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量的调查报告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国家人口的大部分。而农民工是推动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反战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工的优势和作用。其中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因此,切实了解农民工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任重道远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一、调查目的农民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本县作为民工输出大门之一,自然也重视农民工的一系列问题。作为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的学员,我们在学习好课本知识的前提下,也应以实际行动来关注我们身边农民工的学习问题,因此我们想通过实地调查本乡镇的农民工人员,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为农民工的学习生活等问题提供一些帮助与建议。二、调查时间、对象及方式2009年10月10日至11月30日,我对本县在外务工的的5名农民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和座谈的方式。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基本情况与学习意愿关联度。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男性占60%,女性占40%;18—20岁占20%,21—25岁占40%,26—30岁占20%,30岁以上占20%。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毕业的占20%,初中毕业占60%,高中或职专毕业的占20%。从婚姻状况看,未婚的占40%,已婚无子女的占20%,已婚有子女的占40%。通过统计可见,男性比女性更愿意继续学习,其中男性愿意学习的2人,女性愿意学习的1人,高27%。从年龄上说,21—25岁的农民工更2愿意学习,达到100%。20岁以下和30岁以上,学习意愿最低0%。从家庭结构上说,未婚者学习意愿更高,占50%。2、农民工工种、待遇及满意度。技术、推销、体力、勤杂、保卫、其他,比例分别为20%40%20%20%20%;收入(月)800--1000元以上、1000-1200元、1200元-1500元、800元以下,比例分别为20%40%40%0%;满意程度、很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比例分别为20%40%20%20%。从调查结果来看,沙坪乡务工人员主要分布于加工、制造、包装、建筑等行业,总体上仍然存在务工多元化的特征,随着企业规模壮大,加工、包装、制造业等体力较轻的行业正受到越来越多务工人员的青睐。近几年,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企业规模增大,宜章籍创业人士增多,劳动力供不应求现象显得尤为突出。通过我县与韶关市的对口帮扶关系,两地交流合作正进一步加强,当地政府出台了针对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企业也按照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求,一改以前“排他”思想,在劳动待遇、居住环境和保障体系上给予了务工人员更多、更实惠的保障,统一食宿、集体保险,部分企业还增添了文化娱乐设施,脏、乱、差的生活居住环境正得到进一步改善,民工工资拖欠现象明显减少。普通员工正常上班工资均在800元以上,而且还为务工人员购买了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调查显示,农民工在外权益保障方面存在较多担心,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签订劳动合同比例较小,务工人员与用工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人数占20%;拥有工伤等社会保险人数占40%,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缺乏基础。二是从劳动时间上看,每天工作时长达10-12小时的占60%;遭受同工不同酬等不公正待遇的占60%以上,农民工基本上都是没有劳动保障的“工作狂”。三是许多用工单位没给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和提供工伤费用。四是拖欠民工工资情况有所好转,但拖欠现象依然存在。五是民工受歧视的现象仍有发生。六是民工法律意识仍很淡薄。调查发现,尽管部分员工与公司签订合同,但合同均保存在厂方,务工人员并没有签订的正式合同,问卷回答显示,40%认3为签了没用,20%认为是熟人担保不需签,20%则是厂方不愿意签,其他原因的占20%。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务工人员的劳动合同、工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维权工作重点。3.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有20%人希望参加短期培训,学习的内容要求掌握一门技能的占60%要求提高学历的占20%,选择的学习方式选择脱产20%居多。在调查对象中都明确表示,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其中20%希望通过脱产学习方式攻读相应的学历,选择学校机构的载体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占20%、选择普通高校占40%、其它成人高校和技校占2%。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有1名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获取技能,1人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这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成才。在调查中有发现,农民工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致富,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四、建议(一)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一是要把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做到有钱培训。二是充分整合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壮大培训规模和实力,合理布局培训网点,建立农民适用技和农民就业意向选择培训内容,坚持短期培训班与中长期培训班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农民能学以致用。四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增设适用技术选修课程,将新增劳动力(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二)深入开展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活动,不断提高农民工权益保护意识。4一是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应加强联系和合作,建立外出务工人员登记发证制度,制发“务工证”,加强对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二是输出地和输入地法律机构应加强合作,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通过司法监督执行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建议县法律援助机构应“走出去”,为农民工伸张正义,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时和加班不加薪等问题。三是通过驻外劳务服务站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制度(三)加快制定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大力倡导回乡创业。一是发挥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开展“后方关爱”活动,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障措施力度,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社机制,进一步清理、废止阻碍农民创业的岐视性和限制性政策,将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空巢家庭、医疗保健等做为解决务工后顾之忧的重中之重。二是坚持“输出”与“回引”相结合,营造良好投资环境,通过创新转移激励机制,实现务工人员户籍身份新突破;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实现土地开发新突破;通过创新金融服务项目,实现劳务信贷新突破,着力扶持解决创业者资金链,鼓励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办企业,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最后,就是农民工的社会地位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转变社会对农民工的态度,不能以偏概全;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农民工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作为电大学员,我认为电大在教学资源建设、学习方式转变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满足农民工的学习需求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想农民工之所想,及农民工之所急,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着想,才能发挥电大的职能,把农民工的素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12春行政管理蓝丽萍201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