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高产栽培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芦笋高产栽培技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贺滉电话:13648648159芦笋1.芦笋概述2.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芦笋的类型和品种4.芦笋高产栽培技术5.芦笋病虫害及其防治芦笋概述(一)名称英文名:Asparagus通用名:芦笋别名:石刁柏、龙须菜分类: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宿根草木植物。(二)起源与种植起源: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我国种植历史:30多年种植历史我国主要产区:主要分布在福建、河南、陕西、安徽、四川、天津等省市我国种植:在我国,芦笋种植面积还不大,以前主要集中在沿海各大城市的郊区,到90年代初,全国栽培面积达6.6万公顷以上,年产罐头超过8万吨,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产品之一。其中山东省是芦笋生产的主要基地。(三)芦笋的价值食用价值:芦笋以嫩茎供食用,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柔嫩可口,烹调时切成薄片,炒、煮、炖、凉拌均可。冷藏保鲜先用开水煮一分钟,晾干后装入保鲜膜袋中扎口放入冷冻柜中,食用时取出。著名的芦笋菜肴有“鲜菇龙须”、“素炒芦笋”、“虾仁芦笋”、“芦笋溜肉片”、“芦笋煎鸡蛋”、“糖醋芦笋片”、“芦笋烧干贝”、“芦笋鲍鱼汤”等。药用价值:芦笋所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质量优于普通蔬菜。营养学家和素食界人士均认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用芦笋治淋巴腺癌、膀胱癌、肺癌、肾结石和皮肤癌有极好的疗效。对其它癌症、白血症等,也有很好效果。国际癌症病友协会研究认为,芦笋可以使细胞生长正常化,具有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功能。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生长发育芦笋从种子萌发至生长发育产生种子,地上茎的寿命虽然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芦笋地下茎盘的寿命却比较长,而且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管理条件下有较大的差异,在热带地区一般为7年左右;在亚热带地区一般为10年左右;在温带地区一般为10~15年;在寒冷地区一般为15~20年。根据芦笋植株形态特征的不同变化,将芦笋的生命生育周期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五个生育阶段。发芽期发芽期是指从种子的胚由休眠状态转入萌发状态至第一个地上茎(初生茎)出土散头的时期。发芽期一般需要20天左右,此期必须要给以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等条件,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确保一播全苗。幼苗期幼苗期是指从初生茎出土散头至向大田移栽之前在苗床生长发育阶段的时期。幼苗期的长短受育苗方式和移栽时间的影响比较大,一般以地上茎3~5个、苗高25厘米左右和贮藏根10条左右时移栽比较适宜。幼苗期一般需要60天左右,加强幼苗期的管理,为幼苗的发育创造一个比较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幼苗的健壮发育,不但使幼苗移栽之后能提早进入采收期,而且为以后能获得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幼年期幼年期是指从幼苗移栽至地上茎发育到能开始采收的时期。在幼年期有的嫩茎粗度虽然达到了采收的标准也不可采收,目的是为了促进笋株的健壮发育和以后能获得优质、高产奠定基础。根据芦笋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般地上茎平均粗度达到0.8厘米以上;每墩地上茎具有15个以上时开始采收为适宜。幼年期所需时间的长短受品种、环境条件和管理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在一般情况下生长5~7个月即可进入采收期。如果管理不当,幼年期所经历的时间长达两年左右。为了促进笋株的健壮发育,缩短幼年期,使地上茎提早进入采收期,除加强肥水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外,必须做好植物激素的调节工作。成年期成年期是指从地上茎发育到能开始采收至嫩茎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的时期。