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幼儿教师专业规范与行为礼仪》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为开卷考试,考试时可携带相关资料。考试题型有解答题、论述题、情境任务题、个人反思题。复习时请以课程讲义或讲稿为准。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幼儿教师专业规范与行为礼仪》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二、章节重点内容第一章导论1、幼儿教师专业规范的含义:幼儿教师专业规范,主要指幼儿教师专业道德规范,是指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时应该遵循的一系列价值、原则与规则,或者说是应该具备的理念、品质和态度要求。2、简要说明幼儿园教师专业规范的作用:(1)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服务质量;(2)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形象;(3)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3、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1)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整体上分为三部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2)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第二章与幼儿共同生活与幼儿生活,包括与幼儿相处的要点以及教师的行为礼仪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幼儿问题的要点:(1)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人格,就要把幼儿看成是独立的、与自己平等的社会成员,重视他们的活动自由,重视他们的意见表达,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等等。“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所有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都应以尊重幼儿的人格为前提。(2)尊重幼儿的权利幼儿教师应当熟知幼儿的各项权利内涵,并在教育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安排,不侵犯幼儿的权利。幼儿教师不能因为幼儿的性别、民族、种族、家庭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而对幼儿歧视或排斥,损害幼儿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幼儿教师应当努力为幼儿创设有益于其全面发展和健康生活的条件与环境,使其各项权利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3)尊重幼儿的生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幼儿教师应当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点,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幼儿的生长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适宜其年龄特点的学习内容,并根据幼儿的生长规律编排学习内容。反过来,盲目拔高或者低于幼儿现有能力的学习安排都是不尊重幼儿年龄特点的表现,也会大大削弱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效果。(4)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征幼儿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一方面,幼儿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条件,支持其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满足。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幼儿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适宜的方式和策略来对待不同的幼儿。2、尊重幼儿问题的教师行为礼仪要求:(1)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幼儿教师的仪态下蹲时,要迅速、美观、大方;下蹲后重心要稳,令臀部朝下,切忌将臀部撅起或露出内衣。对于女性来讲,蹲下时,双腿要并拢。男性可略分开双腿。另外,下蹲前,幼儿教师就要调节好自己的位置和方位,保证蹲下后面向幼儿,并与幼儿保持适度的距离,离幼儿过近或过远都不妥。教师面向个别幼儿谈话时,应与幼儿保持半米左右的距离;教师面向多名幼儿或幼儿集体谈话时,应根据幼儿的人数和座位分布选择距离,保证所有的幼儿都能看到教师,并且每个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相当。(2)请——幼儿教师的语言与手势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幼儿讲话时就应当使用文明语言,并辅之以适宜的手势,帮助幼儿理解讲话内容。尤其,幼儿教师在向幼儿发出指令或做出要求时,应当在语言上使用“请”,并配以相应的引导手势。例如,“请小朋友们打开手里的盒子”,“请王明浩小朋友到前边来演示”,“请大家到这边来”,等。在引导时,一般使用单侧手完成。要求引导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可略微分开,掌心斜向上,从胸前方向扬起,指向要指示的方位。根据要指向的方位需要,教师的身体可略随之转动。如果要表明从一个方位到另一个方位的移动,指示手指向第一个方位后,再平移转向第二个方位,身体也随之略转动。引导时,如果是站姿,另一只手可自然垂放于体侧,或五指并拢收于腹前。如果是坐姿或蹲姿,另一种只手还可自然搭放在腿上。3、对幼儿负责的要点:(1)在保育工作方面:幼儿教师首先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与条件,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其次,幼儿教师应在生活中及时回应幼儿的需要,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并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在教育工作方面:幼儿教师首先有责任为幼儿选择和组织有价值的、适合的学习内容。这里的“有价值”不仅指对儿童的当下生活有意义,还要对儿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有帮助。这里的“适合”是指要适合儿童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其次,幼儿教师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包括材料、环境和策略上的支持。同时,幼儿教师应注意鼓励和保护幼儿学习的主体性,避免包办或者控制过多。再者,幼儿教师有责任向儿童提供具体、全面、客观、有教育性的评价,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形成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与发展目标,并建立评价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另外,幼儿教师有责任在儿童转换学习环境时帮助儿童安全、平稳地过渡。即,幼儿教师有责任做好0-3岁儿童早期教育、3-6岁幼儿教育与6岁以后的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工作。4、对幼儿负责的教师行为礼仪要求幼儿教师对幼儿负责与否表现在每一次的教育选择、设计与组织中。负责任的幼儿教师能够总是从幼儿的需要出发来安排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内容,而不单单从个人意志出发或依据制度规定来选择幼儿的活动内容。