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1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经济学专业是典型的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厚基础是指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宽口径则是指应具有比较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打下较为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数学和外语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毕业生适宜在社会经济综合性部门、政府部门、银行以及学校、新闻和出版等单位从事研究、协调、管理、教学和编辑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理论研究和教学人员,显得过于单一和狭窄。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灵活的适用性。比如,适应产业升级和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投资、咨询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应该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在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集团涉外机构的发展需要,加强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于加入WTO的需要,加强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复合型人才的设计和培养。因此,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从事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型人才;以及能够在经济研究和教学领域从事科研和教学的专门型人才;并尽可能培养具有更高理论层次的经济学后备人才(研究生)。根据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制定了最新的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具体内容见附件1。二、学科建设目前我国共有201所院校开设了经济学专业,这些院校的分布如下:华北地区61所,其中北京31所,东北地区17所,华东地区58所,华中地区19所,华南地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区15所,西南地区19所,西北地区12所。可以说,经济学专业的设置遍布各类、各级高校。我院经济学专业的前身是物资经济专业,历史悠久,在我院建院时就已经成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强烈计划经济色彩的物资经济专业风光不再,并被教育部从专业目录上取消。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1999年我们更名为经济学专业。目前我专业每年的招生规模为两个班,四个年级合计300名学生左右。北京市的同类院校大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经济理论人才的培养,相应地大规模发展研究生教育。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院在经济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的重点一直在流通领域,并且按照99年评估时有关专家的意见,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经济学复合型人才,方向在于流通。但从近五年的发展来看,这一特色并不突出。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产业经济学是我院三个硕士点之一,该课程也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因此,在该硕士点的建设方面,应该积极发挥我专业的师资优势。三、师资队伍条件教师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经济学专业的师资力量在全院各系部中较强,但横向比较,在全国高校中,属于中低水平,主要是没有具有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从而无法形成梯队。因此,加强师资、培养学科带头人是未来几年经济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根据学院的整体规划,2008年全院具有正高职的教师应该达到60人,如果按照25个专业计算,每个专业应该有2-3名正教授。作为经济学专业,则应该达到3-4名正教授。现有教师中可培养出1-2名,所以还需要引进至少2名正教授。经济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8名,其中4名拥有副教授职称,博士(含在读)3人,占全体教师的40%。教师年龄较为年轻,都在40岁以下,整体的教师结构体现出“年轻化、专业化和高学历”的特征。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领域都集中在经济学以及分支学科,具有较为深厚的经济学基础及科研能力,能够承担经济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专业教师承担课程情况如表1: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3表1:专业教师承担课程情况表计划教师承担课程情况见表2:表2:计划教师承担课程情况课程名称承担课程教师外国经济学说史周学勤计量经济学褚晓琳发展经济学顾声乐产业经济学李义福、赵娴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车卉淳、周学勤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组全体教师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组全体教师商业经济学李义福消费经济学李义福姓名年龄学历职称承担课程洪岚37硕士副教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车卉淳32博士讲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李义福40硕士副教授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朱群芳37学士副教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世界经济地理周学勤30博士讲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外国经济学说史、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周晓棠30博士讲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褚晓琳28硕士助教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朱群芳区域经济学朱群芳运输经济学×××中外经济史盛浩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金融风险管理霍再强(注:×××为所缺教师,暂估为2名)对于缺乏的师资,需通过自主培养和积极引进两条途径达到重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从年龄和职称来看,应注意适当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可以双语教学的教师。见表3。表3:拟引进教师情况表目前增加目标职称教授033副教授314讲师314年龄45岁以上01145岁以下8210按每门课配备两名教师计算,增加的教师主要承担《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外国经济学说史》、《商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课程。另外,从师生比来看,我专业学生人数为8个班,约320人,加上春招班2个班,约80人,学生总数在400人左右,而目前教师人数8人,师生比为1:50,而教育部规定的合格比例应在1:26,差距较大,如教师增至11人,则师生比为1:27.5,应比较合理。四、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的基本要求。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5进步以及环境的变化,经济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必然要有一个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既具有批判性和继承性,又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以使经济学基础人才的培养在质量上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已经在新一轮的教学计划修改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将在未来五年内进一步加以完善。