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A.背景条件B.气候条件C.著名侨乡D.布局特点E.生态环境恶化F.机械化生产G.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H.生态农业、舍饲畜牧业[触摸高考]►主题一区域农业发展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主题升华1.分析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面积产值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气候⇒生产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地形⇒农业生产类型土壤⇒酸碱性影响作物品种,肥力影响产量工业⇒生产资料、农业产业化交通⇒外向型农业、商品粮基地人地比例⇒绿色农业、大农业2.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主题二工业化、城市化2.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1)~(3)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解析:(1)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在30%~70%;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逆城市化是由于交通拥挤、治安混乱、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的“空心化”现象。由图中城市化水平和就业结构可知,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2)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过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导致城市化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的本质是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过程,即表现为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由图可看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增速较缓,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低于第三产业。(3)工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吸引劳动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工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主要是促进农业的工业化,即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同时,由于中小城市资金和技术缺乏,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比较合适。答案:(1)B(2)D(3)A主题升华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饼状图和三角坐标图等形式。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图1某市1978年和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图2某地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图图3四地三次产业比重构成图[判读技巧]1.结合不同年份产业构成,判断其变化特点。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前期上升幅度较缓,后期加快。如图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2.结合三次产业构成、从业人员构成、产业比重等判断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较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经济发达。如图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最大,说明经济发达,应为发达国家或地区;如图3中③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经济相对发展缓慢,②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小,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经济最为发达。3.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同地区主导因素不同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