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我国QDII发展及其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QDII发展及其风险防范问题研究姓名:祖栋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缪明杨20081201我国QDII发展及其风险防范问题研究作者:祖栋梁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肖镇辉中国资本市场的渐进对外开放:模式选择与政策研究2004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资本市场由此也进入了一个开放和发展的新阶段.随着QFII政策等过渡性政策的实施,由此出现大量的证券化国际资本流动将对中国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该文以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为主要脉络,运用纵向的、动态的和介入性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模式和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导论,概述了在金融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在入世后的过渡期内,研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文献概览介绍了该领域的有关研究成果,说明了所研究课题的目的、主要方法和思路以及对重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文章主要是以政府主导型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条件下,可供选择的市场开放模式;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QFII政策的实施和相应的政策搭配为研究框架.第二章主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内涵、动因和经济条件.第三章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概况、对外开放的现状以及可供选择的市场开放模式三部分展开.通过比较新兴市场国家的不同开放模式,和研究政府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经济目标函数,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可供选择的市场开放模式的阶段型特征和相关策略制定.第四章主要研究QFII政策的借鉴和实施.首先通过对其他过渡性开放政策的可行性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从QFII政策框架设计的角度,着重研究了QFII政策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政策借鉴;然后分析了QFII政策在中国的实施和机构投资情况;最后分析了QFII政策在中国实施积极效应和可能的风险.第五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2.期刊论文王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国际商务研究2002,(3)随着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化浪潮的影响和中国加入WTO,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已不可避免.资本市场作为配置中长期资本资源的场所,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增长.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及其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稳健、渐进地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尽可能地减少其负面影响,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经济增长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互促发展的良好轨道.3.学位论文杨子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策略研究1997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十五大确立了股份制在公有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后,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企业的经营体制改革提供了促进机制.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对外开放中还存在不少理论与实践问题.该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中存在的问题.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三大策略,探讨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与关键措施.指出了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必须采用宏观经济政策对流入外资进行调控,提出了外资入市的风险防范与管理对策.4.期刊论文陈君.唐青生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银行业发展的相互关系-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2)在全球金融一体化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那么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银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而银行业的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开放又有何助力?5.学位论文冉飞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研究2006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中国证券市场在15年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初步体现了“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当前,中国证券市场正处于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在“新兴+转轨”的市场特征下,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动力,而这动力正是来自于对外开放。开放一方面是国内证券市场不断深化和经济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来自于金融全球化的压力和挑战。对于一国证券市场来讲,开放始终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开放国家带来收益,也蕴涵着风险隐患。证券市场开放不仅仅是一个证券投资活动越过民族国家藩篱的过程,更是一个风险发生机制相互联系而且趋同的过程。最佳选择应该是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追求开放收益的最大化。那么,一国证券市场选择开放就必须衡量开放所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因为开放进程始终是立足于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国家利益。一国开放证券市场如果不能有效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不能有效防范金融动荡的巨大风险,那么金融动荡的破坏力也可能会使开放收益荡然无存。在这方面,海外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对外开放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同时,我们也必须从自己的国情,特别是证券市场发展状况、宏观经济环境、金融体系的承受力出发,充分吸取和借鉴海外证券市场开放经验和教训,积极地创造有利条件,合理安排本国证券市场的开放进程。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未来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的战略规划奠定了长期性的政策基础和导向。其中,“积极稳妥地推进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意见”的思想指导下,本文以宏、微观经济理论和现代金融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理论分析、模型构建、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和对策探讨等多种方法,分析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所面临的问题,并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逻辑结构是:首先阐述与证券市场开放机制相关的一般概念和理论、回顾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历程;然后,通过对韩国、台湾等新兴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研究,寻求可供中国证券市场开放参照和借鉴的经验及教训。