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十三章30年代小说五沈从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讲授肖佩华第十三章沈从文学习目标:1、重点理解沈从文的“乡下人”理想2、难点在于如何把握其作为文体家之魅力第十三章沈从文一、传奇人生(1902.12.28――1988.5.10),原名沈岳焕,湘西凤凰县人。1、顽童与小兵2、作家——教授——文物学家二、“乡下人”意识乡下人身份的表白不仅是沈从文对生命根源和自我角色的认知,是其自我意识和自我想象的独特表达,更体现了其独异的文化价值观。从出生地来看从文化传统影响来看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从社会观和文化价值观看,在沈从文的话语体系中,乡下与城市是对立的,乡下是自然的代称,它是原始的,自然的,未经规范的;所有生命,皆遵循自然的法则,强胜弱汰;而都市则代表着现代文明,它虚伪,诡诈、物质化,有违自然人性。思考回答:作为领衔作家的沈从文所代表的“京派”,其作品与“海派”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文学形态?提示:可从叙述者立场、表现对象等进行比较。“京派”“海派”的创作特点比较京派1、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对原始、质朴的乡风民俗和理想化的宗法制农耕文明生活取认同态度2、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达到一种和谐、圆融、静美的境地3、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抒情体小说海派1、表现病态的城市生活,描写在灯红酒绿的环境中人与人关系的冷漠,人们精神的寂寞、疲倦和堕落的心理2、描写手法上的情节的淡化与人物感官的体会与意识流3、结构上以多线索并进为主,大幅度跳跃,语言上跳脱,音节短促,收放自如沈从文的文化选择在三十年代的文坛上,沈从文的田园小说蕴涵着独特人性理想和文化追求。那就是“回归自然”。沈从文明确宣布自己的创作是以人性为中心的。他追求的仍然是人性的自由和解放。但是,他不同于五四以来的其他作家。五四以来的作家在追求人性解放时候,是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价值尺度。沈从文却是以自然文化为价值尺度。自然文化,就那种主张人与自然的合一的思想文化。“自然”是与“人为”相对立的。在自然文化的理念中,凡是自然天成的,就是真的,善的,美的,而凡是人为的就是假的,恶的,丑的。就象卢梭说的那样,出于造物主的,都是好的,只是到了人类社会的那里,就变得丑陋不堪了。在自然文化中,那些远离文明的粗糙的原始的生存状态,才蕴涵着理想的人性。这种自然文化理念具体到沈从文小说之中,可以用两句话加以概括:非都市而颂乡野,扬卑贱而抑豪绅。都市、豪绅都是文明状态,而乡野、卑贱都是自然状态。沈从文站在自然文化的立场上,讴歌乡野人生,批判都市文明。沈从文的文学观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反对将文学纳入商业或政治的功利圈,以文学观照和重建社会道德;二是以文学启示生命,即通过文学唤起人的感觉、想象,让人重新体验思考和发现生活。三、文学图景:湘西与都市的对立沈从文的创作疏政治而亲人性,以其独特的“生命哲学”和追求“自然人性”的审美选择,构筑起自己的小说世界。1、都市:病态文明景观沈从文较多地看到现代都市文明和文化的缺憾,尤其是都市人性异化的现象,如:《绅士的太太》、《八骏图》、《某夫妇》、《都市一妇人》。《绅士的太太》《绅士的太太》是嘲讽都市上流社会的堕落。作品说:“我不是写几个可以用石头打她的妇人,我是为你们上等人造一面镜子。”作品写了两个绅士家庭生活,暴露绅士淑女在华贵的衣饰下的肮脏灵魂。小说中的绅士和淑女,都是无所事事,精神空虚,每天就是打麻将,赌博,吃饭,喝酒,乱搞两性关系。丈夫另寻新欢,太太与少爷私通,子女也都吃喝嫖赌。《八骏图》《八骏图》是讽刺知识分子最著名的作品。所谓“八骏”是指八个教授,反语,讽刺。作品中的教授们,一方面身体虚弱,另一方面又精神变态,特别是几乎都有些性变态。主人公周达生自认为人格健全,对爱情忠贞不渝,而在骨子里却仍然是喜新厌旧。为一个女人而神魂颠倒,放假也不回到恋人那里去。在沈从文眼里,知识分子,不是虚伪,就卑琐、怯懦。2、湘西:自然人性样本沈从文以巨大的热情展示了一个自然人性的“湘西世界”,并以此作为病态都市世界的具体对立参照物。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地域生态环境对文化个性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沈始终信守着以其小说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原则,并力图按照自己所理解的“真实”去表现人生;其大部分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都被置于一种原始封闭的社会背景下,一种被净化了的环境里。《萧萧》、《月下小景》、《柏子》。《萧萧》是写了真实的女性生活和命运。她嫁给一个小丈夫,由于和一个青年私通,由于生了个儿子,才没有被沉潭。最后,她给自己的小儿子也娶了一个大媳妇,那个妇女还要重复她先前的生活。其实,凡是回归自然的自然状态,都是理想化的,自然就是理想的象征。《萧萧》《柏子》《柏子》写一个水手与一个妓女的爱情。从通常的道德观念上看,一个水手,以船为家,浪荡江湖,一定有许多痛苦;一个妓女靠出卖肉体生活,也一定会有述说不尽的辛酸。但是,作家所感受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另一面。就是他们生活、性格中的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切都顺应自己的本性,顺应着自己的感情、意志的特点。那个水手,把攒了一个月的钱和精力,全部贡献给妓女,在妓女那里获得了一种感情和欲望的满足,而妓女也觉得自己用肉体换回了真诚和勇敢,获得了真正的感情。