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摘要]:论文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内涵以及重要性的阐述,指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高校应对措施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大学生就业难已逐渐成为了一大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步向市场化,多渠道、多形式的趋势发展。面对多元化、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问题。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虽然已经全面展开,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缺乏对理论的研究,较少理性的思考和长远的眼光。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往往采取一些权宜之计来应付。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工作的专家指出,当代大学生缺少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因素之一。在校大学生应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高等学校应在生涯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重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职业生涯是一个人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一)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调整日益增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导致新的职业不断产生,新的岗位不断增加,这样使得以前“学一门技术,用一辈子”的情况不能再适用。这种情形下,容易使部分大学生迷失学习的方向,失去学习的动力,混混沌沌的过完大学生活,毕业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导致个人与社会双方面的损失。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指导,明确个人今后的发展方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战略选择人的一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从事着职业或者和职业相关的事情,而大部分的人生需求也是通过职业生涯来得到满足。是否制定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目标,对人一生影响巨大。就想古语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决策正确,则能一帆风顺,事业有成,反之则会多走弯路,损失惨重。因此正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的大学生,是否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其未来的人生道路有的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已经进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配置模式,市场竞争激烈,优势劣汰的形势日益突显。“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成为倡导的科学的就业观,这就要求大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更要清楚的了解自己将来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这个过程就需要有个规划,清楚先找个什么工作,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要学习到什么,要在这个岗位上做多久,要换什么样的工作岗位等等。只有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才能有个良好的效果,也是更经济更科学的行为。大学四年,正是人一生中最黄金的时间,处于一个迅速成熟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各种心理矛盾冲突都在相互交织。如追求自我价值,又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是自我评价趋向片面;强烈要求独立,可是又心存依赖;对升学、恋爱、就业等有强烈认识的要求,又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计划等等。这些矛盾往往使大学生们渴望实现人生价值又具有盲目性,难免遭受挫折,甚至引起颓废的后续反应。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实现学生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三)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高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品牌,从而有效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成为检验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定自我奋斗的方向,增强了学习的__动力,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自觉的进行学习,从而使个人的职业发展有了比较顺利的进展。这样,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会大大增加,学校的信誉和品牌度也会大大提高。在这种状况下,用人单位对该校的毕业生又会特别青睐,学校的就业率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国外,生涯规划教育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起,已形成一套完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整的理论体系,并在高校中广泛运用。而在国内,中小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几乎处于空白,高校教育则更多偏重于知识方面的传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关注较少。更多的高校,只在学生大四就业时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虽然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原因是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们只学到书本知识而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团队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认识,而且对未来的发展盲目,没有规划。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生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几个误区:一是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二是把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三是把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以往人们较多地关注就业指导层面,比如如何写简历、推荐信,如何填写招聘表格,如何参加面试等,这些都是很具体的找工作的技巧,但是生涯规划不同于这些传统的求职准备、职业发展,它在更高的层面上,着眼于人们对自己的整个生涯形成布局规划的意识,以此为出发点,制定目标,经营自己的人生。四是把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要完善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走出这几个误区。在面对就业压力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是短期性行为。高校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在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以提升学生就业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四、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就业指导内涵的变革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来指导大学生就业做法,目前在高校中还属于起步阶段。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及早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与素质优势,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学习职场规则,才有可能在将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把握住机会成功就业,因此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的人生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应将指导内容从基本指导为主转向个性指导为主。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的就业工作和指导服务范畴,应该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纯技术性的指导,而是要从职业生涯、人生规划、职业角色技能等更高层面去认识和指导他们的就业行为,在内容上要紧密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其次,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从生涯发展的角度看,人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发展是个长期的、连续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也不是在面临毕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就业指导应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从童年开始就孕育了职业选择的萌芽。第三,将就业指导按生涯规划理念分层次、分时期划分。大学四年的就业指导可以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中人在这一年龄段的生涯发展特点进行,在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指导侧重点。五、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高校应对措施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的就业指导,体现的是尊重人、关爱人、发展人的初衷,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能使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更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关系到社会、高校、学生及家庭等方方面面。当前一定时期内,高等学校将仍然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战场。因此,高等学校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就业指导工作,积极采取的措施,不断创造新的条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做好就业信息服务。信息对大学生成功就业非常重要,占有信息就是占有机会。这里的“信息”是指广义的信息,是社会需求、就业政策、求职技能、生涯规划、职业知识、就业形势等等的总和。发挥高校在学生、社会、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要发挥好信息纽带作用,利用就业指导教研室的资源和力量,开展就业指导研究,尽快建立以生涯发展为核心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其次,要做好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就业指导属于高校素质教育的范畴。教育部曾多次要求各高校“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高校中就业指导教师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扮演多重角色,肩负的多重任务,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家长的代理人”又是“心理辅导员”、“生涯设计指导者”、“职业工作介绍者”、“劳动力市场信息者”。因此,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各方面要求也特别高。就业指导队伍的素质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好坏的关键。高校应改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一般由过去从事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同志兼任就业指导的现状,努力建立一支知识化、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第三,要做好就业环境营造。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高校要发动一切可发动的力量,设法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造良好的氛围。要给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提供人员、经费、场地、设备等便利和保障,领导要高度重视,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学校应该为广大学生建立一个专业的促进职业发展的交流空间和支持平台,加强与政府部门、教育、人事主管部门的沟通和支持,重视和发挥校友会的影响力和推荐作用,帮助学生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顺利就业;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就业基地建设、订单式培养、就业委员会的外聘制度等形式,密切高校与用人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横向联系。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以及社会如何更好地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融入到就业指导中,使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并能使其终身受益,己经成为新的研究课题。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社会人力资源最高层次的大学毕业生,其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学生个体和家庭的利益,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是一种必然。高校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和成功就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就业指导。[参考文献]:[1]楼仁功,赵启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2,(6).[2]沈之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7).[3]李桂英.对大学生要有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人才开发,2005,(5).[4]张妍妍.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4)[5]贾金玲.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