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赞美他人从自己开始吧,试着学会欣赏他人,从现在开始吧,真心赞美他人的长处,你会发现,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变。社会心理学家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胜过雨后绚丽的彩虹,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赞美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同时,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让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把摇摆不定同学变成你忠实的朋友。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是人类的天使。每个人都喜欢正性刺激,而不喜欢负性刺激。人际交往中,有这样的不等式:赞美别人所付出的远远小于被赞美者所得到的。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乐于赞赏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交往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对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并把他们认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名单用赞赏的口吻通知学校和有关教师,并再三叮嘱对名单保密。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想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然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奇迹:名单上的学生成绩个个有了显著的进步,而且,感情、性格更开朗、求知欲强、与老师感情甚笃。为什么8个月之后竟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呢?这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原来,这些教师得到权威性的预测暗示后,便开始对这些学生投以赞美和信任的目光,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老师自觉不自觉的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和蔼、亲切温和,即便是他们犯了错误也没有严厉地指责他们(可见指责痛骂孩子,只会使孩子走向变坏的方向,好孩子是正面引导、夸奖出来的),而且通过赞美他们的优点来表示信任他们能改正。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正是这种暗含的期待和赞美,使学生增加了进取性,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奋发向上,故而出现“奇迹”。这种由于教师的赞美、信任和爱产生的效应,心理专家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可见,作为老师,必须具备无私、公平、公正的博爱和恰当的期待,不能有半点偏心眼或对学生冷嘲热讽,因它事关学生的成败。可老师是人,不是神,要让每个老师都完美的完成“罗森塔尔效应——难,但老师必须学习心理学,懂得这些原理,能尽自己的所能——时时扮演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做好托举放飞每个学生的工作!“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所以玩玩要有一个好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要以正面引导、鼓励鞭策、欣赏赞美为主!古训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这种训导影响下,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寻找别人的缺点,这话与“皮格马利翁效应”有一定的相违之处。其实,人们总是习惯于赞美,在赞美声中“忠言”才比较有效。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并形成习惯,便会很容易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一位颇有心的老师,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让所有同学写下“我眼里的全班之最”,将班里同学最优秀、最突出的特点都写下来,收集汇总后,发现每个同学都至少有一个以上的优点。由此可见,人都是有优点的,只是我们愿不愿意去寻找,并真诚地给予赞美。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更会使自己身心健康。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会使我们更加自信,也会使我们更加有魅力,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吝惜于夸奖他人者,常以难以获得朋友、得到他人的拥戴,从而加重自卑感。请记住,学会赞美他人,这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学会赞美自己的爱人,会使爱人心情愉悦,这是美满家庭的乳化剂;学会赞美自己的孩子,这是好孩子成长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