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理念与道德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离线作业考核《教师职业理念与道德规范》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2、学制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根据教育方针、政策,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学习年限、入学条件等所作的规定3、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4、教学决策训练教学决策,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与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对教学实践的预测、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最有效的教学方案的动态过程。5、智育开发智力的教育。有时亦单指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素质教育的目标。1.创造性能力的培养2.自学能力的培养3.社会公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人生观教育6.劳动观念教育7.终生学习教育8.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2、简述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2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3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4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3、概述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长期性和复杂性,延续性和艰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个体性和群体性。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2、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4、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5、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6、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5、概述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1.教师通过自身的劳动,传递着人类社会物质和创造物质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帮助社会培养训练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能力和技能,把物质生产的技术和文化凝结到“人力资本”中去。2.教师对“人力资本”进行加工、改造,实现着“人力资本”的增值。使“人力资本”有着创造发展物质文明的无限潜力,从而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3.教师被看成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三、案例分析题(共15分)冯老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在班内开设了“读书小报”、“手绘小报”、“群星璀璨”、“数学乐园”、“精彩作文赏析”、“我爱发明”等专栏,展示学生作品,激励学生,同时,她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而且作为评优的参考,深受家长的认同。小华的爸爸是维边军人,常年不在家。冯老师将小华的成长档案整理后寄给他,收到冯老师寄来的成长档案后,小华爸爸很激动。他给冯老师回信道:“因为您的倾情教育、精心培养,小华进步很大,看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愧疚之余,更多的是对您的感激!您的付出难以回报,现寄上边疆的一点土特产聊表心意!”冯老师读着小华爸爸的来信很是高兴,随后也收到了小华爸爸寄来的土特产,她以小华爸爸的名义将寄来的土特产悄悄的寄给了小华的奶奶。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冯老师的教育行为。冯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首先:冯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工作中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冯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开设了不同的专栏展示学生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冯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冯老师不仅仅自己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积极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小华的情况,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与方法,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小华成长。这种行为不仅为家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有助于班级其他学生的发展。此外,冯老师在收到家长的感谢之礼时,没有纳为己有,而是以小华父亲的名义寄给了小华说的奶奶,这也体现了冯老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最后,冯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材料中飞,冯老师针对小华的情况关心小华,精心培养,小华进步很大。总之,冯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需要每个老师学习四、论述题(共15分)1、试述你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我认为“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平等对话”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这种对话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双向互动的。在(课改)以前,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轴心,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教师中心论”;而现在新课标中的“以人为本”则隐射了师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还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就很难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差生”。这恰恰违背了新课标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精神。只有在师生平等的情形下,才可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可能活跃思维,畅所欲言。同时,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双向的交流,双方是相互促进的。而不是以前那种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应还有“学生问教师答”等。互动是师生一种“共同”的活动,不仅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也促进教师的发展,这叫“教学相长”。其次,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聊天”,而是一种启示、一种提高,这是意义建构的活动。这种“意义建构”取决于4个要素:第一是“吸收”,能接纳对方传输的有意义的信息,并迅速转化为自己的营养。第二是“宽容”,容纳对方的不同观点和意见。第三是“思考”,师生双方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可以给学生或教师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第四是“提升”,通过平等对话,取长补短,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促进新意义的生成。再次,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全身心的。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含有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还具有心理学意义上的对话。更重要的是,“平等对话”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这必须以师生之间心理关系为基础,它贯穿于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的全过程。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如果师生之间不能相互了解、深刻理解和正确认知,学生对老师存在戒备心理,那么“平等对话”就无从谈起。只有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普遍的和稳定的,才能使学生产生友好、亲近、共鸣的效应,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后,教师是平等对话的引导者。教师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一名毫无价值的旁观者或中立者,而理应成为对话过程中的价值引导者。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创设和谐情景,增进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创新;另一方面,面对争议和一些需要引导的话题,教师不是一锤定音,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选择,以自己的感触打动学生的心灵,在他们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