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人生的五彩梦5单元综合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曾.记否(cénɡ)延伫.(zhù)着.凉(zhuó)蠕.动(rú)B.万户侯.(hóu)芰.荷(jì)磨削.(xuē)推搡.(sǎnɡ)C.橘.子洲(jú)鸷.鸟(chì)应.和(yìnɡ)修姱.(kuā)D.沁.园春(qìn)攥.住(zuàn)嗔.怒(chēng)兴.奋(xīnɡ)解析:选B。A项,“着”读“zháo”;C项,“鸷”读“zhì”;D项,“嗔”读“chē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苍茫莽林斟酌弛骋B.寥廓遐思盅惑顾忌C.杂揉臂弯诞生狂澜D.绮丽梦魇强悍钦羡解析:选D。A项,弛-驰;B项,盅-蛊;C项,揉-糅。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写稿子常常文不加点....,简直使人无法卒读。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不名一钱....的瓦片。C.有些同学为了在平时多挤出一些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于是拼命地开夜车,不运动,不交往……真是想尽了办法,无所不为....。这样是不行的,学习要讲科学。D.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翼而飞....,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解析:选D。A项,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B项,不名一钱: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C项,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此处褒贬不当。D项,不翼而飞:①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②形容消息、言论等传播迅速。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B.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拿起了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寂静无声。2C.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D.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解析:选C。A.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B.《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D.“警告”“预言”后的句号应改为分号。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学阶段,消费观教育不可忽视。中学生能否自觉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B.民俗学者表示,如果仅仅把过中秋节看成是3天假期,那就误解了国家将其设定为法定节假日,中秋节还有很多美好的习俗。C.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一条开放共赢之路;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D.更多的中国人如果能够多读书,能够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能在这里慢慢找到幸福感并且找到自己的话,中国就会变得更好。解析:选C。A项,搭配不当。“树立……生活方式”不搭配,应在“良好”前加“养成”。B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可在“法定节假日”后加上“的初衷”。D项,语序不当。把“如果”调到“更多的中国人”前。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小店开张之际,热诚欢迎广大顾客朋友光临,我们将不遗余力,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B.老师,您在教育行业已虚度几十个春秋,欣闻您即将退休,真诚地祝愿您在未来的日子里幸福安康。C.久仰先生大名,无由会面,今日一见,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还请先生留步。D.您的画作山水一体、大气磅礴,很有古韵,作为补壁之用,真是让我家的客厅有了一种盎然古趣。解析:选A。B项,虚度:白白地度过;自称徒长年龄的谦辞。句中说的是老师,使用不得体。C项,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敬辞,指送对方再远也要分别。句中说的是别人送自己,使用不得体。D项,补壁:谦辞,作书绘画的人对自己的作品的谦虚说法。句中说的是别人的画挂在自己家,使用不得体。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3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4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会有战争。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小人之德与君子之德的区别。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D.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解析:选C。A项,“就会有战争”太绝对并偷换概念,原文是“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B项,“强调小人之德与君子之德的区别”错;D项,十五卦象与十五国风相对应在文中没有依据。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自然界的风谈起,自然引入《诗经》之“风”,详细论述了“风气”的内涵。B.文章举《诗经》十五“国风”和《周易》十五卦之“风”,都是在论证社会行为规范的作用。C.文章从三个角度论证了当代人重读《诗经》的目的,并阐述了孔子编纂《诗经》的原因。D.文章先提出社会风俗习惯,分析了风俗习惯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提出了“入乡随俗”的解决办法。解析:选B。“论证社会行为规范的作用”错,是论述“风”的内涵。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B.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C.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D.《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解析:选B。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有公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人。5三、(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选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叹。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讨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瞋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淯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选自《魏书》,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B.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C.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D.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解析:选D。给文言语段断句的前提是粗通文意,然后可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最后通读检验。本题可以通过分析谓语动词来进行断句,如“还”“坐”“言笑”“指”“曰”这些动词都代表一个动作的发出,可以作为一个短句的中心词,再结合句意进行断句即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6A.氐,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