根据目前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我们的改革思路及建设规划如下:1.针对原有的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各门课程自成体系的情况,在新的教学计划当中,我们从必修课和任选课两个方面加以了完善。从必修课来看,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经济理论类课程,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为核心,使学生打下系统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第二类是数学类课程,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计量经济学为核心,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第三类是工具性课程,主要包括统计学、英语、计算机等等;第四类是知识性、专门性和专题性课程,注重拓宽知识面和培养综合能力,如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等等。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课程群。见附件2—专业知识结构拓扑图。从选修课来看,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由于我院经济学专业学生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竞争力较弱,近年来就业问题严峻,除一批考研学生之外,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自卑和厌学情绪。因此,从提高学生考研命中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就业率着想,计划在选修课中设置以下四组课程:第一组偏重于现代经济理论的教学,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深造和今后的学术性研究打下良好基础,这方面的课程已开设和拟开设的有运输经济学、技术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第二组面向具体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界的需要,为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走向就业市场和从事具体工作提供专门知识,这方面的课程已开设的有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第三组强调中国特色,使学生具有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总体概念,为政府职能部门的需要输送经济学人才,这方面的课程拟开设的有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第四组偏向国外知识介绍,使学生能够受到前沿理论的熏陶,这方面的课程拟开设的有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62.增设一些掌握现代经济学所必需的先进分析方法和工具类课程,如计量经济学已经开设。由于师资的原因,《经济数学》待后开设。3.对于基础课程作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科基础课中,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替代了原来的《西方经济学原理》,使用中级版教材,教学容量与难度相对增大。4.对专业核心课程作了调整。删除了原来与《西方经济学原理》有部分重复和交叉的《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将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列为专业核心课,突出了专业核心课中的“核心”二字。5.原来的课程时数安排较多,学生无法很好地消化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更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不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五年中,将尝试进一步压缩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的学时和学分。6.目前我专业的双语教学发展滞后,这是目前我院经济学专业与同类院校相比的突出问题。在近二年内,经济学专业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将采用双语教学。本专业开设专业核心课程5门,有中三门已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还没有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是本着继承经典、开拓前沿的原则,增加经济学前沿理论的介绍;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课程的系统性。本专业力图在未来五年内建设2门优秀课程。五、教材情况经济学专业选择教材的标准应该是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强,内容翔实,理论联系实际,体例先进,反映相关方面的最高水平。教材的科学、先进保证了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同时教材的针对性又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对于博大精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来说,配置部分便于学生自学的辅助教材也是十分必要的。合理配套的辅导教材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巩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目前正在编制的两本配套教材是配套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基础》和配套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同名讲义,两年之内即可投入使用。《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自编教材难度较大,预计在三年之内完成。《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理论基础课,为了深化课堂教学,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7课程组的教师在2004年暑假期间编写了习题集(共约10万字),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争取下学期投入使用。本专业教材大多选用优秀的指定教材或推荐教材。但由于经济学本身的特点,有些教材显得有些老化,如《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一课程的教材;另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也没有非常合适的教材。由于双语教学的发展滞后,国外经典的原版教材还未在本专业使用,这是本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六、实践教学情况1.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毕业生的实习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由于经济学专业本身的特点,实习基地的建设比较困难。但是通过实施导师制,可以将学生的实习规范化,改变目前“有名无实”的状况。2.毕业环节本专业的学生要求修完140学分的课内学分,完成20学分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读书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和毕业论文三部分。结合经济学专业本身的特点,读书活动作为重点,并配合导师制具体实施。对于经济学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是一个亟待强化的环节。以往的实践教学局限于暑期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两个方面,而且往往流于形式。根据经济学专业自身的特点,未来几年内,我们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完善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是开设文献检索类课程,为日后撰写学年及毕业论文打下基础;二是使学生参加中国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