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雪域崩科城——记四川消防总队炉霍县大队长却吉尼玛于海忠杜安乐在雄鹰翱翔,牦牛遍野的康北雪域高原,格萨尔王史诗千古传唱,鲜水河蜿蜒流向远方,雄伟的珠日神山下,飘扬的经幡,数不尽的嘛呢堆,旋转的经筒,缭绕的梵音……在这被称为雪域崩科城(藏语崩科,意为木结构的房子)、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一位藏族基层消防警官扎根高原、真情爱民的故事广为传诵,他就是四川消防部队十佳职业道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消防大队大队长却吉尼玛同志。入警13年来,却吉尼玛一直默默奉献、坚守在高寒缺氧,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甘孜州色达县、炉霍县。13年来,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努力推动康北高原消防工作发展,使消防工作成为联系党和群众鱼水深情、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稳定的桥梁纽带,他用他最深沉的爱,最真挚的情,在广袤的藏区高原上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基层消防警官“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忠诚奉献之歌。康巴高原上最倔的“牦牛”却吉尼玛出生在被称为“生命禁区”、平均海拔4127米的甘孜州色达县。52年前,他的爷爷奶奶因“通共”被当地土司打死,是共产党把他的父亲送到了康定孤儿院学习、成长、参加工作。外公刘汉成是一名汉族战士,在随解放军第18军进藏时负伤留在色达县,与当地一个叫让宗的牧民姑娘结婚,生下他的母亲肯波。父辈们艰辛曲折的经历,使尼玛从小就对这片土地和人民充满热爱。正是因为这份爱,使他在工作中成为“高原上最倔的牦牛”。他的“倔”,有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炉霍县自然条件恶劣,经济非常落后。受地方经济制约,炉霍消防部队建设严重滞后——2004年时,全队没有一套战斗服,没有一名专职消防员,只有一台濒临报废的消防车,一年5000元的业务经费甚至不够时髦男女买一套衣服。为此,他反反复复找县长、分管副县长,缠得县长拍桌子:“前任大队长一年5000元都够了,为什么你要了一次又一次?”尼玛憋着火走出办公室。几天后,又有一处藏民居着火,他开上消防车带上几个人赶过去,开回来时,消防车仅有的油快耗光了。这时,却吉尼玛积蓄已久的委屈爆发了,他没把车开回大队,而是直接开到县政府大院,县长扎西彭措见他丢车要走,训斥道:“该给的钱都给了,你还想施压吗?”“这消防车没法开了,加油的钱我自己的腰包也掏过,但我也还要养家糊口啊!”却吉尼玛丢下车,气鼓鼓地走回了大队。“那是我最绝望的时候,高原上干消防,什么都缺,那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却吉尼玛苦笑着说。就在那次“丢车”事件后,他刚回大队,县政府就打来电话,说消防车的油加满了,让他开回去。几天后,又有一处民房着火,开着消防车灭火回来,他又去县政府讨油钱……“这也怪不得县上,馍馍就只有这么大”,却吉尼玛用双手比了一个圆圈,“炉霍这个地方,消防工作太重要了,崩科房一旦着火,一个家庭几十年的心血就完了,哪怕我们有一辆跑得快点的消防车,一支足够水压的水枪,都可能帮助群众挽救大半辈子的心血。”尼玛说。倔得像牦牛的尼玛并没有放弃努力,他一次又一次找领导汇报、争取,2005年初,县长终于拍板给消防大队买一辆新消防车,消防车没油了,去加油站先加,政府统一结账。不久后,政府又给消防大队追加3000元业务经费,下半年,经费又涨到16000元。缺油的烦恼没了,新车有了,但灭火抢险救援要人哪。尼玛又提出建一支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想法,县领导经不住他软磨烂缠,答应给6个人,从退伍兵中招录,使这个高原小县有了历史上第一支政府专职消防队。到了2006年,随着国家牧民定居工程推进,藏族同胞的新房越来越多,火灾发生的次数不断增加,消防队力量薄弱的问题又显现了出来,却吉尼玛又多次去政府“缠”,无奈县政府又增配了8名队员。“再苦再难也坚持,却吉尼玛是真正热爱消防的人。他搞的这支政府专职队是整个甘孜州最好的队伍之一。”甘孜消防支队支队长朱卫东说。