同时,负责任的幼儿教师通常能够信任幼儿的潜能与能力,给予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而不会简单地限制幼儿的活动自由以图自身安全或方便。(1)从幼儿出发——幼儿教师的决策方式对幼儿负责,最根本的就是要以儿童为本,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以儿童的利益为第一目标,并将此原则贯彻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在教师的思维习惯中。对幼儿负责的教师会在教育行动之前问自己:“孩子们呢?”——孩子们是否居于主体地位?能否获得有效的发展?这样的教育安排是否适合孩子们?对幼儿负责的教师会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问自己:“孩们呢?”——孩子们的注意力怎么样?是否有兴趣?是否真正地理解了学习内容?对幼儿负责的教师会在教育活动结束后问自己:“孩子们呢?”——孩子们实际获得了哪些发展?孩子们有了哪些新的学习需求?通过这样的提问与反思,教师时刻关注幼儿,不断地根据幼儿的需求来设计和调整自己的教育安排,最终通过自己的行动对幼儿的发展负起责任来。(2)相信幼儿——幼儿教师的鼓励艺术对幼儿负责,幼儿教师就应该相信幼儿的潜能和能力,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允许幼儿探索与尝试,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在教育生活中,就表现为“能行”这类的鼓励性语言。一方面,“能行”是说给幼儿教师自己的。在幼儿园的就餐和盥洗环节,以及游戏和教育活动中,一些幼儿教师常常因为担心幼儿不能胜任,或者为了节约时间,或者为了安全防范,或者为了减少自己的劳动量,常常直接代劳幼儿的生活服务,限制幼儿的游戏机会,过度强调纪律,绝对要求行动统一,等。这些做法事实上都是对幼儿不负责任的表现。幼儿教师应当相信幼儿“能行”,自己也“能行”,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放手让幼儿独立操作或尝试体验,大胆地给幼儿主动学习和活动的机会。另一方面,“能行”是幼儿教师说给幼儿的。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自身也会有畏难的表现,不敢探索和尝试。这样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幼儿“你(们)能行”,并为幼儿的探究提供支持与帮助。例如,在幼儿游戏遇到困难时,引导幼儿展开讨论,鼓励幼儿发表各自意见,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有多种方式可以进行——①将任务完全交给幼儿去完成,表示对他们独立完成任务充满信心;②在幼儿尝试和探究的过程中,用眼神向幼儿传达肯定的信息;③在幼儿完成一个步骤时,或者小有成就时,向幼儿竖起大拇指,或做出不出声的鼓掌的姿势;④站在任务完成后幼儿可能到达的位置,向幼儿伸出双手,做出准备拥抱的姿态;⑤故意不看幼儿尝试过程中失败的窘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不在意失败;⑥故意不理会幼儿尝试过程中的求助行为,客观上推进幼儿再向前迈一步。当然,教师要对幼儿的求助行为进行判别,确定幼儿没有安全威胁,并且还有能力再尝试一些。5、公正对待幼儿的要点:幼儿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四点:(1)幼儿教师在教育之初要接受每一个来到自己身边的幼儿,不因幼儿的家庭、性别、长相或其他特征拒绝为幼儿提教育。(2)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为每一名幼儿提供参与教育活动的机会,不因幼儿的表现或过失而故意忽视或拒绝儿童参与。例如,在一段教学时间里的多次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的提问要关照到每一名幼儿,使每一名幼儿都有回答问题或上台展示的机会。(3)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每名幼儿的发展状况与个性特征,为他们安排适宜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保证他们获得适宜的教育。例如,在区角游戏时,幼儿教师要综合考虑每名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以往参与区角游戏的情况,以及近段时间的发展目标,为幼儿提供活动建议,鼓励幼儿到他们喜欢,又能够促进他们发展的区角中开展活动。在面向幼儿开展集体教育活动时,幼儿教师设计和实施的教育活动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与弹性,在集体要求中同时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幼儿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当然,这为幼儿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在某些情况下,个别幼儿的需要与大多数幼儿的需要之间会发生矛盾,幼儿教师还需对此进行协调与平衡。幼儿教师不能因个别幼儿的需要,忽视大多数幼儿的权益;反过来,幼儿教师也不能因大多数幼儿的需要,而漠视个别幼儿的权益。(4)幼儿教师在评价幼儿的发展时,要多使用纵向比较的方式来分析每一名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假使要进行横向比较的话,应该是通过比较确认每一名幼儿是否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了同等程度的发展。幼儿教师评价幼儿的目的应该是基于评价结果制定新的适宜幼儿发展现状的教育计划,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6、关怀幼儿的要点: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当一个人处于婴幼儿时期,或者病痛和衰老来临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其迫切和普遍。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在幼儿教育中,关怀不是教师可有可无的德性,而是幼儿教师必须遵守的伦理原则,并且这一原则有着特定具体的含义。这是幼儿教育事业的内在规定。幼儿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关注和体察幼儿的需要,并对幼儿的需要予以积极回应的过程,是一项主动服务于幼儿发展的事业。这项事业的质量取决于幼儿教师是否能够关爱幼儿,并使用理性的方法和策略来关爱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中获得一种安全、温暖、积极的心理感受。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幼儿在表达自身意愿和需求方面尚不娴熟。同时,幼儿在承受压力和挫折方面尚显稚嫩,并且常常犯下各种成人认为的错误。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细致、耐心地去体察幼儿的心理活动,才能正确地发现和回应幼儿的需要。并且,为了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交往之前要进行充分的估计,进而使用适宜巧妙的策略与幼儿展开交往,尤其要注意细节对幼儿的影响。另外,幼儿教师要对儿童持一颗包容的心,理解和原谅儿童的错误,并基于儿童的错误设计教育活动,进而促进儿童的发展。综合来讲,细致与耐心,预先的思考与设计,对细节的关照,包容和谅解,这些都是幼儿教师对幼儿关怀的体现。7、公正对待幼儿的教师行为礼仪要求(1)一个都不能少——幼儿教师的教育习惯幼儿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名幼儿,“一个都不能少”应该成为幼儿教师的一个习惯,将其贯彻在组织幼儿生活和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例如,在分组或分区域进行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是不是所有的幼儿都获得了同等的活动机会;在安排座位时,要考虑到是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坐在离教学活动中心一样远近的位置上;在进行示范或教具展示时,要考虑到是不是所有的幼儿都能看清楚;等。(2)每个人都有机会——幼儿教师的提问艺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机会有限,需要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