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台大教学发展中心乐在学习系列演讲
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樂在學習系列演講」時間:4/23/200712:30~14:30地點:臺灣大學總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講題:時間管理與K書高手主持人:丁詩同教授(臺大教學發展中心學習促進組組長)主講人:呂宗昕教授(臺大化工系教授)整理:賴慧玲(臺大外文系畢)修訂:教學發展中心我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到這裡演講。我常常到各個學校演講,但這是我第一次在自己的學校演講。我在系上任教多年,發現臺大的學生確實很優秀,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不同的學習方式,讓各位的聰明才智得以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先來想想:時間管理高手和K書高手應該思考哪些事情?「老鼠愛大米」這首歌各位應該都熟悉吧?如果把歌詞中的「你」改成時間,請大家唱看看:現在我們來做一點「時間的加減乘除」:假設一個人的壽命是七十五歲,一天平均要睡八小時,那麼從出生到往生為止,他一生要睡掉幾年呢?答案是二十五年,也就是將三分之一的人生都花費在睡覺上。假如一天要花三小時在吃飯、洗澡等等生活瑣事上,一生有多少年是花在這些事情上呢?一共是九年。假設一個人從二十五歲工作到六十五歲,每天工作九小時,扣掉週休二日和各種例假日,一生總共要工作幾年呢?答案是十一年。假設每天要花一個半小時通車或通勤,這輩子坐車的時間有多長呢?答案是二年。那麼從幼稚園開始到大學畢業,我們這輩子唸書的時間總共有幾年呢?扣掉春假、寒假、暑假週休之後,答案是八年。將這些時間整理一下,便如附表所示:所以在睡覺、工作、吃飯、讀書之餘,我們大約還有二十年的自由時間,可以自己掌握。很多人以為這二十年是在退休之後才開始的時間,但事實上,這二十年裡的四分之一(五年)才是發生在六十五歲退休之後,另外的四分之三(十五年)是在退休之前。這些計算告訴我們,從現在到六十五歲退休前,還有十幾年的時間可以給各位自由自在地運用。以上提供給大家對時間不一樣的思考方向。莫文蔚有一首歌叫做「沒時間」,有幾段歌詞是這麼寫的:很多人常常在懊悔過去發生的事。同時,很多時間無形中就這樣白白流失了。我們不見得要讓生活過得非常緊張,但起碼在該做事、該休息的時候,好好把握自己的時間。Timetoknowledge(即時學習)、Timetovolume(即時加量)、Timetomarket(即時應對)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不同的時間管理策略,如:珍惜時間、時間策略、增加時間、提昇效率、讀書計畫、節約時間等等,我們該怎麼實踐這些時間管理策略?該怎麼開始做呢?鴻海總裁郭台銘先生到大陸的廠區視察時,他總習慣一早先去游泳,游完泳之後直接在池畔和高階主管進行晨間會報,因為他認為他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也不願浪費時間。鴻海創立之時只是個新台幣十五萬元的小公司,到現在已成長為上兆的大公司,這樣的成長速度是非常驚人的。鴻海公司一直在追求「快、變、準」,設定了三大策略:Timetomarket(及時上市)、Timetovolume(即時量產)、Timetomoney(即時變現)。這三個「Time」的策略,造就了他們今天輝煌的成就。不管各位同學來自哪個學院,當各位離開學校就業時,這三個策略可以幫助大家規劃未來的人生目標。現在我們也可以依據這三個策略來規劃自己學習的日程:Timetoknowledge(即時學習)、Timetovolume(即時加量)、Timetomarket(即時應對)。什麼是「即時學習」呢?大學教科書教的是過去的經典,因此未必是最新的知識,所以應該隨時打開心胸,從生活周遭去吸收新知,也就是將K書的精神放到生活之中,你將發現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事情其實更為重要。什麼是「即時加量」呢?當你瞭解某些知識之後,要跨過一些門檻,不要只是略知皮毛,而是應該繼續加強這些方面的學習,可以更深入地去瞭解。什麼是「即時應對」呢?因為學校教育不一定能反映現在社會的實際狀況,所以更需要關心世界趨勢、留意社會脈動,然後適時應對,使自己的學習可以跟上世界的腳步。因此,知識的學習需要「即時」,知識量的增加需要「即時」,知識的應對更需要「即時」。這三個「即時」的共同關鍵都是在時間。各位都是以差不多的成績考上同樣的科系,大學期間大家看起來好像也都差不多。