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地理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1.有关图中a、b、c、d四点海拔的比较,正确的是A.bacdB.bac=dC.bd=caD.bdca2.图中河流的主汛期,最不可能在A.12月至次年2月B.3至5月C.6至8月D.9至11月【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等高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海拔高度a0,b点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上,c点海拔高度、d点海拔高度均在50米以下,但水往低处流,故d点海拔高于c点,故海拔由高到低是bdca,只有D对。【2题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12月至次年2月,南半球为夏季,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河流进入枯水期,故选项A最不可能形成汛期。6至8月,南半球为冬季,该地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河流进入主汛期,故C排除,BD降水介于中间,可排除。-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读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模型图(P点对应时间预测在2045年前后)完成下列各题。3.导致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医疗生活水平B.人口政策C.交通条件D.人口流动4.下列措施能有效缓解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是A.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B.控制老年人口数量C.接受外来移民D.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答案】3.D4.A【解析】【分析】本题以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模型”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措施.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3题详解】P点之前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P点之后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农村重。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就业,造成农村出现大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故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缩小,青壮年回乡务工创业的增多,故造成差异的主要是人口流动。【4题详解】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经济收入的提高是吸引人口迁移的重要拉力因素,所以能有效缓解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措施是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村劳动力留在农村,故A正确。人的生老病死是正常的现象,题中控制老年人口的数量即减小老年人口数量,-3-不能缓解老龄化压力,不可行,B错。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可以采取延长退休年龄,接受外来移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如果完全放开接受外来移民,也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如果是政府实施的补助行为,会有一定的吸引力,但现在很多的青壮年是80后、90后、在家务农的时间较短,短时期对其的吸引力不大,故D不可行。【点睛】一个封闭地区的人口老龄化,主要由出生、死亡两大人口变动决定,但对一个开放地区来说,其人口老龄化则要受出生、死亡和迁移三大人口变动的综合作用.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①全球气候变暖②全球气候变冷③冰川融化加剧④冰川面积扩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6.分析“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①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4-②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③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④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5.B6.D【解析】“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冰川面积减小,反射率下降。西伯利亚地区的气温升高,但仍是温带气候,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5题详解】“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①对,②错。冰川融化加剧,冰川面积减小,反射率下降,③对,④错。B对,A、C、D错。【6题详解】根据“格陵兰反照率变化”,气候变化导致西伯利亚地区的气温升高,但仍是温带气候,不能种植热带作物,①错。该地气温升高,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②对。气温升高,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上升,③错。北部沿岸冰川融化,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④对。D对,A、B、C错。读我国浙江某山地A,B,C三点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7.A,B,C之间地形成因是A.背斜成山B.背斜成谷C.向斜成山D.向斜成谷8.A,B,C之间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堆积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5-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作用【答案】7.B8.C【解析】【7题详解】依据海拔可以判断出A、B、C之间的地形是山谷;根据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可以看出B处岩层埋藏岩层海拔约250mm,A处岩层埋藏岩层海拔约100mm,C处岩层埋藏岩层海拔约200mm(地表海拔减去埋深),因此B处岩层相对向上拱起,A、B、C之间的地质构造是背斜。故B正确。【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背、向斜的判定,利用地表海拔和埋深计算出A、B、C三处岩层海拔即可。【8题详解】浙江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多低山丘陵,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强;流水溶蚀作用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故C正确。读我国某地某年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9.该地可能位于A.