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的活用一、古汉语词的分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二、什么是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三、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活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如:“疾”作为一个兼类词,在“时操军众已有疾疫”(《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战》)里是名词,当疾病讲;在“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里是动词,当妒忌讲;在“疾雷不及掩耳”(《三国志·魏书牙帝纪》)中是形容词,作急速讲。“疾”同时兼有名、动、形三种词性,不是临时运用的结果,是“疾”本身固有的经常存在的现象,不是偶然发生的现象,所以不是活用而是兼类。活用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如:“从左右,皆肘之。”这句的“肘”本是名词,而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活用作动词,表示“用手肘撞”的意思。但是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情况。动词的用法并没有成为“肘”的经常性的功能。所以这只是活用。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具有客观性。2.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具有主观性。试比较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1)齐使田忌将而往(齐君派田忌作为将领前往作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2)齐威王欲将孙膑。(齐威王打算使孙膑作将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明:(1)这是递系式(逻辑上)结构(或从语法上称“兼语式”结构),“使”的宾语“田忌”兼作“将”(作为将领)的主语。(2)我们这里所说的使动用法,是专指不出现“使”字,而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递系式(兼语式)结构的内容。(一)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一旦带宾语,就是使动的特殊用法。因此,可以根据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这个现象判断其活用。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史记·鸿门宴》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统治者对百姓的过失用直言相告却不改正,必定要用刑法使他们痛苦然后惧怕再犯过失。)柳宗元《封建论》(BACK)2.及物动词用如使动:及物动词本可带宾语,分辨其是否使动用法,主要根据上下文文意确定。及物动词也可以用作使动,为与一般用法相区别,用为使动的及物动词一般要破读。晋侯饮(yìn)赵盾酒。(晋侯使赵盾喝酒。)《左传·宣公二年》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ì)之,见(xiàn)其二子焉。食之:使子路食。见其二子:使其二子见子路。《论语·子路从而后》现代汉语中保留此用法的成语有“惊天动地”、“惊世骇俗”、“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BACK)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弱秦”即“使秦国弱”。(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明月什么时候照我返还。)王安石《泊船瓜州》(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有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也有省略宾语的现象,可根据文意判定并补出宾语。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之]。强本:使本(农业)强。贫:“贫之”的省略,使之(国家)贫。《荀子·天论》词语:强心,尽心,安心,宽心,顺心,亏心,强国,安民,富民,平天下,穷凶极恶,穷兵黩武,强身健体,丰衣足食,息事宁人,洁身自好,壮大力量,繁荣经济,干杯4、名词的使动用法:(1)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生死: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死者复生。肉骨:使白骨生肉。《左传·襄公二十二年》)(2)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堵塞泛滥的百川使之往东流,力挽已经泛滥的狂涛。)韩愈《进学解》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名词的使动用法。如:汗牛充栋:形容书多,搬运时使牛出汗,收藏时高及栋梁;粉身碎骨:使身躯成为粉末,使骨碎裂。汗马功劳,利国利民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东山就认为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孟子·尽心上》(2)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所以明智的君主认为五谷贵重而认为金玉低贱。)晁错《论贵粟疏》(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二)意动用法(4)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汉书·食货志上》)(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第八十章》)(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现代汉语俗语:重男轻女,幸灾乐祸,急人所难,不远千里,均属此类用法。3、名词的意动用法: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太史郑嗣对鲁僖公:“既然你把她[小妾]看作夫人,难道我可以不把她看作夫人写进史书吗”)《谷梁传·僖公八年》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君君:把国君当作国君。柳宗元《封建论》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怎样辩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相同处:①句法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关系。②两种用法均可以由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形成。不同处:①所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现实或者能够实现的,而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意念。客观不一定如此。②出现的范围不同。意动用法仅限于形容词与名词的活用,动词只有使动用法,而无意动用法。五、为动用法(为宾语发出某个动作)1.