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市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枣阳市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开发区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作为枣阳经济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极,对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枣阳市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等城市至关重要。枣阳经济开发区经过17年的投资建设,已经成长为枣阳新产业的诞生地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推进器,是“工业立市、项目兴市”的主要力量。目前区内已经集中了枣阳市3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代表了全市高新技术发展方向,承担近35%的GDP贡献。为了使枣阳经济开发区在未来五年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建成一流的现代化智能园区,特制定枣阳经济开发区未来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一、枣阳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现状(一)枣阳经济开发区的创建历程枣阳经济开发区的前身是枣阳市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6月经襄樊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位于枣阳市西城,地处湖北汽车走廊的中间位置和湖北经济大三角的北部,是湖北省最早设立的开发区之一。1995年1月被省开发区管理办公室正式认定晋升为省管开发区,1996年经枣阳市委、市政府通过枣发【1996】14号文件,决定实施封闭式管理,开发区管委会结合自身的政策和体制优势,努力拼搏创新,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经济贡献度不断增加。2006年3月被省政府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同时更名为枣阳经济开发区。(二)枣阳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成效十三年来,在省、襄樊市开发区管理部门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区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团结奋进,克难攻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开发区已成为枣阳新的经济增长级,成为体制创新、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益的重要平台,在加快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枣阳振兴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年来,枣阳经济开发区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已成为我市经济要素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2009年度,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66亿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84.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4亿元及税收收入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2亿元。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入“十一五”以来,2008年、2009年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分别为34%、40%,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环境建设日臻完善。截止2009年底,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73亿元。先后规划建成了前进路和西环一路、西环二路、西环三路,三纵三横的交通路网基本形成。同时,还建成了日供水4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拥有汽车客运站、邮件分检中心和两个大型批发市场,开通程控电话5000门,全面实现了“四通一平”。另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食宿购物、娱乐休闲等综合设施配套功能日益增强。在软环境上,对工业项目审批实行全程投资代办,推行并联审批,简化审批环节,减少前置条件,压缩审批时限,减免审批费用,推行告知承诺制等,达到“低成本、零障碍、高效率”,全区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枣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快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治理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等。——产业特色逐渐鲜明。开发区坚持“以二、三产业为主,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方针,大力推行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三大产业比重由1996年来的32:41:27调整为现在的6:64:3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特色逐渐凸现。全区企业中涵盖了高新技术产业、汽车产业、冶金产业、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食品饮料烟草业及其他产业等,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钢铁为支柱的产业特色。五大支柱产业2009年底实现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6%;实现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8%。——项目建设成绩斐然。近年来,该区不断调整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抢抓发展机遇,主动出击、全面开花,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招大商、上大项目,仅2009年,引进了湖北福田5万辆专用车生产项目、立晋公司特钢项目等投资过亿元项目3个。其中米朗科技园建设项目,总投资80000万元,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到2015年,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万元,工业增加值3亿元,税收达1000万元。立晋公司特钢项目,总投资300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25000万元,其中仅2009年完成投资15000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形成生产民用建材和汽车工业用材为一体的产品格局,年产各类钢材100万吨,创产值60亿元,上交国家税金3000万元。总的来看,开发区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发展势头是好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前进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园区规划滞后,整合力度有待加强。经过十三年的滚动建设,枣阳经济开发区由最早的“一区”演变成为现在的“一区四园”,即枣阳经济开发区、汽车工业园、化工工业园、食品加工园、轻纺工业园。“一区四园”的格局已经形成。“十二五”期间,规划将南城的工业园和西城的工业园连成一体,形成以沙河为中轴,向城西北、城西南两翼发展的格局。然而,在“逐步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建设”中,园区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园区规划跟不上经济发展,呈现低档次徘徊、无序发展状态。