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语文阅读能力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对于学困生而言,语文阅读能力的低下是造成他们学习成绩低下的重要因素,也成为语文学习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学生在入学前大体的差距是比较小的,经过几年的时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可老师的要求是一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表现在阅读中更为明显,优秀的学生会把写作业、做练习的时间尽量缩短,抽出,挤出时间去阅读,阅读量大的惊人,甚至有些时间读得忘记写作业;学困的学生总是作业拖拖拉拉,连正常的作业、练习的时间也不够用,他们的阅读时间少的可怜,甚至没有,阅读量自然不言而喻了。面对这样的优困差距,面对这样的阅读状态,不得不引起我和同事们的思考。(二)研究价值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使学困生的学习有所转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困生也应该具有这样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我想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激发这些学困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切实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终身发展有所帮助。二、课题相关的研究关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早被人们重视,也有一定的成果。如发表在《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文,发表在《当代文化与教学研究》中的《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都充分阐述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从课题的角度进行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和实效性。三、课题概念界定《小学生心理学》认为:所谓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语文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语文能力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一言文字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一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语文能力一般概括为听、说、读、写能力。它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而语文知识是形成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是构成语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所指的阅读能力就是新课标中所提出来的“阅读能力”。因此,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诸能力,而读尤为重要。由语文课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课根本目的、任务,即是教育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运用语一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本课题是所指的学困生:结合本校实际和我们的研究能力,我们将语文学科中成绩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确定为学困生。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各班进行研究的学困生人数不超过班级总人数的8%。四、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是这样要求的:第一学段(1—2年级):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五、研究设想(一)研究的目标我将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分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困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最终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通过研究,我将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二)研究的内容:1.调查各班“学困生”阅读能力,研究导致其阅读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2.研究树立“学困生”阅读兴趣和自信的对策。3.研究指导学困生阅读书籍,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的对策。4.对学困生阅读能力提高进行个案研究。5.使学生爱读书的策略研究。六、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困生情况,分析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成因。2.分析法:分析各种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困生阅读能力。3.定期交流总结法:定期与同学科教师举行经验交流会,全方位的考虑问题,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4.适时测试法:通过测验了解学困生阅读能力发展情况,检查转化成果。5.个案法:剖析学困生个案,从特殊推导一般。探索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七、课题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搜集资料,对全校学困生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记录,调查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种种原因等,根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制定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0月)。⑴按方案制订课题实施工作计划,开展研究。⑵定期通过写读书笔记,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检测读书情况,进行阶段分析和阶段总结。a.上课前督促其进行预习,可通过读课文、写生词、圈画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加以理解,使学困生对新课内容有所了解,以便课堂更好地阅读。b.上课时要加倍关注学困生,时刻关注其课堂情况,尽量与其形成互动,教授其听课、记笔记、作注释的方法。c.课外多多关注学困生,教授其阅读的方法,帮助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使自主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对于要求背诵的重点课文、段落,教师应条分理析地讲解,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容易背诵;要督促学困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如《唐诗》《宋词》《上下五千年》《寓言故事》《成语词典》等,以培养学困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基本的文学素养。d.针对学困生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发现其点滴进步。针对学困生制定的目标要合理、科学,切忌盲目、过高。要因人而异,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个别对待,逐步提高的办法。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鼓励之词,予学困生精神上的巨大支持。哪怕他失误再多,也有其亮点或创新的地方,都要予以鼓励,让他们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做得很好”,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⑶在定期进行阶段总结的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方案,继续进行实践研究。3.总结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进行深入研究。八、读书学习计划及时间安排1.2016年5月——2016年6月阅读陆志平主编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师研修教材》。2.2016年7月——2016年8月阅读陆志平、李亮主编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3.通过多种渠道查阅文献,借鉴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丰富个人见解,充实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