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方案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2月2日1项目负责人:陈秀娟(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孙欣(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项目组成员:孙兰友(贵州茅台集团机电设备公司总经理)付恒勋(贵州险峰机床厂科研所副所长、工程师)马林联(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宋奕(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于立新(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罗贞平(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胡筑英(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程师)谌洪琴(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毛幼发(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吴细芳(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技师)丁薇(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技师)吴莹莹(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姚昕(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技师、在读硕士)叶世群(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项目概述:本专业面向贵州白酒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产业集群,尤其是随着贵州白酒产业的发展,设备更新改造升级,以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其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发展。建设内容包括: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第三方评价机制及毕业生情况追踪及校内实训条件改善等九个方面。本项目建设预算投资509.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217.5万元,贵州省财政投入76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34万元,学校自筹82万元。资金用途: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制度建设25万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3万元,课程资源建设67万元,师资队伍建设75万元,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33.5万元,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43万元,第三方评价机制及毕业生情况追踪15万元,校内实训条件改善及耗材补贴228万元。一、建设基础2(一)社会需求1.贵州省白酒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世界白酒看中国,中国白酒数贵州”。我省是白酒生产大省,白酒产业是我省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以“茅台”为代表的传统品牌白酒酿造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优势突出,具有很高的美誉度。近年来,我省白酒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年,赵克志省长在全省白酒产业发展大会上要求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加快白酒产业发展作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我省白酒产业的迅猛发展,除需要酿造专业的技术人才外,也需要大量掌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学院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是白酒生产的主体专业,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是为白酒生产提供机电设备技术人才保障的专业。随着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生产设备越来越多,它是一个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产品质量保障的基本条件。随着企业的更新改造,新近添置的生产设备也越来越多,技术水平及结构越来越复杂,如何发挥白酒企业生产设备的经济效益,降低故障率,保证正常运转,就必须通过良好的维护,辅之以高水平的维修管理,才能保证其精度和安全性能可靠,从而避免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因此,用好、管好生产设备是白酒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课题。2.贵州省的工业强省战略需要大量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猛,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目前,与机电技术紧密相关的成套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保持了持续增长。到2010年,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进一步增加,占外贸总额的60%。在整个行业的迅猛发展下对机电人才的需求旺盛。调研结果表明:贵州省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年增速达23%以上,新增就业岗位约20万个,力争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在全国排位中上升1至2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0%以上;建成70个以上具有先进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机构;重点领域培养80项以上国内或省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培养3家以上100亿元企业、8家以上50亿元企业、15家以上10亿元企业,形成一批集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成套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装备制3造企业集团。布局四大区域产业集群,推动装备制造业向贵阳、遵义、毕节、安顺等重点区域集聚。同时,我省还将大力发展建材、钢铁、以及新兴产业。传统工业产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大量需要机电技术人才。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愈来愈紧密地交汇融合为一体,形成先进制造技术,对机电工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培养新型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提高我省各行业水平的当务之急。综上所述,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学院2012年即将整体搬入花溪高校聚集区,是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二)专业现状1.专业历史悠久,具有较丰富的办学经验我院机电类专业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1977年开办轻工机械装备维修专业,1995年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院合并升格后,从2004年开始招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职生。随后,通过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开办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现在除以上两个专业外,还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高职专业,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30多年来,已为贵州茅台集团、董酒有限公司、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贵州青酒厂、贵州险峰机床厂、贵州汽车配件厂、贵阳皓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玖龙纸业(控股)公司等省内外各行业培养了机电类和电子类技术人员达5000余人。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2.拥有一支较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拥有一支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较强的操作示范技能、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内在联系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专业专职教师17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硕士及在读4人;有5人从企业引进,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4人;有机修钳工、维修电工、焊工等考评员、高级考评员12人,技师4人;双师型教师15名。近年来,专业教师承担了多项省级院级科研教研课题,发表科研教研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与4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服务10余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同时,还拥有一支稳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外聘企业兼职教师1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5名,高级技师1名,技师5名。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科研水平较高、梯队结构较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3.努力探索体现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深入开展学习教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把工学结合作为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4.构建了定位较准确的课程体系通过对企业岗位需求的调查研究,构建了“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管理、销售”的课程体系来适应当前的技术发展,构建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推行“双证书”制度。5.建立了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为适应贵州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地区机电类人才的需求,校内建设有金工实训车间、电子创新实训室、PLC实训室、电机与拖动实训室、设备维修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等。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培训的需要。校外,先后与贵州茅台集团、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贵州董酒有限公司、中国振华集团科技有限公司、险峰机床厂、贵阳皓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玖龙纸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或顶岗实习协议,为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岗位。较好地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存在的问题1.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2.“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53.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4.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概况近年来,机电技术一直在迅速发展,“微电子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机电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的诞生,使机电技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机电技术已经进入“智能化”、“柔性化”、“光机电一体化”的时代。从机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机电类专业呈现出两大特点:首先是机电类专业的技术知识发展迅速。由于模糊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机电类专业的知识领域向周围各领域扩展,形成许多新的边缘科学知识。其次是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智能化、微型化,使得设备从设计、生产到调试、维护、维修,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求有较高的技能操作水平,才能够胜任工作。面对如上的趋势和特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状况?又如何培养适应专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呢?我们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并以此作为专业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专业建设是根本,师资建设是基础,课程建设是关键,技能训练是重点,综合素质是核心,服务产业是目标的建设思想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要以面向和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依托地方经济的优势产业和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支柱产业企业培养生产服务一线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紧紧围绕社会和企业需求变化进行教学改革,制定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打造一支具有高职特质的“双师”教学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二)人才培养目标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6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在贵州白酒产业、机电行业、制造行业企业中从事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技术改造以及设备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就业岗位是机修钳工、维修电工、机电设备操作员、机电设备管理员、机电技术员、机电设备质检员、机电设备主管、生产主管、机电设备销售员等。三、专业建设内容创新办学体制和机制,深化与贵州的支柱产业企业、优势企业、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以及各工业园区的合作,依托贵州茅台集团、贵州糊涂酒业公司、董酒有限公司、贵州险峰机床厂、仁怀白酒工业园区、贵阳小孟工业园区、平坝县新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制造业骨干企业,成立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理事分会;深化以企业技改与生产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建设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重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合一、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引入维修电工、机修钳工等行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以企业技改和生产项目为平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也以校企技改和生产项目为载体,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和技术服务团队,提升为行业企业技术服务水平;构建基于企业和学生满意的就业服务体系;在未来2年,把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打造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及特色产业的骨干专业。四、改革举措(一)创新行企校共育人才机制,成立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理事分会与贵州茅台集团、仁怀白酒工业园区、贵阳小孟工业园区等企业紧密合作,成立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理事分会,对接园区中的糊涂酒业有限公司、险峰机床厂、贵州茅台集团等优势产业工业化急需的机电设备安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