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课件合集写作部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编导专业课——写作部分文似看山不喜平课题目录•一、写作绪论•二、编写故事•三、编讲故事•四、散文写作•五、剧本创作•六、影视广告设计•七、小品编排写作绪论——何为写作?•写作的定义:文章之制作。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制作文章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劳动,是思维表述、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情感传达的社会实践活动。•写作的基本特点:1.个体性•2.目的性•3.综合性•4.实践性行为皆有目的。写作的规律——三级系统转化一般来说,写作行为的规律在于“三级系统”转化上,即从感知阶段(客观外物升华为作者内识的过程),转化为内孕阶段(指作者加工外物,“再生”一个基本完整的心灵产品的过程,或言之“雏形化”),而后进入外化阶段(以文字符号的形式向外在形态转化,物化为精神产品——文章)。物————大脑————意————物象————文(第一自然)反作用于“物”定体谋篇(第二自然)选材裁剪写作规律的关键所在,就在于“转化”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一、博览精读,从范文中体会和学习各种写作方法。•二、多写多练,用于进行各种写作尝试,不断摸索。•三、多听一件,深入思考,反复修改。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清.唐彪小结•写作离不开综合训练,所谓的综合训练应包括体察能力、选择能力、发现能力、想象能力、组合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还需要阅读、经历、学识、思想、性格、心理、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写作是长期渐进的过程,人总是现有形象思维而后才有逻辑思维,即人的认识是先从感性的、具体的个别事物开始,随着时间的增长,才能逐渐地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小练习•五感练习体验(影像与文学的转换)•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根据五感写一篇文章,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要求详细的细节描写,突出感官感受。•五感描写的效果:制造同感,让阅读者达到感同身受,恰如身临其境的效果。文章的主题•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最初是一个音乐术语,指乐曲中最具特征并缺的优越地位的那一旋律,即“主旋律”,它表现了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是乐曲的核心。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那“浜浜浜...浜...”之节。后来这一术语逐渐被应用于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日语翻译为主题,指作品的主要思想,我们是从日语中借用过来的。•文学作品中主题的概念:所谓主题,即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也就是说,主题是一篇文章内容与形式共同集中表达的核心思想。语之贵者,意也——《庄子》主题的基本要求(或基本追求)•主题在一篇文章当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在文章的构筑中起着关键作用。•1.正确:经得住推敲,符合常理和道德规范。(针对考试)•2.深刻:“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味来。例如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主题就有深刻性。•3.集中: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给自己的笔一个“着力点”•4.新颖:针对于考生来说不要求创作出脱离常见创作主题的新主题,但应追求从“爱、恨、生、死、战争、和平”之类常见主题中找到新的阐述角度。写“什么”这件事必须十分明确,一丝不苟地做出决定,然后,这个“什么”必须是独一无二的、集中的——小林多喜二《小说写作法》主题的形成与提炼•形成主题的途径:1.作者在生活实践中主簿孕育而成。