此期,是芦笋生命生育周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成年期的时间比较长,在长江流域以北一般为8~13年。衰老期衰老期是指芦笋的产量和品质迅速下降至丧失再继续作为经济作物栽培价值的时期。此期,笋株的抗逆能力严重下降,病害发生严重;嫩茎萌发数量迅速减少,细弱和畸形笋再次增多,经济效益迅速下降,甚至于失去继续采收的价值。因此,芦笋进入衰老期要及时更新。(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光照光照对芦笋生长发育的影响有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两种。直接作用是指光照对细胞分裂、伸长、膨大、笋株各器官的分化等影响;间接作用是指光照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肥水吸收、温度、光合产物的运输等影响。由于采收绿芦笋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有利于嫩茎的发育和物质的转化,因此,绿笋的嫩茎生长比白笋快,绿笋的营养价值比白笋高,但绿笋嫩茎的粗度比白笋细小。(二)温度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芦笋种子的发芽始温为5度,适温为25~30度,高于30度,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下降。用种子繁殖可连续生长10年以上。冬季寒冷地区地上部枯萎,根状茎和肉质根进入休眠期越冬;冬季温暖地区,休眠期不明显。休眠期极耐低温。春季地温回升到5度以上时,鳞芽开始萌动;10度以上嫩茎开始伸长;15~17度最适于嫩芽形成;25度以上嫩芽细弱,鳞片开散,组织老化;30度嫩芽伸长最快;35~37度植株生长受抑制,甚至枯萎进入夏眠。芦笋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15~20度。温度过高,光合强度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加强,光合生产率降低。(三)土壤芦笋适于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芦笋能耐轻度盐碱,但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植株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吸收根萎缩,茎叶细弱,逐渐枯死。芦笋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凡pH为5.5~7.8之间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6~6.7最为适宜。(四)水分芦笋蒸腾量小,根系发达,比较耐旱。但在采笋期过于干旱,必然导致嫩茎细弱,生长芽回缩,严重减产。芦笋极不耐涝,积水会导致根腐而死亡。故栽植地块应干燥,雨季注意排水。芦笋的类型和品种(一)芦笋的类型早依嫩茎抽生早晚中晚绿芦笋依果实颜色划分白芦笋紫芦笋(二)芦笋的品种玛丽·华盛顿由母本玛丽与父本华盛顿杂交育成的品种。嫩茎绿深色,茎尖端带有浓厚的紫色,尖端紧密。嫩茎粗大,整齐,扁平茎少。高温下鳞片很少散开,抗锈病。玛丽·华盛顿500也叫加州大学500,是从玛丽·华盛顿品种中选出的优良雌雄株,经杂交培育而成。嫩茎比玛丽·华盛顿稍细,但发芽多,而且粗细均匀,产量稍高,但抗病性差,成熟不一致。UC309植株高大,长势强,发茎数少,嫩茎肥大,大小整齐,茎顶鳞片包裹紧密,圆钝,不易开散,外观与品质俱佳。绿芦笋的色泽绿,抗锈病。但抗茎枯病能力较低,不耐潮湿。适于绿芦笋栽培。UC157系美国加州大学育成的普通F1品种。具有长势强健,耐瘠,丰产,萌芽性早,嫩茎色浓绿,较粗,大小整齐,顶部鳞片包裹紧密,高温时不易开散,适应性广等特点。既适于保护地栽培,也适于留母茎一季或两季采收栽培,但易患茎枯病与褐斑病。UC873系UC500的近样品种,由玛丽·华盛顿500中的高产雌株与其优良雄株交配育成。具有高产、品质好的优点,但嫩茎大小不匀,细茎多。巨大新泽西爱利逊于1984年育成的全雄一代杂种。植株特别高大,长势强健,丰产,嫩茎较粗,头部紧密。但嫩茎曝光后变深紫色。种子价格昂贵。一般最适合露地栽培。芦笋高产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地块选择与浸种催芽栽培季节:芦笋在海南周年皆可种植地块选择:需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地块,前茬忌百合科作物、果园和林地。浸种催芽:芦笋种子外壳厚且有脂质,吸水较慢。首先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浸种24小时,再放入25~30度温水中浸种2~3天,每天更换新水2~3次。浸种后用干净纱布包好,置于25~30度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5度左右温水淋浇1~2次。当有15%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二)播种春播:3~4月份播种,5~6月份定植,第二年春季开始采笋。