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重点词语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从而理解和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他的吃苦精神。二、案例描述本节课以“禹因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崇敬和爱戴的英雄?”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最初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认为大禹是为了治水而成为英雄,教学中,力图通过理解大禹为什么治水?来体会洪水带来的灾害以及父亲临终的叮嘱,有心想百姓的胸怀。在了解大禹怎么样治水时,我让学生自读自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大禹治水历经艰辛,治水成功。结果给人们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造福了人民。最后总结出大禹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天下百姓,这种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就称为奉献,回扣了单元主题。从“英雄”入手,回到“英雄”,其间诠释了大禹为什么是英雄,也将这一英雄形象变得高大、丰满。师:这一节课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到四千多年前去看一看,走一走。当时,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这水究竟怎样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101页的插图)指名说。生:这水好大好大。生:这水汹涌澎湃。自由说……有感情朗读“滔滔的洪水”这个词组师:引读滔滔的洪水淹没了什么?冲倒了?这样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指名说,学生可围绕问题自由说。师:是呀,老百姓们又怎样呢?点出无家可归师:洪水如猛兽一般,摧毁了老百姓的家园,使老百姓无家可归,此时,老师仿佛看到了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让我们满怀对洪水的憎恨和对百姓的同情,齐读第一段。师: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无家可归的生活,能让老百姓的苦日子继续下去吗?生:不能师:小朋友们想想,禹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那时没有现代化的车子,也没有高级的机器,有的只是双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你们觉得大禹治水容易吗?生:不容易师:请自由的读读第二小节,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请你们拿起笔,边读边找找哪些词或是哪些句子最能让你感受禹治水的不容易生1:从“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可以看出治水很艰难。生2:大禹带领老百性要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挖通一条就不容易,不要说九条了。劈开一座也很不容易,不要说九座大山了。师点出千、万小朋友们,千万不是准确的数字,而是表示禹吃的苦很多很多,下面,小朋友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大禹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他又是怎样克服的?1.干粮吃完了……2.来到悬崖边……3.遇到猛兽……师:大禹为何要走遍千山万水呢?为了什么?生:为了查看水流和地形生:大禹的父亲曾经治水不成功,他想堵住水,结果越堵越糟。而禹确是顺水而下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太多艰苦的劳动。谁来读这句话指导朗读。(突出千万)师:点出“九”九也不是准确的数字,而是表明大禹挖通了很多河,劈开了很多山,才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小朋友们,因为禹是与洪水作战,所以大家想一想,她在挖山通河的长期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他的身体会怎样?指名说师:据说,大禹由于长期泡在洪水中,他的脚跟烂了,脚趾甲脱落了,腿上的皮磨破了,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长期的劳动使他手上长满了水泡,起了老茧,他这么辛苦为了谁?(齐说)师:是呀,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大禹吃得苦太多太多,小朋友们,从这里你感受到大禹是个——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生:我感受到了大禹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生:我想对大禹叔叔说,我要向你学习。生:大禹叔叔,你真是个英雄!生:大禹叔叔,你真伟大!生:我要对大禹说,您千万不能累坏了身子,累坏了身子后谁帮我们治水呢?生:大禹叔叔,我要学习您奉献的精神。三、案例反思《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案通过“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挖通、劈开”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以及个人谈感受等形式,从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艰苦与不易。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对话”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问学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儿子,你想问妈妈什么呢?”“如果你是大禹,你会怎么说呢?”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第二,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第三,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