(量变引发质变,先有原始材料的积累,然后产生写作意图。)高晓声《陈奂生上城》•2.作者对掌握材料的分析、研究、归纳而成。(现有了某种启发,产生了表达的欲望,然后再依据此创作意图找寻材料。)陈政华《陈二狗的妖孽人生》•无论何种途径,主题的形成都以占有材料为基础,不占有材料,主题无法形成;占有材料但没有掌握材料,缺乏对材料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主题也难以形成。主题的特性•1.客观性:由于主题是从全文中总体表现出来的,是文章主体思想的表达,因而它相对文章而言具有客观性。(主题是全部材料“思想意义”的概括。)•2.主观性:文章的作者有其成形的“三观”,因而会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带有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认知高度。(主题是现实生活与作者心灵碰撞的产物。)•3.时代性:任何一个思想或观念都渗透着那个时代、特定时期的人们对社会生活及客观事物所具有的那种特定评价,反映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如盛唐诗歌与晚唐诗歌的区别。文章的材料•材料的概念:作者为了写作的需要,从生活观察、体验、阅读、采访、调查、搜集而获得的准备写入或已写入文章之中,用来表现作者主题立意的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如人物、事件、景物、情理、数据、例证、名言等)的总称。•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形成主题的基础。相关概念一•素材:即原始材料,未加工整理的材料,必须经过作者适当加工提炼后才能进入文章,分为直接素材和间接素材。•直接素材,就是作者在亲身经历的社会生活中直接遭遇、直接感受、直接观察体验所积累起来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事件、环境等材料。•间接素材,即作者通过查阅、采访、交流等途径掌握的非亲身经历的各种人物、事件环境等材料。相关概念二•题材:题材是经过加工了的素材,用以在文章之中表现主题。•广义上的题材是指作品中表现的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狭义上是指表现文章主题的材料。•以涉及范围来论:社会生活大于素材,素材大于题材材料选择的原则•1.围绕主题选材料•2.选择令人信服的材料•3.新颖的材料•4.典型的材料•材料搜集的方法:观察、感受、调查、查阅因由于人的偶像崇拜心理,文学创作中惯常塑造身具偶像色彩的典型人物。结构•结构的概念:文章内容的组织构造,是作者依据表意和审美的目的对材料进行有机组合的编排。•结构的要求:完整、连贯、严密•结构的原则:1.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2.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3.适应文体的要求。•4.富于变化。若筑室之需基构,裁衣之待缝缉——刘勰《文心雕龙》编写故事•例1:•国!王!死!了!编写故事•例2国王死了→→→→王后很伤心编写故事•情节的定义:一系列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组合。•理解的核心:事件——情节的本质;•有因果关系——事件蜕变成情节的关键,保证了戏剧矛盾的生成;•一系列——情节有一定长度。•故事的产生:人的行动——事件——情节——故事编写故事•故事的定义:在故事人物行动的推动下产生的情节组合,并保证至少有一条贯彻始终的线索将各个情节串联在一起。•例:丞相因爱慕王后设计杀死了国王,王后因国王之死非常伤心,最终殉情于国王,丞相没有得到王后。编写故事一般情况下故事应包括的要素:1.人物2.人物的行动3.情节4.矛盾5.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人物行动的动机)6.环境编写故事•因为:人的行动欲望——人的行动——事件——情节故事•又因为:人、事件、故事——素材——题材•所以:题材——因由人的欲望所开启的人的行动•所以:不同的“人”的“行动”就形成不同类型的剧。如下图所示:示意图•例结构•1、结构的定义:组织安排情节故事的方法。可分为表层结构、深层结构。•2、表层结构的分类:•(1)展开的时空:积聚型和铺展性•(2)展开的过程:三段、四段•(3)人物行动线索:单线型、双线型•结构•3、深层结构的分类:•(1)矛盾产生与解决过程:平衡——打破平衡——加剧平衡——恢复平衡——新的平衡•(2)矛盾的所属人物:主人公——反主人公;协助者——阻碍者。•4、结构的基本要求:要有因果联系故事结构示意图线索•线索的定义: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一部叙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线索的构成:人的行动形成的事件的发展。