这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四、《边城》:支撑湘西世界的柱石1、创作动机汪曾祺说:“‘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2、一曲爱与美的人情与人性的颂歌《边城》的主线是一个哀婉动人、和谐恬静的爱情故事。翠翠的纯真专一傩送的热情正直老船工的慈爱善良美好的道德品性船总顺顺的大度作品的爱情是故事是这样的。守渡口女孩翠翠,是一个美丽、纯洁、天真的少女。当地有个船总叫顺顺,他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都爱上了她。天保通过媒人去说亲,但是,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弟弟傩送知道以后,却要按照当地习俗向翠翠求爱,他和哥哥商量,用唱歌的方式向翠翠求爱。但是,哥哥天保不善于唱歌,觉得自己不是弟弟的对手,就放弃了追求,离开家乡,在他驾船离家出走的时候,船毁人亡。傩送因为哥哥的死,也对老船夫产生了误会,认为老船夫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以至于把哥哥弄死,因此,也放弃了对翠翠的追求,也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去干活。因为忧虑孙女的婚事,老船夫苍老了许多,在一个雷雨之夜死去。翠翠心中爱着傩送,作品结尾她仍然看守着渡口,一边等着傩送。作品写:“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实际上,这是一个三角恋爱的悲剧故事。但是,这种爱情悲剧,却体现了自然状态中人性美好的人性。一般来说,悲剧往往具有三个指向:一是社会批判或者文化批判。这样的悲剧根源是社会或者文化造成的,那么,这样的作品就是对于造成悲剧的社会、或者文化的批判。比如,《伤逝》就有非常强烈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子君与涓生的悲剧和社会现实、社会文化具有密切关系。二是揭示人生命运残酷。这样的悲剧是由于一种人所无法控制的力量造成的。比如《雷雨》中周萍与四凤爱情悲剧,纯粹是一种偶然的因素,才导致了同母异父兄妹爱情。三、人性丑恶所造成的悲剧。这样的作品往往是对于人性恶的批判。余华小说就是这样的。但是,《边城》的爱情悲剧却与上述悲剧完全不同。它是指向人性善。它通过爱情的悲剧反映了一种美好的人性。造成爱情悲剧的既不是社会环境,也不是文化,更不是人性恶,而是人性善。这里的悲剧之所以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翠翠的天真、纯洁。翠翠不是那种大胆、泼辣的少女,而是那种,腼腆、羞怯的少女。由于她的这种性格,使她不是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到底爱哪一个,她只是朦胧地藏在心里,谁也不告诉,连她祖父也不告诉。而老船夫又非常尊重孙女的选择,所以,天保、傩送一时不知道翠翠究竟要选择谁,这样才导致天保离家外出,以至船毁人亡。于是,也就有了傩送对于老船夫的误会,就有了傩送远走高飞。所以,尽管是悲剧却证明了人性的美。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理想中爱与美的极致,清纯质朴美丽。天保兄弟的勇敢、豁达和对爱情的忠诚;船总顺顺的急公好义,办事公道。作者本意不仅在于描写爱情的曲折过程和人事的纠葛,而是力图围绕这个故事,通过对男女之爱、祖孙之爱、父子之情和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和民俗风情的细致镂刻,生动地展现出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和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3、充满诗情画意的湘西边地的风景和风俗美“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现实和梦幻交织的产物,是一个精神乌托邦。一方面他试图在文本中挽留住这个湘西神话,另一方面作品又预见了其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沈从文复杂矛盾的现代意识。文体特征1、牧歌田园诗式的风格:牧歌(pastoral)最早指的是古希腊人描写西西里岛牧羊人生活之诗。后来维吉尔写了著名的《牧歌》,也带典型的田园诗风格。后来就用牧歌指陈一种传统的诗歌,表达都市人对理想化的农牧生活的向往。现代评论家常把那种偏于表现单纯、素朴生活,并常与现代繁复生活相对照的作品,都称为“牧歌(田园诗)式”的作品。2、诗化抒情小说文体的开创:把诗和散文引进小说之中,并打破了三者的界限,扩大了小说的表现领域及其审美功能。重点表现在:注重意境的营造,采用纯化的方法,将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融入到人的生活情致中,人与自然合一,自然环境成为人性的外化。因而,沈从文又被称为“文体作家”。①人物意象化A和谐性:即人物与生活环境的和谐一致B抽象性:即人物的类型化或符号化C叠加性:指不同人物的个性之间或者不同人物的经历某种近乎重复的关系。D隐喻性:即某一意象和人物构成对应和隐喻,象征着更高的抽象意义②意念结构化A以意念为结构核心B以意象的叠加为结构线索白塔在小说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的关节点上出现,使小说有一种内在的节奏与超乎故事之外的神蕴。【思考题】1、试析京派小说的基本特征。2、试评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3、结合具体作品,比较评析沈从文湘西与都市艺术世界的文化内涵。【参考书目】1、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2、杨义,《杨义文存》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3、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三联书店,1985年版。4、《沈从文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年版。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