热体温达40℃以上,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状,精神萎靡、嗜睡、昏迷及抽搐,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开始甚至无肠道症状。细菌性痢疾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为慢性菌痢。•(1)慢性迁延型: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出现的腹痛、腹泻,大便常有粘液及脓血,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亦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2)慢性隐匿型:有急性菌痢史,临床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大便培养阳性,乙状结肠镜检查有异常发现,也为重要传染源。•(3)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出现腹痛、腹泻及脓血便,但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多不明显。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容易被苍蝇叮咬的食物•吃瓜果应洗净、削皮。•粘液便或脓血便,应尽快就诊,以便及时诊断,尽力治疗。病毒性肝炎分类按病原体种类分类: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都可成为肝炎的传染源。在我国HbsAg阳性,占总人数的10%~15%,因而是最主要的传染源。(2)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人体患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水生贝类等是甲肝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饮用水污染则是戊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体液传播:体液传染是HBV、HCV和HDV的主要传播途径。吸血昆虫传播:目前有人发现蚊子的消化道和唾液中也有肝炎病毒,其阳性率高达67%,应该引起重视,但目前尚缺乏证据。垂直传播:一般是通过胎盘或产道的损伤以及异常病理变化而传染的。临床表现发热、全身乏力,疲倦。食欲不振,食后饱胀.甚至有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黄疸等消化道症状,右上腹部不适和胀痛,肝脏肿大及压痛等。少数爆发性发病、起病急、高热,消化道症状严重,很快出现深度黄疸、腹水及皮下出血,最后患者出现烦躁、嗜睡或神志不清,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死亡。临床表现五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戊型与甲型多急性发病,常见的有黄疸;丙型与乙型相似,较易发展成为慢性。多数患者在6周至数个月内恢复正常。也可能转变为迁延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仅见于乙、丙、丁三种类型的肝炎。治疗病毒性肝炎至今无特效疗法,治疗原则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根据不同类型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学校要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人。病毒携带者应调离接触食品、自来水或幼托工作,不能献血。学校医生、教师要严格把关,对病愈返校复课的学生要认真检查。免疫预防: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集居儿童常见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缺铁性贫血•单纯性肥胖症•营养不良情况调查内容•幼儿入园前健康状况•幼儿的出生史,药物、饮食过敏史,预防接种史•特殊儿童的养育情况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平均每年6次以上呼吸道感染或2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预防•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污染,室内空气要流通;•按时接种疫苗,在流感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如尘螨、花粉、油漆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均衡摄取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鼻窦炎。•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含锌制剂等。预防呼吸道感染措施•户外散步、踢球、骑小自行车等•用冷水洗脸,冬天用温水,增强对冷空气的抵抗能力。•适当加减衣服。•减少出汗、及时擦汗是防止小儿受凉的重要措施。•给孩子脚部保好暖,睡前最好用温水给孩子洗脚。•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高热惊厥•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是婴幼儿(6月~4岁)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初次发作多在体温上升早期。•惊厥发作时间短暂,一次热程一般仅有一次发作.85%为全身性发作,15%为局限性或半身性发作.•发作后意识恢复,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正常.处理•控制惊厥:•退热:•对症处理:幼儿园常见过敏疾病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湿疹荨麻疹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如何判断过敏体质小儿1.湿疹2.经常揉眼睛、抠鼻子、流鼻涕、连续打喷嚏3.多汗、多动、夜惊、易感冒4.跑步或者大笑以后孩子会咳嗽5.爸爸妈妈或兄弟姊妹有过敏病史防治过敏原检测调整饮食缓解症状预防发作营养不良•分类: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体重低下: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生长迟缓:其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消瘦: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贫血•一般表现:皮肤.粘膜.口腔粘膜.疲乏.食•欲减退.眼花.头晕.耳鸣•造血系统: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肿大•非造血系统:•(1)消化系统:胃肠融动,消化酶分泌•功能受影响•(2)心理行为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情绪激动•(3)心血管N.S:心率呼吸快•(4)免疫系统:抵抗力↓贫血的预防•做好孕期保健:注意孕母营养,防止铁缺乏,防止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合理喂养;•预防及时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儿童肥胖症•诊断:(1)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小儿正常标准的20%为肥胖。(2)体重指数BMI:随年龄性别而有差异,一般儿童>18有肥胖趋势,>20为肥胖。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预防: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管理每个活动环节,管理每个餐点(汤-蔬菜-主食+荤菜),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处方(1)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宣传肥胖的危害性。(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食糖类、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习惯,避免过度进食的习惯。(3)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从小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4)合理地安排膳食,尤其应防止中国饮食西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