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课程:森林生态学姓名:刘金国学号:100603031专业班级:10级林学指导老师:苏小青老师福建农林大学1目录目录........................................................................................1一、实习目的......................................................................2二、实习地点和时间..........................................................2三、实习内容........................................................................2实习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2实习二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的影响..................................................................................................7实习三群落物种多样性......................................................................................................................9四、实习体会.......................................................................152一、实习目的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部分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二、实习地点和时间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实习时间:2012.06.04——2012.06.08。小组成员:张婷婷,宝腾,张艺,梁晨,立坤,李司耘,刘金国,杨葳。三、实习内容实习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1、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并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时间变化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2、方法步骤: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广场、及马尾松-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cm、150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1方方方方方154323图1-1.有林地内的样方配置3、在不同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才具有可比性),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好每次测定的数值。表1-1不同样点光强变化时间动态地点时间高度10cm50cm150cm有林地(2000)十时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299411262465673142772904343915532228656236十六时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1911061022005323512155228342401335528936湿地公园十时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475394330147288569489293155339448519272176256十六时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4556556670496870667467917593132中华园广场十时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145150503333621533625546241216637782480414十六时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5561248053546922921058110619105110田径场十时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296318310430403419383314530476546451489616524十六时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12510399103102130113104112115140130127133133光强数据分析:有林地的光照强度最弱,然后是中华园广场。湿地公园和田径场因为乔木和灌木较少或没有,所以其光照强度较高。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有实验器材、实验地点的选择和测量时所造成的数据误差。其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①空旷地如田径场、湿地公园因无植物遮挡,仪器接收到的光照强度比有林地的光照强度大。②而有林地的光照强度变化,一般来说,在植物群落内,太阳的光照强度在群落内自上而下逐渐减弱,由于上层的林冠吸收大量太阳光能,使得下层部位和下层植物对太阳光能的利用受到限制,吸收的光照强度也减弱,所以群落内的光照强度变化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弱的。对于光照强度的测定结果而言,从时间上看,不管是在湿地4空园、广场,还是在有林地内,在上午9点半测的光照强度总体上都小于在11点半测的光照强度,相比而言,广场的光照强度最大,湿地公园的居中,有林地的最小。从空间层面上看,不管是在湿地空园、广场,还是在有林地内,光照强度基本上在50cm处最低,越往上越来越大。(二)温湿度的测定与上述测定的地点相同,实施下述内容的测定:1、大气温度的测定(1)群落内外温度差异观测选定一处正常生长的植物群落,在群落内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高度进行观测(注意各层应统一高度),各3个重复。群落外选取1.5m高处进行测量。表1-2不同样点群落内不同层次温度变化地点时间群落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有林地十时平均30.730.430.3十六时平均32.532.632.7湿地公园十时平均35.5十六时平均33.4中华园广场十时平均31.232.033.2十六时平均32.732.733.3田径场十时平均33.6十六时平均33.3温度变化分析:有林地温度会比无林地温度的测量结果来的低。主要原因分析如下:①有林地的植物数量比无林地的来的多。因为植物林冠和树叶的影响,有林地的温度较低。②乔木灌木喝草本植物的温度不同。原因可能是高度不同。太阳辐射首先被高层乔木吸收,光能到达地面的过程中逐渐被吸收,逐渐减少,就是说上层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能,而下层的植物吸收的能量就相当减少,而光能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化为热量散发出去,散发量不同也就照成了温度的不同。对于群落内外温度测定结果而言,从时间上看,不管是在林内还是在林外,早上9点半测的温度都小于在11点半测的温度,而在林外的温度相对林内较大,从空间上看,从草本层到乔木层的温度逐渐降低。52、大气湿度测定在群落内均匀选取5个点,在1.5m测定其湿度,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表1-3不同样点的大气湿度变化地点时间高度150cm有林地十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7572.872.773.575十六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73.274.175.473.675.2湿地公园十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67.955.266.867.164.3十六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69.862.167.663.964.0中华园广场十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72.472.272.171.972.2十六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62.862.762.862.262.4田径场十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64.061.966.468.966.5十六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61.361.762.862.162.3湿度差异分析: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林地的湿度比田径场和湿地公园的湿度来的大,原因可能是有林地周围的空气比较湿润,大致是因为树木的(树叶蒸发)提高了周围的空气湿度,而且植物具有降温保湿的作用,但不同的植物的保湿能力是不同的。对于大气湿度的测定结果而言,从时间上看,不管是在广场,还是在有林地内,早上9点半测的湿地总体上小于下午4点左右时测的湿度,相比而言,有林地的大气湿度基本上比无林空旷地(田径场、湿地公园这类地方)的大气湿度大。(三)风速的测定6(1)在上述同样的林地中,在测定光强相同的样点上,在1.5m的高处,分别在上述各时间段(7:00、9:00、11:00、13:00、15:00、17:00)用风速测定仪分别测定每点的风速。(2)同时在湿地空园、广场内,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每个点的风速,并作好记录。表1-4不同样点的大气风速变化地点时间高度150cm有林地十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0.860.500.230.460.22十六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0.000.0060.050.080.16湿地公园十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0.440.450.860.501.69十六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0.340.560.920.700.53中华园广场十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0.180.220.870.470.47十六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0.210.190.130.350.08田径场十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0.140.250.920.740.58十六时点1点2点3点4点5平均0.910.310.080.240.06湿度差异分析:风速的测定中,空旷地湿地公园中华园广场有林地。无林地的风速比有林地的风速大。一般来说,植物可以对风造成阻力,使得风速减小。因此,无林地的风速和有林地相比较而言,会来得更大一些。但是由于地点选择和季节的因素,使得差别看起来不那么大。其中主要是由于在有植物生长的情况下、植物会阻挡风的流动,导致风速的降低,而随着时间的变化,越正午风速越小,是由于太阳辐射使温度升高,是风速流动减弱。但是,因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差。因此,有些测得的数据有较大的误差。7实习二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的影响一、实习目的:1、掌握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生境特征。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生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方法。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义。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二、实习原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根据植物与其生境中水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包括了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依据其生活型又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叶子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有两大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之一,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另外,蒸腾作用也能降低叶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