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後,同屆畢業生的成就可以天壤之別。很多同學努力唸書,但不太知道自己畢業後要做什麼,這不是很可惜嗎?現在的努力會不會走錯方向呢?這是大家應該思考的關鍵點。哈佛大學教授做過一次統計,他先詢問一群應屆畢業同學對自己未來的計畫,十年之後再訪問這批同學,他發現當初知道自己畢業後要做什麼的同學,他們的成就都比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同學要高非常多!郭台銘先生曾說過兩句非常好的話:一步落後,步步落後;一招領先,招招領先!其實看看周圍的人,他們的聰明才智都和你差不多,但為什麼我們只要發現自己落後了一點點,就好像會不斷地、不斷地落後更多呢?因此,我要將這兩句話送給大家。我寫了一本叫做「比K書更重要的事情」的書。這本書源自於我自己的經驗。從小以來,我就是個K書高手,求學路上拿過許多的獎項,接受很多表揚。那時我認為我自己到了社會上,也會一帆風順。但事實上,我徹徹底底地錯了。而如果沒有這樣的挫折,我也無法好好反省過去二十幾年來的生活。剛考完留學考試時,我曾回到臺大的實驗室,一位學長要我洗燒杯。我做過許多實驗,但卻無法把燒杯洗乾淨,學長跟我說:「你連一個燒杯都不會洗,有什麼資格來做研究?」這句話很重,但也讓我歸零,讓我重新從洗燒杯開始學起。不管考試成績多好,這些實作的經驗非常重要,都該從頭學起。考試成績其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當你和你的上司、同事、同學討論時,你是否能讓對方感受到你腦袋裡知道哪些東西。在此我要和同學分享另一個經驗。我在臺大唸書時便一心想要留學,所以我非常認真準備老師教的考試範圍,但我後來發現,很多事情是課本沒有寫,考試也不會考,但卻是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我常跟我的學生說,上課時老師講課本之外的事情,常常比課本的知識更為重要,因為這可能是老師的人生經驗。所以各位上課時要多注意這些部分。另外,有三件事情比K書更重要:有用學習,動手實作,獨立思考。有時候我覺得上不上研究所其實不太重要,因為世界上成大業的人未必唸過大學或研究所,但卻好像都實踐了這三件事。他知道學什麼對他最重要,他知道如何將所學應用在生活當中,如何去實踐,並且能夠獨立思考。很多人聽過M型社會,它的意思是現代社會有錢的人和沒有錢的人都越來越多,中產階級人數變得很少,所以分佈圖上看來,兩端非常高,中間很低,像個M字。請問用M型社會來解釋台灣社會狀態是正確,還是不正確的呢?光就模型本身來看,即使有錢人和沒錢的人變多,而且人數還一樣多的時候,也不能用M這個字來形容,而是用「V」這個字來比擬比較貼切,M字兩端的線條是沒有意義的。之前我到一所大學演講,台下社會學系的同學都認為「M型社會」是對的,他們的理由是因為「老師上課有教過」。所以,訓練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很重要的。T(Target目標)、I(Instruction引導)、M(Management管理)、E(Execution執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該如何做時間管理。時間的英文是TIME,我們就從這四個字母出發:T(Target目標)、I(Instruction引導)、M(Management管理)、E(Execution執行)。Target指的是時間的目標需要確立。不管是學生時代還是出了社會,每個階段都要知道自己到底要做好哪些事情。曾有同學告訴我,他照很多名人作家的建議每三個月立一個志願,立了很多的志願之後,結果因為目標太多而無從選擇。其實我們可以將目標依大小區分出,先設好自己最大的目標,其他的都是次要目標。Instruction是指時間的引導需要計畫。當你知道自己的目標之後,就會一步步地規劃自己的工作或學習日程,例如考試前先做好讀書計畫,才能逐漸往自己的目標邁進。Management指的是時間的應用需要管理。當你擬好計畫之後,下一步便是管理自己的時間。管理時間到底是在管什麼東西呢?其實就是管自己,把自己的心管理好。在此也介紹四個時間管理的原則給各位參考:一、增加自己可以利用的時間,二、有效提升時間的運用效率,三、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四、維持利用時間的好心情。當你把時間規劃好後,請不要太緊張,放鬆心情才能好好執行。我們需要不斷地把時間挖出來,讓我們得以善加使用。最後,Execution指的是時間的計畫需要執行。當你擬好計畫並開始執行時,請不要中途放棄自己的原訂計畫。我發現在大學時代有擬定讀書計畫的同學,出社會工作時大部分也會列工作計畫,他們常常都表現得比其他人好,也更容易升遷。