麦前移栽的可于3月上中旬播种,麦后移栽的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营养钵浇透水,每钵一粒,播后覆细土2厘米厚。然后撒施毒饵防地下害虫。最后畦面平铺地膜,畦上用弓棚盖膜实行双膜覆盖,以保温、保湿,促进发芽和幼苗生长。秋播:8~9月份播种,10~11月份定植,第三年春季开始采笋。(三)苗床管理苗床管理应以调节温湿度、培育壮苗、防治病虫为中心。出苗前床温白天20~30度,晚上不低于12度。前70%幼苗出土时去除平铺地膜并逐步通风炼苗。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浇一次稀薄的有机液肥或尿素,及时清除杂草,并用多菌灵抑太保、辛硫磷等防治褐斑病、斜纹夜蛾及地下害虫。当幼苗高20厘米左右时,可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此期保持苗床湿润。健苗标准:苗龄70天,苗高25~30厘米,有地上茎3条以上,地下贮藏根15条左右,根长20~25厘米。(四)土壤选择与整地定植土壤选择:芦笋适宜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的砂壤土。前茬不宜种胡萝卜、甜菜,酸碱度过大或者粘重的淤土均不适宜芦笋生长。整地定植:定植前结合深耕(30~40厘米,并充分晒白)整地,亩施有机肥1000~2000公斤,复合肥40~50公斤。行距1.2~1.5米,沟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移栽前沟内亩施复合肥100斤,饼肥80斤,有机肥1000~2000公斤。每30厘米定植一株,亩栽1500~1800株。移栽后3~4天及时查苗补栽,防止缺苗。幼苗成活新茎抽生出后,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沟。(四)移植后的田间管理补苗:幼苗定植到大田后,发现缺株断垄,要及时补苗,以保证基本苗数。移栽后的肥水管理:此时施肥应少量多次,以速效肥料为主。第一次追肥在定植后30天进行,每亩施尿素8公斤、复合肥20公斤,开浅沟条施或面施,施后浇水。第二、三次施肥用量参照第一次。采笋期的肥水管理:定植后第二年进入采笋阶段,采笋期一般不施有机肥。追肥一般以速效肥尿素15公斤、复合肥40~5O公斤。每隔20~30天每亩追施氯化钾3~4公斤,隔60天一次。追施有机肥,可于每年春节期间清园后,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2000公斤。(五)芦笋采收科学采收留母茎采笋,延长采笋期。定植后第2年的新芦笋田块,只宜采收绿芦笋。一般4月上中旬长出的幼茎,作为母茎留在田间不采,以供养根株。以后再出的嫩茎开始采收。采收期长短据上年秋发好坏而定,一般可采收30~50天。进入盛产期,5月上中旬前出生的嫩茎可全部采收,视出笋情况每穴留2~3根母株后,可采收至8月上中旬。采收白芦笋田块一般于5月上中旬开始留母茎,每株层留1~2根,可连续采收至8月上中旬。栽植后3~4年进入采收期,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绿芦笋在每天上午8∶00~10∶00采收。芦笋病虫害防治茎枯病症状:此病都在茎、枝上发生,病斑纺锤形或短线形。发病初期由水渍状变为黄色小斑点,后为褐色,周缘呈水肿状,以后病斑中央色泽由赤褐变为淡褐到黄白色,当病斑相连绕茎一周时,其上方干枯,连成一片则全株干枯死亡。防治方法: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芦笋青400~500倍液喷雾。立枯病症状:是土传病害,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拟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40%芦笋青3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炭疽病症状:症状:主要为害茎,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防治方法: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浸灌,浇水应安排在上午,减少夜晚结露;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5~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药。疫病症状:此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危害刚发芽的种子及幼苗,亦可危害嫩茎,引起幼嫩组织呈现水渍状腐烂。嫩茎发病后,初期引起黏性软腐,在腐烂组织表面有时可看到稀疏的白色菌丝。疫病病菌生活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在中温、高湿土壤情况下极易发病。防治方法:在芦笋疫病的发病初期,用40%多菌灵或70%代森锰锌1∶500倍液或疫霉灵等杀菌剂1∶800倍进行防治,5~7天防治1次。主要害虫夜蛾类害虫: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