•线索的种类:•事件发展的顺序:单线、双线、多线(网状);•线索的特征:明线、暗线•线索基本要求:贯穿剧的始终,不能轻易转换故事创作的基本过程•过程之一:确定题旨、搜集素材;或搜集整理素材、确定题旨。••1、确定题旨、搜集素材注意事项:•(1)题旨不要确定的过于精确。因为可以增大素材的来源;搜集素材的过程可能会发生改变。•(2)素材与题旨的联系不能太远;素材一定要具有“戏”,或者具有简单加工后成“戏”的潜质。故事创作的基本过程•2、搜集整理素材、确定题旨注意要点:•(1)搜集素材是为了整理出具有共同点的同类项;所以,边搜集、边归类整理。•(2)归类整理的同时要思考、确定题旨•(3)确定题旨后,在搜集完善素材。故事创作的基本过程•过程之二:将情节故事按照设计进行打乱、重组,力图提高吸引力••1、可以顺序,但要考虑开始是否有吸引力;•2、可以打破顺序,以有吸引力的节点开始情节;•3、将不同时间、空间的情节尽量压缩到一个时空内。故事创作的基本过程•过程之三:给人物设定性格和形象•为了应对考试,本课时的学习之中我们以故事的编织为主,那么构思完情节故事大致脉络后,要考虑人物性格与形象。•要点:(1)人物性格和形象要与情节相协调;•(2)故事中人物性格和形象要多样化;•(3)人物要共性+个性。故事创作的基本过程过程之四:落实成文本•基本要求:•(1)字迹工整,杜绝错别字;•(2)避免过于密集的大段落出现;•(3)黑笔;提高故事性的常用方法•(1)设计更多的人物及其行动•对比下面的两个例子:•A。张三去想打工,张三找了个公司干活,张三挣了一些钱,张三把钱给了父母。•B。张三和李四想打工,张三和李四共同找了个公司干活,张三、李四挣了一些钱。李四把钱买了个手机,张三把钱给了需要帮助的人。•C.张三想去打工,李四劝他和自己一起旅游,张三没去,反而劝李四和自己一起打工。李四为了回绝张三,提出非分要求,让张三将自己打工钱分一半给自己,张三同意了。两人一起打工,挣了钱,张三要把钱给需要帮助的人,李四感动了,不但不要张三的钱了,还将自己的钱给张三用。提高故事性的常用方法•(2)设置不普通的人去行动•对比下面例子,那一个更有潜质:•A、张三兼职,张三挣了钱,张三把钱给了需要帮助的人;•B、张三很穷,而且有点贫血,张三兼职,曾经累倒过,张三把兼职的钱给了需要帮助的人。提高故事性的常用方法•(3)通过对比、挖掘内心、事与愿违等方式来使得故事情节更曲折,故事性更强••练习:设计一个对比兼职目的不同的情节;•一个对比兼职方法不同的情节;•设计一个兼职的过程“事与愿违”的情节;•设计一个兼职过程中受到灵魂陶冶、震撼的情节。编写故事作业•自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编写一篇1000字故事,要求有情节,有冲突,有转折,有人物形象:•1.《小饭馆》•2.《三束鲜花》•3.《手表》编讲故事•艺考中的编讲故事:给出一个既定命题,比如说一个开头、一个或者若干个关键词,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即兴创作,并且将故事在规定时间内复述出来。•例题1:他惊讶地对我说:“这完全不可能!”……•.例题2:月亮,三轮车•.例题3:胡子编讲故事应遵循的规律1.结构简单•考虑到时间问题,故事结构应当尽量简单,出场人物不宜过多,对道具的使用不宜过杂,尽量减少对白,讲述尽量以顺叙为主,情节线不要超过两条,并且是在很有把握的前提下才使用两条情节线和简单的时空倒错(倒叙、插叙等)•例:当世界上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地坐在房间里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例文分析•这个微型小说完整地再现了一个故事应该具有的全部因素。•有时间(人类灭绝以后),有地点(房里),有人物(幸存者),有事件(人类灭绝),有故事(灭绝后如何如何),有情感心理描写(孤独),有悬念(来的是谁),有余韵(能让读者发挥想象,来得是个什么)。编讲故事应遵循的规律•2.语言平实•用最平实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切忌大篇幅的引用,更不要使用大量的书面语言,切忌文白混杂、古今汉语混杂。(老舍之于中国文学、中国戏剧)•3.人物鲜明•创作的人物以简单人物为主(拥有鲜明的独立个性),仅允许第一主人公在可控的情况下成为复杂人物(有质变),其余的人物以符号化为主。•人物数量切忌过多,出场人物不能超过3个,人物姓名也尽量简单化、符号化,不要“诗意化”“琼瑶化”编讲故事应遵循的规律•4.节奏得当•把握好故事的节奏,不要求有过多的情节。•对于戏剧化的故事,交代背景之后直接进入情节点,情节点直接推向高潮。•对于生活化

1 / 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