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核心素养】自主发展健康生活1.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2.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3.知道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4.掌握维护公平正义的方法和途径。知识思维导图知识思维导图1.如何理解“无法治不自由”?(自由要受到必要的限制)(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2)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3)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考点一尊重自由平等2.什么是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什么?(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4.平等的内涵是什么?(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2)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6.如何做到珍视自由?(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2)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7.如何践行平等?(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4)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8.如何理解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1)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是平等的大敌。(2)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3)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考点二维护公平正义1.什么是公平?公平的内涵及各自的要求分别是什么?(1)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2)内涵: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3)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2.公平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3.正义的内涵是什么?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4.正义的力量有哪些?(1)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3)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4)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5.正义的要求是什么?(1)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2)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3)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6.制度对于正义的意义是什么?(1)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2)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3)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7.正义对社会和谐的意义是什么?(1)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8.为什么要守护公平正义?(1)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2)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9.如何守护公平正义?坚守公平;守护正义。10.为什么要坚守公平?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11.怎样坚守公平?(1)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手段和方式,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2)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12.为什么要守护正义?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13.如何守护正义?(1)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2)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14.如何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考点小结】考点1:掌握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无法治不自由。考点2: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考点3:理解怎样做到珍视自由,践行平等。考点4:掌握公平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公平的价值。考点5:理解正义的力量及要求。考点6:理解为什么要坚守公平,怎样坚守公平。考点7:理解为什么要守护正义,如何守护正义。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例1[2019·连云港]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以上的遗产分配原则()①体现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②突出强调权利弱化了义务③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④太过偏袒弱者背离了公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解析]本题考查遗产继承的相关知识。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体现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④错误,偏袒弱者体现了公平。故选B。[答案]B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例2[2019·广州]近年来,高铁霸座、机场撒泼、抢公交车方向盘、“路怒族”等词频上热搜,公共场合俨然成了某些人任性的“秀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对上述行为亮剑;《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则将上述行为纳入失信信息。这些举措意在()①用法律法规为自由划定边界②依靠严厉惩罚实现良法善治③以信用法制化引导人们守公德④以外在监督促使个人行为自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中考典例精析单元对点训练考点知识归纳[解析]本题考查法治与自由。无论是国家还是广东省都为“高铁霸座、机场撒泼、抢公交车方向盘”等行为作出了处罚的规定,体现了用法治规范人们的行为,用法律规范自由的边界,广州市把上述行为纳入失信信息,体现了广州市以信用法制化引导人们守公德,用外在的监督促使个人行为自觉等,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错误,题干并没有体现严厉的惩罚。故选D。[答案]D
本文标题:(柳州专版)2020版中考道德与法治夺分复习 第四部分 八下 第04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1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