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时作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1儒家思想2墨家思想3道家思想4法家思想5综合6、7一、选择题1.(2018·山东德州期末)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由此可见()A.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B.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C.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D.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解析:C材料表明促使思想者们不断反思的原因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据此可知社会变革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C项正确。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A项错误;诸子百家的主张不可能一致,也不是都认同民本思想,B、D两项错误。2.(2019·江苏海门期中)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后来又直接提出了“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的观点。孟子的这些观点()A.阐释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B.使儒学成为秦汉时期治国的指导思想C.强调不分亲疏贵贱的儒家仁义观D.有利于统治者利用仁义观念巩固统治-2-解析:D“仁政”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指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民贵君轻是仁政学说的核心,材料并未涉及,A项错误;秦朝时焚书坑儒,儒学没有成为秦朝的指导思想,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父子君臣亲疏贵贱的等级秩序,C项错误;据材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并结合儒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父子君臣的秩序和仁义观念,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3.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一思想家是()A.孔子B.庄子C.韩非D.墨子解析:D材料的大意是“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决定赏赐,衡量功劳而分配俸禄。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于下位”,这体现了墨子“尚贤”的主张,D项符合题意。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庄子提倡无为,排除B项;韩非主张法治,与材料“以德就列”不符,排除C项。4.(2018·湖南郴州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解析:B道家主张无为、“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推崇“出世”思想。根据“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可以判断是道家思想。5.(2019·安徽黄山期末)“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解析:A材料表明加强君主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体现了法家的思想。A项主张进行社会变革,属于法家思想;B项是墨子“尚贤”的思想;C项强调礼乐制度,是儒家的思想;D项主张顺应自然,是道家的思想。故本题选A项。-3-6.(2018·辽宁大连期末)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解析:D结合所学可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指的是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指的是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的法家,“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指的是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指的是主张仁、礼的儒家,因此正确的顺序是道、法、墨、儒,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单有礼乐,没有道德作根本,还不够适合政治上的需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三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而舍其后来之繁缛的。……(早期道家)相信文明制度(指礼乐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状态的改进,而是对自然状态的污染和毁灭,而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周代传统礼乐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更新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3)据材料三,指出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张,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4-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得出明确贵族尊卑,规范贵族行为;据材料一中“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维系宗族政治秩序。第二小问,据材料一“法律取代了礼乐”得出用法律取代礼乐。第(2)问据材料二“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结合所学得出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舍其后来之繁缛”得出过度奢侈、繁缛。第二小问,据材料三“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得出回归简朴。第三小问,据材料三“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得出回归自然,追寻幸福与自由。答案:(1)作用:明确贵族尊卑,规范贵族行为;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维系宗族政治秩序。态度:用法律取代礼乐。(2)核心主张: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思想基础)。(3)弊端:过度奢侈、繁缛。改造主张:回归简朴(化繁缛为简朴)。核心主张:回归自然,追寻幸福与自由。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