现在,炉霍县拥有一支15名队员的政府专职消防队,当地先后投入300余万元购置了三辆消防车、两辆行政车和液压钳等抢险救援装备,每年业务经费也由最初的5000元增加到63万元。2010年,县政府又无偿划拨6亩土地给消防大队用于新营房建设,炉霍消防部队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甘孜消防支队政委马涛动容地说:“你别看尼玛这个人平时不多言不多语,但他只要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消防工作就有大的起色,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摆在那里,用不着吹嘘。”马政委说这话是有根据的。10年前,却吉尼玛在色达消防大队以副大队长身份主持工作时,大队还挤在公安局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内办公,条件十分艰苦。2001年,在公安部消防局、省消防总队的关心支持下,尼玛反复给县委政府领导汇报工作,找有关单位沟通协调,经过努力,县政府终于同意无偿划拨5亩土地给消防大队建设营房,并减免了相关规费。在建设过程中,尼玛更是起早贪黑,严格监督营房建设,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一幢宽敞明亮的消防营房拔地而起,成为康巴高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同年,甘孜消防支队将色达大队营房列为支队样板工程,并在这里召开了甘孜消防建队以来的第一个正规化建设现场会。称却吉尼玛“康巴高原上最倔的牦牛”的“原创者”,是时任色达县副县长的泽翁四郎。泽翁四郎是尼玛中学时候的老师,尼玛在色达消防大队主持工作期间,四郎恰巧是那里分管消防的副县长,为了工作,这位憨厚质朴的康巴汉子也玩起了“勾兑”这一套——平时有事没事就往四郎办公室、家里跑,聊的却全是消防工作,以至于搞得四郎也“烦”了。在一次聊天时,泽翁四郎有些“崩溃”地对尼玛说:“要不先给你买个消防车吧”。尼玛想了想,在色达这个长年积雪、交通不便的地方,消防车恐怕还不是当务之急,说要不先把市政消火栓安了,万一县城里有个火灾,消防队和群众都可以用。泽翁四郎想了想,认为色达县常年高寒,自来水管都经常被冻住,更别说消火栓了,便一口否决了尼玛的要求。倔强的尼玛当然不会就此罢休,那段时间他天天打电话给外地消防部队的战友请教,为增强说服力,他又找到自来水公司的朋友帮忙,在消防大队的坝子里做起了试验,最后他发现只要用地下式消火栓(内地普遍用地上式),并把水管埋到两米左右冻土层以下时,消火栓就不会被冻住。当他兴奋地把四郎县长请到消防大队观看他的“杰作”时,泽翁四郎被感动了,当即拍板安装了58具市政消火栓,色达也成为甘孜藏区率先实现国家规范“每隔120米安装一具市政消火栓”要求的县城。“安装消火栓在内地算不了什么,但在色达这个地方却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这项工作尼玛功不可没啊!”泽翁四郎说着竖起了大拇指。提起尼玛的“倔”,有件事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2010年的一天,有人举报县上一名老领导正在路边用油罐车倒卖柴油,没有采取任何消防安全措施。尼玛接警后火速赶到现场,要求老领导当场整改。“你给我说,柴油哪里燃得起来!”羞愤难当的老领导对着尼玛指指戳戳,就差动起手来。“你用火点点看燃不燃得起!”尼玛说道。那老领导看尼玛不给面子,更来气了:“你凭啥说我这不对那不对,在炉霍这个地方还没哪个敢这样管我!”“你是共产党员,我也是共产党员,你不听劝我们就到县委去闹。”尼玛气鼓鼓地说道。听尼玛这样一说,老领导语气有所缓和:“小老弟,我不为难你,我晓得注意着点,你去忙你的。”说着挥手做出赶尼玛走的手势。这时旁边有人打圆场,劝尼玛不要这么犟,搞得大家都下不了台。“你不整改我今天就守在这里不走了,要不然我们喊书记县长都来评理!”在尼玛强硬坚持下,那位老领导只得无奈进行了整改。事后有朋友劝尼玛工作中不要这么“克克斗斗”(藏语,倔强),把人得罪完了以后工作不好开展。尼玛说:我是按国法在干工作,又不是替私人办事,有什么好怕的?提到却吉尼玛,炉霍县委书记赵景强动情地说:“却吉尼玛干得多,说得少,他是真正热爱消防事业,热爱藏区高原人民。在炉霍这样艰苦的高原地区,奉献自己的干部不在少数,但却吉尼玛是最突出的典型。”努力作一盏最亮的酥油灯酥油灯,在藏传佛教中有排除障视和黑暗,使信众获得般若智慧之意。长期以来,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藏区群众对消防工作并不了解。