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迈克尔)加成反应(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Michael(迈克尔)加成反应反应背景Michael反应是美国化学家ArthurMichael于1887年发现的。早在1883年,Komnenos等人已经报道了第一例碳负离子与α,β-不饱和酯的共轭加成反应。但是,直到1887年Michael发现使用乙醇钠可以催化丙二酸二乙酯与肉桂酸乙酯的1,4-共轭加成,对该类反应的研究才得以真正发展。此后Michael又系统地研究了各稳定的碳负离子与α,β-不饱和体系进行的共轭加成反应,并在1849年报道了缺电子炔烃也可以与碳负离子发生类似的反应。反应方程式迈克尔加成反应就是一个亲电的共轭体系和一个亲核的碳负离子进行共轭加成,其反应通式为:从形式上看是对C=C的加成,而实际上是通过1,4加成反应后,再通过烯醇式与酮式互变而成的。反应机理第一步:由于羰基是强吸电子基团,致使亚甲基中的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在碱的作用下,容易失去质子而形成比较稳定的碳负离子,生成的碳负离子再作为亲核试剂参与之后的反应。第二步:R基是给电子基团,具有+I效应,使π电子云发生偏移。碳负离子可以有两种进攻方式,即就是进行1,2加成,或是1,4加成,分别是2号,4号位上的C。由产物我们可以知道,1,2加成得到的产物中无共轭效应,氧负离子不能分散,不稳定,而1,4加成得到的产物,有共轭体系,负电荷能被很好的分散,生成比较稳定的碳负离子。所以迈克尔加成反应实际上是不饱和醛、酮的1,4-加成反应。应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常与分子内的羟醛缩合反应联合起来构建环,称为罗宾森环化反应。当亲核试剂的两个位置都可以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时,反应大多发生在取代基较多的碳原子上。Michael反应在天然产物和药物合成中的应用(+)-Dihydromevinolin的全合成(+)-Dihydromevinolin是从红曲霉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可以用作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可用于生产降血脂药物。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