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教案集(共26份)-人教课标版7优秀版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江西南丰一中谢秋晓人物简评引入: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是一位光照古今的划时代人物。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在孔子之后的近年历史上,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素王”和”万世师表”。唐代大诗人杜甫形象地比喻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前~前)名丘,字仲尼,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曾从事“儒”(贵族丧失赞礼者)的职业,中年时开办私学。一度出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四年后因遭小人暗算,弃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十三年,晚年归鲁,继续讲学,整理古籍。《论语》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儒家的创始人就是孔子。他出身贫贱,以布衣之身闻名于世。他早年为了立足于世,于礼上多下功夫,提出了“克己复礼,仁也”的主张,“仁”、“礼”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开办教育,并抱经世济民之志而游说诸侯各国,以其人格魅力和感召力浇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相传孔子有门人三千人,高足七十人。晚年他致力整理文献典籍,有《诗》、《书》等,后世将其称为“六经”亦或“六艺”。在中国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不仅仅影响到中国,也影响到了朝鲜,日本、越南乃至东南亚各国。十八世纪后,孔子思想开始传入欧洲,对欧洲人文科学的发展,诸如法国启蒙运动,德国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直至今天,人们还从孔子那里寻求解放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处方,年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来,就必须回溯年,去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那么什么叫先秦诸子呢?在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二、先秦诸子散文概论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附:先秦诸子思想流派和代表儒家(孔丘、孟轲、荀子)、法家(韩非、李斯、管仲、商鞅)、道家(老子、庄周)、墨家(墨翟)、杂家(吕不韦)、名家(惠施)、兵家(孙武、孙膑)、农家(许行)、纵横家(苏秦、张仪)、阴阳家(邹衍)。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先秦的诸多经典,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以它们所代表的文章,对于后人来说,可以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这些著作流派众多,而且其中充满了卓越的智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这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是绝后的。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题解: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三、儒家思想及其《论语》:、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人,其中著名的有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关于《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ú:编纂。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四、整体感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评析: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重,又有对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五、小结六:作业:熟读课文,生字正音并释义【板书】、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前三小节、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教学过程】(一)翻译第一小节、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ó)。(《八佾yì篇》)【注释】()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从者见之:随行的人把他引见给孔子。()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二)翻译第二小节:()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执舆:即执辔(è)。()以:与。之:它()辟:同“避”。()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怃然:怅然,失意。【评析】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2)殆(à):危险。(3)趋:快步走。()辟(ì):通“避”,躲避。【评析】: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尊重,又有对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三、小结四:作业:习题二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四、五小节的内容及其进一步理解掌握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教学过程】一、朗读并翻译第四小节【注释】()蓧:读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是粪;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与丈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黍:音shǔ,黏小米。()食:音sì,拿东西给人吃。【评析】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二、朗读并翻译第五小节:【注释】()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评析】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三、思考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孔子的人生态度:积极入世;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这\'。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课后练习一)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成理即可。在我国传统中,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都是先秦儒家的大师。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模式。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还是退,两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更为执着。、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课后练习二)答案明确:这两类人都强烈不满于混乱污浊的现实。但孔子力图改变它,并且不屈不挠,而后者则选择了避世,洁身自好。前者更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我的考虑较少,相比之下后者不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消极避世之人。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积极入世),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四:小结:题目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五:作业:写一篇字的文章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写作示范链接:孔子在雨中歌唱林语堂尽管孔子缺点难免,言行不一,经常疏忽大意,但他不失为一位富有魅力的人物。其魅力在于他具有强烈的人情味和幽默感。《论语》中记载的许多格言,只有当作孔子与其亲近弟子之间轻松幽默的谈话来读,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弟子在郑失散。有人看见孔子站在东门,便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他们重逢后,子贡把那人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