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沾益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正文)
-1-第一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条件第一节现实基础一、自然概况沾益县地处云南省东部、曲靖市中部,位于东经103°29′—104°14′,北纬25°31′一26°06′之间。中国第三大河——珠江,发源于沾益马雄山麓,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有“一水滴三江,一脉隔两盘”之说。珠江源头第一县——沾益县,北临宣威市,西接会泽、寻甸两县,南连马龙县和麒麟区,东与富源县接壤。全县有19个少数民族,辖西平、盘江、白水3镇和大坡、菱角、炎方、播乐、德泽5乡,共122个村(居)委会,907个村(居)民小组,1208个自然村。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40.09万人,共109088户。其中,农业人口35.2万人,非农业人口4.89万人。全县国土总面积2801.2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介于1637~2528米之间,境内丘陵、坝子、槽子、河谷相间分布,高原地貌类型齐全,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二、比较优势1、区位优势沾益县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利,贵昆铁路和红果支线贯穿全境,国道320线、326线在县境内交汇,曲胜高速公路、宣天一级公路、珠江源大道建成通车,县乡公路实现油路化,是滇东北地区和云贵川桂毗邻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就有“入滇锁钥”之称。县城距昆明市区143公里,距曲靖市区13公里,是珠江源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2、资源优势沾益境内气候、土地、水能、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生态环境好,人口承载力高,开发密度低,发展潜力大。①气候资源沾益地貌以滇东高原丘陵为主,属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半湿润山区季风气候,全县年平均气温14.5℃,极端最高气温33.1℃,极端最低气温-9.2℃,全年无霜期256天,年平均降水量l008.9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79小时。气候的总体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②土地资源全县国土面积2801.2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355.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55万亩,林地面积254.10万亩,森林覆盖率47.08%,有草山草坡面积19.76万亩,可耕地和后备土地资源丰富。③水能资源全县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河流有珠江流域的南盘江、北盘江和长江流域的牛栏江,水资源总量10.02亿立方米,地表水4.7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2524.7立方米,亩均2661.4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10.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5.79亿立方米,各类中小型水库470座。全县水能资源总量13.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7.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0.49万千瓦,占可开发利用的6.2%,开发潜力巨大。④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石灰岩、煤、白云岩、耐火粘土和建材粘土等10余种。其中:磷矿储量达5.7亿吨,石灰岩储量逾万亿吨,煤炭地质储量达1.6亿吨,白云岩、粘土储量均逾千万立方,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以粉煤灰为主的再生矿资源相对丰富。-3-⑤旅游资源境内有珠江源(37749公顷)和大坡海峰湿地(26610公顷)两大自然保护区,有珠江源头、花山湖、七彩谷、海峰湿地、彩云洞、天生洞、九龙山、玉林山八大景点,开发潜力巨大。3、产业优势沾益县产业优势明显,已形成了煤化工、电力能源、冶金、建材、机械、生物资源开发加工等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初步培育了烤烟、万寿菊、蚕桑、中药材、蔬菜、啤酒大麦、泡核桃、薯类、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物流仓储、旅游文化、房地产、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三、发展基础沾益县自1997年恢复县置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来,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城镇化率提高较快,对城乡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沾益县整体经济发展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基本具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1、提前两年实现总体小康目标极大地增加全社会财富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2007年,沾益县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0.47亿元增加到53.5亿元,连续跨上30亿元、40亿元、50亿元三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连续突破8000元、10000元、12000元。按照我国上世纪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以1980年为基数,第二步到2000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进入小康社会作为标准来判断,沾益县2005年人均GDP达8841元,提前两年实现了总体小康目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效益也随之提高,全县财政总收入由2002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4亿元,连续跨上5亿元、6亿元、7亿元新台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6亿元。-4-20.4722.6629.7935.1342.2553.50102030405060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沾益县GDP增长变化图52755805694588411068813381050001000015000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沾益县人均GDP增长变化图2.93.283.7856.057.4202468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沾益县财政总收入增长变化图单位:亿元年度单位:元年度单位:亿元年度-5-1.351.551.882.332.953.601234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沾益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变化图2、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工业化进程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重组和升级的过程,工业化往往是产业结构变动最为迅速的时期,其演进阶段也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来。按照产业结构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阶段时,通常把第一产业的产值不超过10%(亚洲国家不超过15%)、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40%作为是否进入工业化中期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2007年,沾益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5.8:57.8:16.4,对比2007年全省的三次产业结构比18.5:43.6:37.9,可以看出沾益县为典型的“二、一、三”型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全省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全省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这说明沾益县产业结构要达到一产15%以下,三产40%以上,还有很大差距,可初步判定沾益县目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单位:亿元年度-6-表12007年云南省、沾益县三次产业结构比及类型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例(%)地区生产总值类型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云南省18.543.637.9二、三、一沾益县25.857.816.4二、一、三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变化图2006年单位:亿元2007年单位:亿元2004年单位:亿元2005年单位:亿元2002年单位:亿元2003年单位:亿元第三产业4.723%第一产业6.3523%第二产业9.4246%第三产业5.2123%第一产业6.830%第二产业10.6547%第三产业6.6719%第一产业9.4927%第二产业18.9754%第三产业6.5522%第一产业8.9430%第二产业14.348%第三产业7.6118%第一产业10.5625%第二产业24.0857%第三产业8.5616%第一产业13.9126%第二产业31.0358%-7-10.1210.913.0914.0716.221.190510152025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沾益县农业生产总值增长变化图单位:亿元年度3、“三农”工作卓有成效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何有效的解决好“三农”问题对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沾益县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面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完善涉农收费公示制和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林改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开。积极推进农业“十化”建设,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0.1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1.19亿元,年均增长12.9%。粮食总产稳步提高,粮食年均总产1.9亿公斤。“六十万”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优质烤烟、万寿菊、蚕桑、中药材、泡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建成了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万寿菊种植和加工基地。畜牧业“双均”工程全面完成,“121”工程扎实推进,建设畜牧养殖示范小区24个,畜牧业总产值达9.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创新劳务输出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驻义乌劳务工作站。累计输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1亿元,劳务产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三村四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8-整合资金5100万元,全面完成118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866”工程进展顺利,多方筹集5000多万元,全面启动9个贫困村委会“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工作,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4、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大战略性举措,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沾益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沾益县作为珠江源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自1997年恢复县置以来,围绕建设珠江源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从空间布局上,注重抓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完善交通、环卫、消防、房地产、绿化等专业规划;从硬件设施上,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小集镇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注重提升城镇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从软件环境上,强化“三分建、七分管”的城市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2007年,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4.6平方公里拓展到2007年的5.9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17.8%提高到27%。截止2007年,县域公路通车里程达2689公里,基本实现“过境公路高速化、县乡公路油路化、乡村公路标准化、村村公路规范化”,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为加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5、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加强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核心就是解决民生问题。沾益县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发展城乡均衡共享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城乡教-9-育差距不断缩小,高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9.61%,比2002年的34.2%提高了45.41个百分点,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8年。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及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县文化馆、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村村通”建设稳步推进,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5%,城乡通讯基站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通讯条件明显改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食品药品执法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2%。积极开展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和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人事、编制、地方志、民族宗教、侨务、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气象、人民武装、人防、防震减灾、邮政、移民开发和档案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第二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今后一个时期,是沾益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从总体看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一、发展机遇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个阶段既是-10-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沾益县2007年人均GDP达到13328元,折合美元在1900美元左右,联系沾益实际,沾益的发展正好处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上,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国家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
本文标题:沾益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