东南沿海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10.该年我国最有可能出现A.南涝北旱B.北涝南旱C.南北皆旱D.南北皆涝11.该地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B.热量充足可以种植亚热带作物C.温带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春旱严重-6-【答案】9.C10.A11.A【解析】【9题详解】位置可以根据气温和降水来确定。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下,应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AB可排除。由于该地最冷月气温约在-5°C左右,可排除东北地区,故只能选C。【10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1月至4月中旬一直未下雨,且气温在逐步回升,蒸发旺盛,故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由此可推出我国北方出现了旱灾,可把BD排除;受夏季风势力强弱的影响,不可能南方和北方同时进入旱灾,故C错,答案选A。【11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不能种植亚热带作物,故B错;当地是温带季风气候,粮食作物主要是冬小麦,故C错;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故D错;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都被称为我国的黄土地,尤其是华北平原是由于河流携带的黄土的泥沙沉积而成,故A正确。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2000人;气候寒湿,为纯牧业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A.淡水枯竭B.酸雨危害C.臭氧层破坏D.气候变暖13.该岛发展耕作业的制约条件主要是A.劳动力过少B.热量过低C.地表过湿D.地势过低-7-14.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岛屿封闭B.地形单调C.降水过多D.人类破坏【答案】12.D13.B14.D【解析】【12题详解】该岛受海洋影响深刻,气候寒湿,淡水资源丰富,故A排除;地域狭小,缺乏现代工业,受酸雨危害程度低,故B排除;臭氧层破坏对两极地区及青藏地区影响深刻,使这些地方形成臭氧空洞,而对该岛影响较小,故C错;岛屿周边地势低,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使岛屿面积减小,居住环境受限,故气候变暖是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故D正确。【13题详解】据材料可知该岛气候寒湿,发展种植业热量不足,故B正确。其它因素也是限制性因素,但不是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故ACD可排除。【14题详解】近十几年来,岛屿的地形、封闭性及降水量等自然条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而生物种类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只能是人类破坏。故答案选D。读我国某城市外部形态示意图,回下列各题。15.该城市位于A.宁夏平原B.河套平原C.河西走廊D.华北平原16.该城市外部形态主要受制于A.铁路、河流B.河流、地形C.铁路、地形D.耕地、林地-8-17.该城市夏季气温偏高,其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风背风坡,气流下沉B.深居内陆,大陆性强C.海拔高,光照强D.位于河谷,热量不易散失【答案】15.D16.B17.A【解析】考查影响城市形态与气温的因素。【15题详解】该城市西北侧有黄河流经,且城区等高线小于200m,海拔低,是平原地形。故处于华北平原。故选D。【16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城市外部形态沿河、沿地形平坦的地区伸展。故该城市外部形态主要受制于河流、地形。故选B。【17题详解】该城市夏季盛行东南风,城市东南部有丘陵地形,夏季城市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温偏高,故其原因可能是位于盛行风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较高。故选A。下图是我国三个地区甲、乙、丙三条河流各月流量(立方米/秒)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乙河位于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19.下列有关三条河流说法正确的是A.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是甲河B.流量变化均随降水量而变化-9-C.河流含沙量最大的是丙河D.流量年际变化最小的是乙河【答案】18.B19.D【解析】甲河流流量大,且7月形成汛期,判断为我国南方地区的河流;乙河流流量最小,且夏季较大,而冬季出现断流,判断为西北地区的河流。丙河流流量较小,且夏季流量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有明显的双汛,符合东北地区河流特征。【18题详解】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河流的流量较小。乙河流流量最小,且夏季较大,而冬季出现断流,判断为西北地区的河流。故B正确。【19题详解】甲河流位于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A错;乙位于干旱地区,降水少,故河流以冰川融水为补给,故B错;丙河流位于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故C错;由于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终年较少,年际变化小,故D正确。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0.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A.1950—1960年B.1960—1970年-10-C.2000—2010年D.2040—2050年21.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D.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22.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答案】20.B21.B22.D【解析】【20题详解】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人口出生率高,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出生率高。“婴儿潮”较明显的年份是1960—1970年,B对。1950—1960年是抚养比上升时期,不太明显,A错。2000—2010年抚养比低,出生率应较低,C错。2040—2050年抚养比高,应是老龄化程度高,D错。【21题详解】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最少导致的,A错误。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B正确。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的,C错误。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说明这几年劳动力人口减少,不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D错误。【22题详解】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渐进式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