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母亲的伙伴》教学设计/教案学科语文年级17级初备时间群备时间单元第三单元课题《他母亲的伙伴》主备人使用人备课意图科学、适用,高效教学教学目标1、掌握微型小说的特点。2、梳理故事情节,解读小说题目中“伙伴”的含义。3、简要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解读小说题目中“伙伴”的含义。教学难点掌握微型小说的特点,简要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教学(具)准备PPT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初备教学设计课前预习备教内容一、导课:平衡木上的舞蹈视频。二、作者简介:亨利·劳森(1867年6月17日-1922年9月2日)是澳大利亚殖民地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散文作家,生于工人家庭。他从十七岁从事劳动,同时酷爱文学艺术。他学习刻苦,写作勤奋,著有《亨利·劳森诗集》、《通俗诗和幽默诗》、《在路上》、《乔·威尔逊和他的伙伴们》、《丛林儿童》、《把帽子传一传》等诗和散文集十四部。他的创作体现了整个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主要内容。亨利·劳森主要以短篇小说蜚声文坛,修改内容出版过诗集《在海阔天空的日子里》、短篇小说集《当罐里的水沸腾的时候》。劳森的作品题材广泛,充满爱国主义激情,表达了澳大利亚人民要求独立反对压迫的愿望,情节动人,语言平易、通俗、幽默,生活气息浓厚。三、小说的标题“他母亲的伙伴”,请将“伙伴”进行解读。答案一:“伙伴”指“小男孩”。从文中可看出“母亲”肩上的沉重的生活负担,小男孩体谅家境,与母亲一起卖报营生,主动、灵活地拦兜生意,共同支撑家,他成熟、坚强、孝顺,与母亲风雨同舟,就像伙伴。答案二:“伙伴”指“绅士”。文中的那位先生不向报童买报,而“朝她走去”,是他感觉到了妇女生活的艰难,觉得那妇人更需要关怀,因此走向妇人买报,这是对处于穷困疾苦中的人们的同情,是一种朋友似的关心。这种关怀朴实而真挚,就像伙伴。四、情节梳理:劳森同样精巧地使用了“小情节”:妇人卖报——绅士买报——报童抢生意——绅士怜悯妇人——报童告白:“……都是一样的——她是我母亲……”如此简单。但这一“小情节”在诱发、引导人们的情绪:从同情到关怀,终而被震动。五、人物形象分析:《他母亲的伙伴》貌似毫无技巧地实录生活而已,实际上通过精心谋篇,简炼含蓄的表达方式和生动的描绘,刻划了一位背负着家庭重担而倔强生活的母亲,以及一个年纪虽小,却学会了察言观色、能够机敏地去应付生活的早熟的孩子。六、艺术特色:1、微型小说由于篇幅有限,特别要求简炼。本篇以极省俭的笔墨,勾勒出相依为命的母子两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贫困,其思想容量应当说是很大的。2、小说的结尾更含蓄耐读。报童冲口而出:“她是我母亲”。原来贫穷已经把这一家子都抛掷到了街头,竟无一幸免。这在读者来说是没有思想准备的。淡淡一笔,犹如卵石击水,激起了读者感情的波澜。《他母亲的伙伴》的关节点就是那穷妇人与报童之间的母子关系。3、劳森的语言平实质朴。这一特色在《他母亲的伙伴》中可明晰感知。平实质朴的语言自身就是一种美、就自有因平实质朴而生的力量,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七、课堂小结:这篇小小说仅有三百四、五十字,但劳森却在这极小的篇幅里装进了一点实在的东西,而这一点东西正在拨动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心。这一点东西是什么?是画面。是一幅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社会底层的劳苦群众悲惨生活的画面:憔悴的妇人、饥饿的孩子、乞食的生活。三、四个孩子的身上衣裳口中食便是作母亲的那亳无保证又少得可怜的卖报收入。她的卖报生意的“竞争者”也竟还是她的孩子。怎样的悲哀!尽管劳森的画幅很小,但却有一叶知秋、窥斑见豹之艺术功效。要在三百几十字的篇幅里装进一点实在的东西谈何容易,没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是难以完成的,劳森在他的这一短篇杰作中显示出了他小说家的过人才能。他有如一位用心的摄影师,在万千气象的世界中用一个小小的画框精心取景,他聪明地选取了大都市中的“街景”:城市的街头。街头,是城市的脸,是城市的橱窗,在这个橱窗里每日每时都展示着城市的繁荣与萧条、善良与残暴、富裕与贫穷、美丽与丑恶。而对劳苦群众充满深厚同情的劳森把他的镜头对准了贫寒饥饿的母子,劳苦者的不幸在这一幅画框中的图景浮雕般凸现了。板书设计《他母亲的伙伴》情节梳理:妇人卖报——绅士买报——报童抢生意——绅士怜悯妇人——报童告白:“……都是一样的——她是我母亲……”自主化设计教学反思组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