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这一历史观点主要是基于分封制A.使周天子处于宗主的地位B.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C.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D.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答案】C【解析】秦朝统一是天下实现君主一统的局面,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具有天下共主地位,C正确;A中宗主地位不符合秦朝统一的特点;B与秦帝国中央集权性质不符;D中等级制度不是二者共同点,排除。2.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地位上升,王室衰微,大国称霸。在各诸侯国内部,也渐渐地发生着性质相同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春秋时期A.统治集团中的等级制趋于瓦解B.贵族政治为官僚政治所取代C.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不复存在D.贵族无力继续垄断政治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周朝的统治范围而言,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地位上升;各诸侯国内部而言,诸侯地位下降、卿大夫地位上升,这反映了统治集团中严格的等级制在春秋时期趋于瓦解,故A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在秦代,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虽然下降,但仍是天下共主,故C项错误。周天子之下的诸侯以及卿大夫均属于贵族,当时贵族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3.云梦秦简《语书》中提到“凡良更,…又廉洁,敦诚而好佐上:以一曹事不足独治也,故有公心又有自端也,面器与人治,是以不争书”即凡是良更,廉清、忠诚而能为君上效力:他们知道一曹的事务不能独断独行,所以有公正之心又能够纠正自已,厌与别人争论治理的方法,所以不拘于自己的理解争执不体,这说明,秦朝A.对官员行为有明确的规范B.对官吏提出了职业道德要求C.注重对官员的考核与评价D.官吏的选拔做到了德才兼备【答案】B【解析】【详解】“行为规范”的要求应是相当细致与明确的,且具有“约束”力,而材料中的内容,虽是对官吏的要求,但不具备约束力,A项排除;材料是说良吏应具备的条件,评判“善恶”“好坏”,属于道德范畴,材料提的基本是道德要求,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评价”没有涉及考核,C项排除;材料没有提到“才”,也没有谈到官吏选拔问题,D项排除。4.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作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这位年轻人最早可能生活的朝代和他理想中的任职部门应该是A.隋朝尚书省B.唐朝门下省C.汉朝丞相D.秦朝太尉【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作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并结合所学可知,魏征是唐朝人,掌管具有封驳审议的门下省,因此这位年轻人最早可能生活的朝代是唐朝,他理想中的任职部门应该是门下省,B正确;A错误;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与材料无关,C错误;太尉是负责军事,D错误。5.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D.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答案】D【解析】由材料“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故选D;材料并没有突出天平天国革命纲领的内容,排除A;材料没有突出天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C。6.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A.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C.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嫡长子继承制下,周王室为正统,小宗分封诸侯,诸侯国内大宗继承爵位,别子分封,故A项符合题意。B项,周天子为各诸侯大宗,鲁国国君为小宗,排除。C项,鲁国内分封后鲁国国君为大宗,卿士为小宗,排除D项,按照宗法关系内容,周天子为大宗,伯禽为小宗,排除。7.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答案】B【解析】材料“职责纠劾百官”,即负责对中央官员的监察,明代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材料“辑督各道”指辑录、督查地方各省,属地方监察机构的上级部门,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明朝都察院有多重职能除传统的监察职能外,还要辨明冤枉、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西汉州部刺史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两相比较,可知二者职权有差异,排除A。C、D两项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可排除。8.据《史记》记载,秦朝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主管监察的最高官吏,其位上卿,“掌副丞相”,监察百官。在地方上设监御史,其地位可以和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监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务。这说明A.御史的选任体现了皇权至上B.监察系统形成了独立的体系C.其目的在于树立御史的权威D.御史掌握的监察权逐步扩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根据材料“秦朝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主管监察的最高官吏,其位上卿”“在地方上设监御史,其地位可以和郡守、郡尉并称”可知,秦朝的监察系统独立于行政和军事体系之外,自成体系。所以答案选B。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CD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秦朝的监察体系9.外国列强在中国获得的下列特权,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②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③“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④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③②①D.③④①②【答案】B【解析】【详解】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是1958年《天津条约》中取得的;“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是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的;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是1901年《辛丑条约》中取得的;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中取得的,因此先后顺序是③①②④,故排除ACD,选B。10.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列强获得这一权益是在()A.《南京条约》附件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从材料所述可知,这是指片面最惠国待遇,列强获得这一权益是在《南京条约》附件中,A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11.秦创立并推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当时的积极作用有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B.避免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C.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秦创立并推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的建立,避免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B项正确;A项是消极作用,且表述片面和绝对化,排除A;秦朝的统治只二世而亡,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积极作用,排除。故选B。12.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将人民的权利义务列入其中的国家根本大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了人民享有人身、财产、居住、迁徙、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权利。所以首次将人民的权利义务列入其中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A项正确。B项是1949年。C项是在1949年。D项是1954年。故ACD三项排除。13.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皇帝倒了”反映了1912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也是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故选D。辛亥革命虽然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但是封建思想依然顽固,排除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14.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B.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C.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D.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答案】B【解析】“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因人设法,人治和法治的理性存在矛盾,B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专制统治信息,D错误;《临时约法》革命派思想,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二人的矛盾,排除C。15.“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而此时清朝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海军军官普遍生活奢侈,贪污受贿。”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日本的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中国B.日本民众效忠“天皇”的观念非常强烈C.社会政治风气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D.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政府财政拮据【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甲午战争前日本与中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社会风气:日本举国上下为国家军队出资补贴,而中国的政府与军队却奢靡腐败,从甲午战争最终的结局来看,实属必然,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风气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日本的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中国,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日本民众效忠“天皇”,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清政府财政拮据,故D错误。二、综合题16.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和图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二中字母所代表的历史含义。(2)图三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变化?(3)从图一到图四,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基本特征?(4)基于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分别概括历史图片和图示在学习、探究历史中的作用。【答案】(1)A.丞相B.御史大夫C.尚书省D.中书省(2)废除丞相,六部直属于皇帝。(3)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权力高度集中。(4)图片:创设历史情景;再现历史;体验历史。图示: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联系所学秦朝和唐朝的中央机构等有关内容可知,图一、二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丞相、御史大夫、尚书省和中书省。(2)从图示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属于皇帝。(3)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不同朝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可以看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联系所学可知,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权力高度集中的特征。(4)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历史图片和图示在学习、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可以起到理清线索、构建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