因此建議各位同學在考試之前,練習擬定讀書計畫。介紹了這麼多的觀念,重要的還是各位要能依據自己的情形和客觀狀況調整,懂得靈活運用。另外,我也常告訴同學,不要一味接受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要抱持懷疑的態度,待你親身去證明它,之後再相信它。時間的三大殺手—電視、電話、電腦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如何制伏時間的三大殺手——電視、電話、電腦。面對一號殺手——電視,你可以:先看電視節目表、將電視節目錄下來(日後觀賞時可以快轉跳過不必要的內容)、慎選連續劇及綜藝節目、用聽的來看電視。當你想藉電視來增加自己的知識時,可以先聽三五分鐘,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再抬頭看螢幕。面對二號殺手——電話,可以:不用急著接電話。手機關機還可以有幾個好處,一是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二是抬高自己的身價,最重要的是還可以節省自己的時間。沒有電話的打擾,你可以更專心地做事,把事情做得更好,何必像7-11一樣整天24小時開機呢?除此之外,你可以在打電話前先想好講電話的內容、採用email或語音留言。慎選打電話的時間也非常重要,一方面要考慮對方方便接電話的時間,一方面要考慮用自己比較不重要的時間來打電話,把最精華的時間留給自己用。面對三號殺手——電腦,你可以:自限使用時間、不要逞強好勝。喜歡玩電腦遊戲的人總是和電腦競爭,其實贏電腦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把它的插頭拔掉!再來,你可以先確定目標再上網搜尋、慎選網路聊天室、慎用MSN。當你在寫實驗報告、讀書、或做重要的事時,請把MSN關掉;將來你工作之後,很多公司會規定上班時間是不能使用MSN的。為什麼化工出身的我會特別有時間管理的想法呢?當我剛回國時,只是一個菜鳥教授,要教學、做研究、寫實驗計畫等等,過著時間完全不夠用的忙碌生活。後來我在書店看到一本時間管理的書,當場受到「時間震撼」(TimeShock)的衝擊!我發現過去二十多年來我對時間的概念完全錯誤!也因此激發了我對時間管理的興趣。「緊急」與「重要」再來要跟大家介紹「緊急」與「重要」這兩個概念。請問你要先做「十萬火急」還是「十萬重要」的事呢?答案是:應該要先做「十萬重要」的事。大家可以畫出如下的圖:請問你認為各象限的優先順序為何呢?正確的優先順序應該是:第一優先:重要又緊急的事。第二優先:重要但不緊急的事。第三優先:緊急但不重要的事。第四優先: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以前我在書店被TimeShock的,就是發現我過去總是先做「緊急但不重要的事」,而不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假如明天就要期中考,這是緊急又重要的事,當然優先處理;將來要考期末考、留學考、國家考,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也要先準備;百貨公司週年慶最後一天,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不需特別花時間在上面;至於既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就留到最後再做了。當然,這樣的優先順序也有例外的時候。在攸關生命、健康的情況下,第二優先就要先做「緊急但不重要的事」,第三才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所以也要隨時思考每件事的優先順序。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個小時,老師也是一樣。我每天都睡滿八小時,但我的作息可能和各位不大一樣,我晚上九點就睡了,早上三四點起床,因此當我出門到學校前,已經工作三小時了。我寫的很多本書、看的很多篇文章、很多份的paper都是利用這段時間完成的。因為教授的生活很忙碌,來到學校之後其實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專心作研究,所以我在出門前就先把這部分做好。這個經驗也提供給大家參考。另外跟各位分享的是:不管來自那個學院,「專業」兩字非常重要,但當出社會之後,還有兩個字也很重要,就是「雜學」。在學學生唸本科都
本文标题:台大教学发展中心乐在学习系列演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