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内部湖南专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2、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则专指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特色是“高”与“专”。“专”是指大学教育的专业化和专门化;研究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大学生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成熟度还很不够,在适应能力、挫折耐受力、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方面常有欠缺;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4、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教学是一切学校的基本职能,科研是高等学校另一重要职能。5、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表现:教学中教的比重逐渐降低,学的比重逐渐增加;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求式转化;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并在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6、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对高校教师的意义: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诞生于19世纪末,即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8、美国的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1913年扩充为三卷本《教育心理学》,这三卷分别是《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9、心理学家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我国最早而且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0、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1、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心理则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2、人的心理包括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3、人的心理过程从性质和功能来说可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人的认识过程包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过程。4、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5、高校学生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大学生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后期,一般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划分为入学适应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准备就业阶段。6、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和行为倾向的变化。首先,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类的学习借助语言和思维的参与,掌握人类积累的间接经验;二,人类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劳动中,在同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三,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动物的行为是一种被动的适用。7、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8、家涅对学习层次的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9、布卢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将学习分为三个领域,即学习的三种类型: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的学习和技能领域的学习,并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六个等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10、家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2习。11、冯忠良依据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1、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强化可分为两种:正强化和负强化。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他认为,学习中存在两种结构,一种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由三种表征系统构成,即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符号表征。另一种是学科的知识结构,即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他认为,学科的基本结构的获得不是靠灌输,而是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3、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观点是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通话新知识的适当观念。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主要为:强调一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尊重学习者的个别差异,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5、社会学习理论的倡导者是班杜拉6、所谓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7、建构主义学习论: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的共识主要有:知识观—知识相对论,学习观—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学生观—有准备的头脑8、加涅认为学习的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9、大学阶段是个体成为专业人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专业性强10、知识分类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极其组织。我们可以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制止。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性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11、加涅人为,程序性知识本质上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的1、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2、三种形式的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两种不同的类属过程:派生类属过程、相关类属过程)、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3、策略性知识就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学习、记忆或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包括应用策略进行自我监控的方法策略性知识包括认知策略、调控册乱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4、主要的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简单加工策略、精细策略、组织策略、质疑策略、深造自得策略5、运动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的意识、有目的的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运动技能的分类:连续—断续、精细—粗壮、内反馈—外反馈、简单—复杂运动技能的形式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6、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7、“为迁移而教”曾经是教育界风靡一时的口号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3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8、学习迁移的分类:从迁移本身的特点入手,按迁移的内容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是指原理原则的迁移。特殊迁移是指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直接的、特殊的适应性,是特定事实与技能的迁移。按迁移发生的水平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是指知识、技能在相同水平上的迁移,垂直迁移是指低水平技能向高水平技能的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将迁移划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按迁移对学习的影响将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记学习的积极影响。负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消极影响。零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没有产生任何影响9、几种经典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学说,它的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形式训练学说的一种最基本的认识是,在各种官能之间,或者说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着一般性的思维技能,通过训练这种一般性思维技能是可以促进其发生迁移的,迁移是无条件、自动发生的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否定了形式训练学说的可靠性,他看来就是新旧学习必须要有共同的因素(桑代克面积估计实验),奥斯古德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有共同成分的时候而产生迁移,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维迁移模式即奥斯古德曲面,共同元素说在形式训练说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它看到了学习情境因素对于迁移发生的影响,而忽视学习者作为迁移的主体对迁移的作用经验类化说,美国心理学家贾德做的一个射击水下靶子。存在的共同要素是迁移发生的前提,迁移的关键是主题所获得的经验的内化,更强调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在学习迁移过程中认知的能动作用,给迁移的共同要素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悟”,特别是对手段—目的之间关系的觉察(小鸡或幼儿觅食的实验)学习定势说,哈洛做了著名的“猴子实验”,学习定势就是先前习得的态度倾向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如果先行学习为后继学习准备了迁移条件内,这就有利于迁移分析概括说,鲁宾斯坦提出的一种学习迁移理论,他认为学习的迁移在于通过对两种学习情境的综合分析。概括出两者之间本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条件,这种从和分析和概括即使迁移发生的基础,鲁宾斯坦做了著名的“梯形实验”10、学习迁移的影响: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强调了新旧学习的共同要素在学习迁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目标的相似性)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分析概括的能力、元认知策略)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是指先于一种活动而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1、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原则:材料要具有时代性、教学材料要有迁移价值)、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原则:知识的传授要遵从从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的组织原则、要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2、所谓问题:指那些不能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而必须见解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三个要素构成:给定(是指一组已经明确知道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叙,即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明确的描叙,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指问题解决不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必须间接地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确定目标状态)3、问题的分类:精确问题与模糊问题(精确问题也可称为界定清晰问题,模糊问题也称界定含糊的问题,是指那些对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没有清楚地说明,或者对两者都没有明确地说明的问题。),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前者是指那些用常规手段便可以使4问题得到解决的问题,后者是指那些用非常规手段才能解决的问题,非常规问题的特点是不能按照人们惯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解决问题),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前者是指解决问题只有一个唯一固定答案的问题,后者是可以有许多中答案的问题),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语义丰富的问题与语义贫乏的问题4、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特点: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5、问题解决的过程:信息加工观点:问题解决就是搜索问题空间,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通向目标状态的通路,或应用算子使起始状态逐步过渡到目标状态,起过程分为: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6、问题解决策略有两类: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算法策略是指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的指明了解题的步骤;启发式策略就是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手段—目的分析策略和目标递归策略。所谓手段—目的分析就是从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出发,首先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总目标分成若干子目标,然后以问题的当前状态为起点,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或方法来逐步实现这一系列的子目标。所谓目标递归策略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7、解决问题的所谓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8、早期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联结主义、格式塔学派、杜威五部模式9、现代问题解决模式: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的问题解决模式:呈现问题情境命题、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填补空隙过程10、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量杯实验说明了习惯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酝酿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