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集权政治的趋向B.宗法观念的消亡C.生产技术的进步D.礼乐制度的完善2.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3.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4.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5.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B.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C.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D.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6.19世纪50年代初,一个在中国三个省份住了十年的英国人说道:“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这说明A.外国商品没有进入中国B.外国商品价格昂贵C.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D.中国经济独立于世界7.《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说:“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8.中国近代某竹枝词中写道:“报登各行各业情,每日纷纷利自盈。中外电通消息广,纵谈时务欲精明。”此竹枝词表明近代报纸A.为盈利制造虚假新闻B.推动了当时社会风气转变C.以刊登时政新闻为主D.成为洋务运动的宣传工具9.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共产党起草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正式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的主要原因是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C.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一致D.国共两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10.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抗日战争时期C.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1.“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D.另起炉灶12.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时间外交活动-2-上午10点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中午11:40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下午1点起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下午4:50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A.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B.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C.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D.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3.之所以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其最主要是因为A.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B.中国通过抗日战争收回台湾等领土C.《开罗会议》等要求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如台湾、东北等必须归还中国D.中国国内政治势力的斗争而造成的14.“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一首名为《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诗曾风靡一时,道出了全国上下热切的渴望。中国,需要找到那把钥匙,重新启动历史前进的时间,打开融入时代潮流的窗口。材料中的“钥匙”是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三大改造D.改革开放15.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国两制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D.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16.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17.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18.17世纪,该国的船只在欧洲世界里是最便宜和实用的。商人依靠这些船只航行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充当着各地贸易的中介人和承担商品的转运业务。材料评价的国家是A.西班牙B.荷兰C.英国D.法国19.有人这样描述18世纪时的英国城市伯明翰:“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的铃铛的声音;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这一记载最能说明A.世界市场得到逐步扩展B.伯明翰成为英国最发达的城市C.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D.英国是拥有殖民地最大的国家20.《美国史通论》:“新宪法的通过,……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都置于共和原则基础上,使美国成为‘最完善的’现代国家,从而最终完成了缔造‘美利坚合众国’的任务……”这主要说明了1787年宪法A.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B.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与稳定C.保护国家利益与主权D.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分权21.有研究表明,从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75年宪法颁布的近100年中,法国经历了共和与帝制的多次反复,在帝制时期经济更加繁荣,其主要原因是-3-A.适度集权能够提供稳定的环境B.专制政体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C.共和体制限制了经济发展活力D.帝制有利于进行工业技术革新22.史仲文的《世界全史》提到:英国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据此可知,英国A.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B.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C.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D.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23.下表为1874—1900年英、美、法、德工业年平均増长率(%)统计表。由此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74-1890年1.75.22.13.51891-1900年1.63.52.64.8A.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增速开始放缓B.资本主义世界多中心格局已形成C.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地位急剧变化D.英法两国的国际影响力渐趋下降24.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是以暴力革命方式完成的B.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C.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成功的D.借鉴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25.1973年,包括苏联在内的欧美35个国家举行了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的《欧洲安全和合作最后文件》提出“边界的不可侵犯性”和“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等原则。之后苏联却在东欧部署导弹,并武力干涉南部非洲、红海和阿富汗等地事务。这反映了当时A.苏联掌握了世界的主导权B.美苏军事力量此消彼长C.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不涉及外部安全事务D.美国失去遏制苏联的实力二、材料分析题(其中26题10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5分,共计50分)26.材料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农业方面,生产工具大为改进,耕作技水也有很大改进。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陶瓷业亦相当发达,全国有二十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的主要物品。造船业也相当发达,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陆上丝绸之路已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唐时期,东南亚、印度等地与唐朝通好的国家不下二三十个,比以前增加不少……广州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南海地区和阿拉伯地区。由于广州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唐政权便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加强管理。——摘編自林家劲《唐代广州与南海的交通》材料二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27.阅读下列材料有学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949-4-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寻求自立、解放和现代化;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奠定国民经济基础,中国建立国民经济、工业、大学基础体系,制造出“两弹一星”,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第三阶段,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1)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一阶段中,资产阶级在探索政治制度现代化方面做了哪些尝试?(2分)出现这些尝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4分)(2)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二阶段中。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标志是什么?(1分)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3)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三阶段中,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4分)28.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2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末清初,常年战乱,各省膏腴之地变得“城无完堞,市遍蓬蒿”。既要镇压割地反清斗争,又要进行开国政权的建设,给清廷造成了严重的财政窘境。顺治帝下令“每佐领拨壮丁十名、牛四头,于(内陆)旷土屯田”,到康熙年间,政府平定西北准格尔部及回部等叛乱后,“屯以劲旅”,广设屯田,让兵民开发当地原野。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漕运屯田等类,共同目的是支撑军队饷俸。嘉庆年间,除东北、蒙古“禁区”之外,其他省份皆有屯田,占当时全国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清初屯田在加强边防及边疆同中原地区的经济联系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摘编自马东玉《清代屯田探讨》(1)根据材料,概括清初推行屯田制的背景和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屯田制的意义。(7分)高三历史九月考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A根据“青铜器上对生产官员及工匠姓名的记载和量器的简介”可知政府对生产领域的严格控制,体现的是集权政治的加强,A选项符合题意;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材料未体现,-5-B选项排除;政府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