接着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现实状况,分析开放所具备的优劣条件及全流通背景下的开放策略。最后,即“解决问题”,对未来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设计蓝图,并对现阶段的开放政策提出了建议。引言部分对相关理论在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包括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创新及金融深化理论等。第一章阐述了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和历程,指出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第二章着重通过韩国和中国台湾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案例,分析新兴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经验。根据直接和间接两种不同的开放模式,分别选取具代表性的韩国和中国台湾证券市场进行分析,归纳各自特点及评价其绩效,得出对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启示。本文认为:对外开放战略应与宏观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匹配;应选择渐进的开放时序;以及在开放过程中应始终注重金融安全。第三章从现实出发,分析了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各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归纳,得出结论:目前国内宏观经济及证券市场状况对开放是有利的,但尚不完全具备快速推进开放的条件,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渐进策略。第四章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问题。实证分析主要在于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测评证券市场开放度与开放绩效;二是基于QFII在未来对外开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目前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目前QFII还未对中国证券市场风险水平有明显影响。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同时也是主要创新之处。本章是在2005年4月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未来全流通的新背景下,对中国证券市场可能出现的新特征、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对策。一方面,借助股票供需模型、博弈原理、图表对比等方法解释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分析全流通背景下所面临的新问题,尤其是针对未来市场“新老划断”、“双向扩容”问题,提出对应思路,强调了必须充分借助外资的作用。在保证国内经济主体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向外资开放A股,借助外力,既能使QFⅡ分担市场扩容的压力,又可以让外资参与并购实现股权多元化,并为国内上市公司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第六章属于开放蓝图设计与建议范畴。首先结合前几章分析,提出我国证券市场适合选择有限的直接开放模式。再依据现实国情、政策规划及海外市场开放经验,对未来开放蓝图进行简单规划设计。本着“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争取在开放收益和风险的多重均衡中实现最优。最后是对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点政策建议。6.学位论文胥莹辉我国实施QDII机制的问题研究2007证券市场开放是最近30多年来发生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资本以证券为媒介的跨国交互流动,它包括融资和投资两个方面的国际化。2002年12月1日,我国正式启动了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QFII机制,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的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批准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它标志着我国在资本市场融资国际化方面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与QFII机制相对应,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机制是指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经国内有关部门特别批准,通过开立收支范围严格限定的特别外汇账户,在一定额度范围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和QHI机制一样,QDII机制本质上是一种资本跨国流动的安排机制,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开始接轨的重要一环。QDII机制在我国还是一个全新的制度,它的出台对我国的金融机构,尤其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值得思考的问题。2001年香港首先提出QDII的概念。在随后的5年里,由于QDII一直未进入实质的实施阶段,理论界对QDII机制的研究集中于分析推行QDII的必要性、作用以及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等方面。2006年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5号》,对代客境外理财的投资方向和运作方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标志着我国QDII机制的正式出台。随后,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2006年7月底,中、外资银行开始积极推出QDII产品,至此,QDII机制才开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QDII产品推出初期,市场反应比较冷淡,各商业银行均未实现预计的销售额度。而如果要使QDII机制对我国资本市场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促使其实施意义得以发挥,就必须借助于其实施的成功。因此,本文试图对QDII产品推出后的发展以及面临的一些实施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个系统的研究。比如按机构类型划分,对各类QDII的特征进行分析,包括产品特点和风险特征、它们之间的区别、销售状况、对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该如何消除产品在发售初期和最新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等等。深入认识QDII机制,在QDII产品推出后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无论是对其顺利地推出,或是对我国资本市场得以全面稳步的开放,都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1、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文章共分五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导论,第二到第五部分为正文。第一部分首先交代了文章的选题意义。一方面,推进不同形式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顺应我国总体经济开放大格局的必然;另一方面,研究对QDII机制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QDII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接着对我国关于QDII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简单综述。综述发现,自2001年由香港特区政府提出要在我国实施QDII机制之后的5年里,由于QDII一直未进入实质的操作阶段,理论界对QDII机制的研究集中于分析推行QDII的必要性、作用以及对我国证券市场或资本市场影响等方面,而关于QDII机制实施方面的一些问题却少有一个系统的研究;最后阐述了文章的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文章需要说明的一些问题。第二部分对QDII机制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概述。首先概述了QDII机制韵定义、由来及国际借鉴,重点介绍了台湾、智利和韩国地区的案例,期待其能给我国QDII机制推行提供有益的参考。然后文章论述了QDII机制运作涉及的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投资者的资格认定,二是进出资金的监控,三是许可投资的证券品种和比例限制。接着文章分析了我国实施QDII的背景,指出,
本文标题:我国QDII发展及其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