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年8月修订,从2013级执行)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MaoZeDongThoughtandTheSocialismtheoreticalsystemwithChinacharacteristics课程代码:0511121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学分:6课程总学时:96课程概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产生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在于使当代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准确地、完整地向学生传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三、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学时分配:课内64学时,实践32学时,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了解,熟悉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知识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的条件与过程,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教学重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在关系。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6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及其发展规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6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其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选择,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和经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问题。教学重点:认清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和成功的历史经验。教学难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即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色究竟在何处,有些什么样的成功经验。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党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又经历了严重挫折。这一探索具有双重意义,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知识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教训教学重点: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6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长期性;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特征。知识点: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及其长期性;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基本纲领的关系。教学难点: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6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刻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使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知识点: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特点及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本质两个方面的关系。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熟悉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改革包括的主要内容。了解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开放,将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知识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特点、对策和措施。教学重点:“三步走”战略步骤;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难点: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科学性。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0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了解选择的历史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内容;熟悉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全面理解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重大意义;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为什么要积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正确理解在吸取人类文明成果时,必须分清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理论在国家和法的理论上的根本区别,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帮助学生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了解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针政策;使学生了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等方面。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济制度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目标、内容和原则。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导思想和重要性;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生态文明理念,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发展和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一致性。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了解党关于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立场、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了解我们党和人民对解放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把握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湾方针政策建立了“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的两个重要历史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及其对解放台湾的重大推动作用;了解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极端重要性,学习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知识点: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重大意义。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过程。“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必要性。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战略意义。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知识点: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和我国的外交政策。教学重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学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完成这一事业,必须坚决地依靠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帮助学生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帮助学生树立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把自己融入广大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学重点:爱国统一战线。教学难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与党的领导的关系。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第四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始终坚持的政治立场;充分认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途径和重大意义。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教学重点: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第二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总复习(2学时)四、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期末总成绩中结课考核成绩占60%,平时考核成绩占20%、社会实践考核占20%。2、结课考核:采用闭卷形式,由试题库组题。题型大致分为:单项选择、简答、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3、平时考核:其中考勤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