如何让群众认识消防、了解消防,从而全力参与消防、支持消防,是却吉尼玛一直努力破解的难题。多年来,他就像一盏酥油灯,努力发挥自己微弱却长明的慧光,翻译了康巴藏区第一本藏文《消防法》、建立了甘孜州第一支喇嘛义务消防队、打造了甘孜藏区最好的寺庙消防样板,把隐藏在消防工作背后那份深深的爱带给了藏区群众。1999年7月底的一天,却吉尼玛到色达县亚龙乡牧民区进行消防宣传。在用藏语与老乡交流时,突然不知“消防”二字该如何表述,虽然以前藏语中也有“消防”的翻译,但基本都译作“消火”、“灭火”,尼玛认为这并没有把消防工作“灭火、防火、抢险救援”等中心任务的含义准确包含进去,于是只得用汉语将“消防”说出来,听得老乡一头雾水。“羞愧难当”的尼玛回来后,便萌生将《消防法》翻译成藏文的强烈念头。但翻译的第一步就让他吃尽苦头——必须要先吃透汉语版的《消防法》,于是尼玛抓紧时间深入研读《消防法》,不懂就打电话到支队防火处询问。时任支队防火处处长罗彦成说:“那段时间一接到尼玛的电话就烦,但久了也知道他是为了工作,就非常理解支持他了”。翻译过程绝非一帆风顺,由于生活习惯及语言的差异,《消防法》中如“消火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词语找不到合适的藏语表述,为此,他一边大量翻阅藏汉字典,一边给远在康定的母校“四川藏文学校”老师东民打电话请教、与同学交流商量,并多次深入牧区、寺庙将自己翻译的藏文《消防法》拿给群众看、三句两句念给他们听,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却吉尼玛版”藏文《消防法》终于新鲜出炉了。但新的困难接踵而至,当时色达消防大队没有一分钱业务经费,印刷藏文《消防法》就成了问题。尼玛找到当时在色达县政府办公室担任藏文打字员的同学彭拉“走后门”,并自掏三百多元印制了50本(当时尼玛一个月工资加高原补贴约一千元左右)。在2000年“11·9”消防宣传日前,尼玛又厚着脸皮找到县林业局“赞助”了一千块,找畜牧局“赞助”了两千元,印制了500本藏文《消防法》发给群众,使不少藏区群众有生以来头一次知道了“消防”这个东西。谈到宣传消防知识,却吉尼玛说:“以前藏区交通条件更差,下乡要么坐一段汽车然后步行,要么就直接骑马去,但只要把工作做到位了,苦点累点心头也踏实。”2001年盛夏的一天,尼玛与队员开着老式北京吉普车到与青海果洛州接壤的达章乡搞消防宣传时,车子突然抛锚在高山草原上,这时远处出现两匹野狼,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双方僵持了十来分钟后,野狼终于跑开。却吉尼玛说:“幸亏当时遇到的不是狼群,要不然就麻烦了。”至于下乡遇到藏獒、藏狗之类的,更是家常便饭。但让尼玛感到温馨的是,藏区老百姓对他们非常欢迎,每次都要用上好的酥油茶、牦牛肉招待他们,“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吃点苦很值得”,尼玛真诚地说道。炉霍县宗塔乡村支书更尼说:“却吉尼玛是2004年到炉霍县的,他每年都要到我们牧区来进行防火宣传,让我们了解最基本的防火知识,因此,我也懂得了一些简单的防火常识。”色达县五明佛学院是全世界最大的藏传佛教学院,初到五明,只能用“震撼”一词来形容:在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的一条山沟里,连绵数公里的山谷上下密密麻麻布满了数以万计的木质僧舍。却吉尼玛在色达工作时,这里曾发生过几起小火灾,虽然损失不大,但他认为这是一个重大隐患,必须要想办法解决。特别是考虑五明佛学院距离县城较远,道路崎岖,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便萌生依托寺庙僧侣组建一支义务消防队的想法。由于僧侣对“消防”不了解,工作开展难度很大。但“克克斗斗”(藏语,倔强)的尼玛并没有退缩,他多次找到寺庙安全负责人白玛格勒和索南,给他们讲布达拉宫、青海塔尔寺、道孚灵雀寺等过去几起藏传寺庙火灾的案例。恰巧其间五明佛学院内部又发生了一起小火灾,在内部引起不小震动。终于佛学院听从了却吉尼玛的建议,在寺庙中选取40名年轻喇嘛、20名年轻觉姆(藏语:尼姑)组成了甘孜州第一支喇嘛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成立后没几个月,五明佛学院一座较大僧舍发生火灾,尼玛迅速组织队员赶到现场。到达现场后,尼玛和60名喇嘛义务消防员很快便组织了一千多名僧侣投入灭火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