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纲内容及能力要求考向定位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1.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危害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和措施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基础梳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础梳理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现状:1982年,我国将__________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我国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人口_______________明显下降。(2)前景:由于__________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2005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__________以内;计划生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基数13.3亿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__________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将达峰值,(__________)后,将开始缓慢下降。2.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继续控制__________。(2)加大保护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力度。(3)__________、__________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4)加强___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5)推进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14亿接近16亿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监控治理归纳整合一、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关系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2.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会使资源减少。跟踪训练(2009年江门二模)广东2007年常住人口已达9449万人,首次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数据监测显示,广东省目前已提前进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2006年、2007年的出生人口分别比上年增加1.83万和3.0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5年的7.02‰升至2007年的7.3‰,2008年预计为8‰。下列叙述不正确是()A.控制我省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性别比例B.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随人口数量增多而增大。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C.由以上数据可以推知,广东省人口的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D.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广东省人口大量增加,既与出生率上升有关,也与迁入率较高有关答案:A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基础梳理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___、酸雨、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保护生物多样性(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海洋污染(2)生物多样性内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__________价值、直接价值。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__________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__________进行保护、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间接就地基因4.可持续发展(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实现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和环境、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自然、经济、社会归纳整合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作用:阻挡日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生物能够登陆成功,并正常地存活下去。(2)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4)危害: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2.酸雨(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后降落到土壤或水体中,使雨水的pH<5.6。(2)硫的氧化物、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火灾等。(3)危害①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②鱼卵不能正常孵化。③危害建筑物及工业设备。④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3.水体污染(1)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人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2)表现:水体富营养化。(3)结果:若出现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若出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则称为水华。4.土地荒漠化(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防护林被破坏。(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原、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内容及形成原因①遗传多样性:是由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决定的。②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而逐渐形成的。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2)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4.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5.关于多样性的归纳(1)蛋白质的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包括: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②肽链的空间结构。(2)DNA分子的多样性: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3)细胞的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和功能等方面。(4)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5)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跟踪训练1.(2009年广东卷)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解析: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200~300纳米(nm)的阳光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层被破坏可使阳光中紫外线辐射到地球表面的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答案:D2.(2008年宁夏卷)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解析:本题为一生态学题目,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恢复方法及保护,生物与环境的适应等方面的知识。引进外来种,栽种当地经济作物不能恢复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不能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状态。答案:D热点聚焦生态工程与环境保护(2009年广东卷)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基础知识,由图可知,可溶性有机碳可作为好氧细菌的碳源,被好氧细菌分解利用,好氧细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作为黑藻、绿藻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又是其呼吸作用的产物,这样,在细菌、植物、无机环境之间形成了稳定的物质循环。根据第二小题的题干,梳理出两条食物链,重金属盐在食物链中有富集现象,对高营养级的人危害很大,而且难于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答案:(1)如下图(2)绿藻→轮虫→鱼黑藻→鱼→鸭(3)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名师点睛:在中国面临的生态危机,不单纯是环境污染,而是由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食物供应不足等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效应。因此,中国的生态工程不但要保护环境与资源,更迫切的是要以有限资源为基础,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满足人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并力求达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改善与维护生态系统,促进包括废物在内的物质良性循环,最终是要获到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高效益。因此,我国对生态系统的发展与生态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整体、协调、再生、良性循环”的理论。热点训练(2008年广东卷)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可用排除法和比较法做题。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将与养殖业争夺饲料;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大力开垦湿地将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这些措施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答案:C课时作业1.三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水位的升高使库区内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保护这些特有的物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迁地保护B.建立自然保护区C.严格控制污染D.就地保护解析:由于水位的升高,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原有的物种只能进行迁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就地保护都不可能实现;水位升高与环境污染没关系。答案:A2.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A.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B.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C.为保护草原、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解析:随意引进物种,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杀死所有黄鼠,不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答案:D3.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解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指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不危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生态利益应和社会利益与经济的增长协同考虑。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而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又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会导致洪涝灾害等问题。答案:B4.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