园区之间各自为政、注重短期效益,区域间缺少沟通、协助,土地、资金、厂房等资源集约利用率低,园区投入产出水平低,产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二)引资质效不高,发展速度需要加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小项目多,大项目少。据统计,2009年引进的项目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仅3个,所占比例较低。二是内资项目多,外资项目少。截止目前,仅引进外资项目6个。三是在谈项目多,落户项目少。四是劳动密集型项目多,高科技项目少。(三)产业链条不长,集群效益有待强化。在开发区的发展规划过程中,大部分是产业链条不相关的企业“扎堆”,没有关注或引导产业集群功能的形成与实现,没有把培育和发展富有效率的产业集群作为园区的建设主要目标,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壮大。在布局上,类似的企业遍地开花,未能在区域上实现聚集,没有攥紧工业的拳头,不利于发挥集群效益。(四)土地资源不足,土地集约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开发区规划面积比较小,发展空间受阻,导致多数企业面临无地可用或因政策限制有地不能用的窘境。二是土地投资强度较低,少数企业节约用地不够,浪费土地的现象严重,有的企业公用面积过于奢华,有的企业现有厂房仅占圈地的三分之一,富余土地长期闲置,个别企业假藉招商名义圈占土地,开发区用地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已成为制约开发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坚持内外资并重、内外销并重、二三产业并重,不断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植新的增长点,着力壮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经济效益,推进开发区又好又快的发展,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区,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城市发展的新区,为枣阳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开发区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高度聚集与重组,形成区域效应;打破限制,注重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发展。坚持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层次分明,合理布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2、坚持突出创新,科学发展。把推进开发区的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突出抓手,坚持好中求快、优中求进。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关系,更加注重转变增长方式,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提升发展水平,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速度和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3、坚持彰显特色,错位发展。开发区建设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制定不同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产业、特色园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保障向开发区集中。推进同业聚集和产业协作,实现产业错位发展。积极发展“一区多园”,努力发展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品牌。4、坚持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聚集、集约发展功能,切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土地、能源、资本等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坚持环保优先和节约优先,按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划,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防止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落户。有效整合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园区,确保区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们群众根本利益摆在企业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推进区内产业和谐、生态和谐、社会和谐,使开发区在壮大公共财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环境保护等发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开发区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三、“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发展目标到2015年,区内企业数力争达到5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其中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0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达20家,实现开发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100亿元,财政收入达5亿元,发展速度高于襄樊市各开发区平均水平,经济总量位居各开发区前列的目标,初步把开发区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园区。1、未来五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未来五年,开发区传统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是“十通一平”。“十通一平”即:通路、通电、通讯、通水、去污排水,通暖、工业蒸汽、工业燃气、信息高速公路、天然气、土地平整。另外,促进电子信息平台管线建设,使之能够满足开发区及其内部企业的信息沟通、传送和咨询的需要;再建设11万千伏变电站2个,将园内企业的能源转向于电能等清洁能源;继续沿用原来发展道路建设的经验,在“三横三纵”的基础上,再筹资1.5到3亿元,加强各个功能园区的道路建设,按照现在的第三方物流集成系统的要求,使各个企业的副产品交换时间不超过10分钟;筹建开发区统一管理的一座2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有目标、有步骤的将枣阳其他企业的污水通过专用管线收费接入,比例反馈,使枣阳的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达50%,减少和保护枣阳脆弱的水环境,同时加大开发区的供水能力。2、土地利用开发规划土地是开发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枣阳经济开发区自1996年实施封闭式管理以来,一直把土地作为大文章来做,使土地在开发区招商引资和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应用的作用。枣阳经济开发区成立时规划面积为953公顷,2004年,国家核准开发区面积为65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54.5公顷。目前建成区总面积达298.5公顷,其中居民及工矿用地229.93公顷,道路及基础设施用地68.57公顷。耕地保有量总面积202.16公顷,一般农田面积90.57公顷。截至目前,可利用土地面积为263.93公顷,除去基础设施用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外,可用建设用地面积所剩无几。而且剩余的开发面积基本上都位于民族西路西北地段,不符合我市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后关于工业只有集中在城区西南部的布局要求。为此,我们拟借全省开发区规划修编之际,将开发区规划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可利用土地。具体思路是:将枣阳经济开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