夫人将启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2.邴夏御齐侯。《左传·鞌之战》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4.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庄子·骈拇》5.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史记.滑稽列传》六、名词等活用为动词(一)名词用如动词(二)形容词用如动词(三)数词用如动词(参照形容词活用的规律)(一)名词用如动词定义:指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用作动词谓语,这时它并不起使动或意动的作用,但词义一般产生一些变化。①普通名词用如动词:“赵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赵氏的子孙做诸侯的人,他们的继承侯位的子孙还有存在的吗?)《触龙说赵太后》“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chì)之。”(秦王的近侍想用刀杀相如,相如瞪眼呵叱他们。)《史记·廉蔺列传》②方位名词用如动词:“项王乃复引兵东,至东城,只有二十八名骑兵。”(项羽就带领败军往东,到了东城,只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二)形容词用如动词形容词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如贤、愚、善、恶、艰、险、老、少、大、小、方圆、远、近、窈窕、慷慨、从容、憔悴等等。形容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有的也能作主语和宾语,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的特点。但在古代汉语里,按照一般的语言习惯形容词也可以灵活运用,如用作动词。如: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楚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形容词用如动词珠辩认方法可以参照后面讲到的名词用如动词的一些规律,一般情况下如形容词后连带了宾语,这个形容词就用如动词。如果形容词用如动词在译成现代汉语时,有的可以在后边加时态助词“了”、“着”或“起来”、“下去”等等。(三)数词用如动词(参照形容词活用的规律)数词用作动词有用作一般动词的也有用作使动的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具有动词的一般意义,这一意义跟原数词的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带上宾语,它跟宾语之间是一般的宾语关系。如“大都不过参国之一”的“参”(叁),意思是“三分”。数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数词所表示的数目或某些特点。如,“四三皇与六五帝”的“四”和“六”;意思是“成为四”,“成为六”。五、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词类活用的条件)依据语法功能辨识词类活用,可以从句法功能和搭配功能两个方面考虑:1、句法功能:看该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句成分。例如:名词在叙述句中不能充当谓语。如此,则叙述句中出现在谓语位置上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因此,凡是形容词或名词后面出现宾语的,则该形容词或名词已经活用为动词了。2、搭配功能:根据语法功能,某些词类只能(或不能)与某些词类搭配使用。如连词“而”只连接谓词性成分,因此名词用“而”连接,则往往活用为动词;代词“所”后面的实词必定是动词,因此形容词或名词如果出现在“所”后面,则活用为动词;代词不受任何词修饰,因此代词前面如果出现其他词的话,那么该词很可能已活用为动词,等等。以下是具体识别的几种情况:2、名词、形容词在特指代词所、者的前后,名词用如动词。1、两个名词连用在一定条件下有一个用如动词。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的前面6、名词后有介词词组7、名词用“而”连接(BACK)1、两个名词连用在一定条件下有一个用如动词。连用的名词有联合(并列)、偏正、同位三种关系,如果不是这三种关系,构成支配关系(动宾)、陈述关系(主谓)、或补充关系(动补)。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用在名词前面,如果不是修饰关系,则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构成支配关系(动宾)。如: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陈胜王:陈胜当君王。(BACK)2、名词、形容词在特指代词所、者的前后,名词用如动词。所、者作为特指代词常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合用,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者”前出现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赵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赵策》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如:“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可妻:可以娶妻。(《论语·公冶长》)“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不能穷:不能走到头。(王安石《游褒禅山记》)(BACK)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副词一般在句中只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名词不受副词修饰,所以当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要活用为动词。前面的副词为其状语。如: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史记·西门豹治邺》)但副词“非”后面的名词不用如动词,因“非”本来就是修饰名词谓语的。(BACK)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的前面(因为古汉语中的代词不受名词或形容词饰)。“之”、“我”这两个代词的用法特点鲜明,即一般常做宾语,也就是在它们前面的多是动词,所以它们前面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晁错《论贵粟疏》)衣之:穿它们(织的布)。是欲臣妾我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妾我:让我们当臣做妾。(BACK)6、名词后有介词词组。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而名词又不是主语和宾语,名词用如动词介词词组在古汉语中经常做补语来修饰它前面的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一般置于动词谓语之后,所以名词后有介词词组,这个名词要活用为动词如:晋师军于庐柳。军于庐柳:驻扎在庐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后妃率九嫔蚕于郊。蚕于郊:在郊外养蚕。(《吕氏春秋·上农》)7、名词用“而”连接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