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集训(二十八)第二讲区域发展差异对应学生用书p295一、选择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其中,东部农业文化区(下图)包括:燕赵文化副区、黄土高原文化副区、齐鲁文化副区、巴蜀文化副区等。据此完成1~3题。1.对齐鲁文化副区的表述,正确的是(A)①儒家文化的发源地②传统经济类型为农耕业③沿海有渔业④朝鲜族主要聚居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据图可知,齐鲁文化副区位于华北地区,且包括山东省部分地区,①②③即对山东省的表述,④朝鲜族主要聚居地在东北。故A正确。2.与其他文化副区相比,巴蜀文化副区形成独特地域文化的原因可能是(D)A.曾经是古代巴国和蜀国的首都B.传统农耕经济比较发达C.以富饶的成都平原为依托D.地形原因与外界文化交流不畅[解析]巴蜀文化副区分布于四川盆地附近,周边高山、高原环绕,历史上因地形原因与外界联系不便,故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D正确。3.各文化副区与当地的地方戏曲对应正确的是(B)A.燕赵文化副区—山东大鼓2B.黄土高原文化副区—秦腔C.齐鲁文化副区—川剧D.巴蜀文化副区—京剧[解析]黄土高原文化副区包括陕西附近地区,所以地方戏曲包括秦腔,故B正确。燕赵文化副区对应京剧;齐鲁文化副区对应山东大鼓;巴蜀文化副区对应川剧。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的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下表示意四大经济区工业产值全国占比(%)统计数据。据此完成4~5题。2006—2012年四大经济区工业产值全国占比(%)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甲59.057.855.955.052.051.150.4乙8.78.79.08.69.09.29.0丙17.718.219.019.520.321.221.5丁14.615.216.116.917.818.619.1注:不包含港、澳、台数据。4.表中代表东北经济区的是(B)A.甲B.乙C.丙D.丁[解析]对比表格信息和四个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可知,东部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占比最高,故甲为东部地区。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省区众多,工业产值比重高于东北地区,所以乙为东北地区。5.据表可知,2006—2012年间,我国(A)A.工业发展地区差距有所缩小B.区域间产业转移规模较大C.工业重心点处于甲区域内部D.乙区域工业发展潜力最大[解析]据表可知,2006—2012年间,我国工业发展地区差距有所缩小,区域间产业转移规模较小,丁区域工业发展潜力最大。虽工业产值全国占比甲区域最大,但工业重心点并不一定处于甲区域内部。下图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功能定位图。读图回答6~7题。36.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C)A.涉及我国西北、东北和西南的全部省区B.核心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C.面向南亚的省区有甘、青、宁、陕和滇D.向北开放的窗口是黑、吉、辽、津和内蒙古[解析]从图中看,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贵州没有涉及;核心区是新疆,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是云南;面向南亚的省区有甘、青、宁、陕和滇,C正确;向北开放的窗口是黑、吉、辽、京和内蒙古。7.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跨越了(A)A.四大高原和三大盆地B.黄河、长江和闽江流域C.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D.常绿硬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解析]从图中看,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跨越了四大高原和三大盆地,A正确;没有跨越闽江流域、北寒带和常绿硬叶林。我国西部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据此回答8~9题。8.西部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是(B)A.天然气B.水能C.风能D.地热[解析]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错。我国西部地区多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区,在西4部的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一般水能资源丰富,B对。风能具有不稳定性,且开发利用的技术和资金条件较高,C错。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板块交界处,且开发潜力不大,D错。故选B。9.“水”严重制约着西北地区的发展,解决西北水资源紧缺最经济、实用的办法是(D)A.跨流域调水B.人工降雨C.大力开采地下水D.建集雨节灌水窖[解析]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水资源特别不足。题目中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建集雨节灌水窖属于最经济、实用的办法,故选D。下图为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盆地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两区域的共同特点是(A)A.占有一定空间B.划分指标相同C.有明确界线D.等级相同[解析]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盆地两区域都占有一定空间,A符合题意。西藏自治区以行政区划为指标,四川盆地以地形类型为划分指标,B不符合题意。西藏自治区为行政区,有明确的界线,而四川盆地为自然区,只有模糊的界线,C不符合题意。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盆地,划分指标不同,无法比较等级,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11.成都和拉萨纬度相近,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C)A.海陆位置B.水源C.地形D.土壤[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都海拔约500米,而拉萨海拔约3000米,虽然纬度相近,但因热量条件不同而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因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选项C符合题意。成都和拉萨两城市均居内陆,离海远近相差不大,排除A。成都和拉萨两城市均临近河流,水源条件相差不大,排除B。成都和拉萨两城市的土壤不同,这是地势引起的热量条件不同导致的,不是导致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D。所以选C。二、非选择题5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网络,北以内蒙古为核心,南以贵州为核心。我国数据中心运营最大的支出项目是能源支出,主要为服务器用电和冷却用电。自然制冷按冷凝器冷凝方式分为风冷和水冷。风冷机组通过风冷冷凝器与外界空气换热,利用风(空气)换热带走热量;水冷机组通过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换热,利用冷却水带走热量。机房温度过高和灰尘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寿命。水的三态变化会吸收和放出热量。材料二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图甲)和贵州省简图(图乙)。图甲图乙(1)简析内蒙古和贵州大型数据中心主要自然制冷方式的差异。__内蒙古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的时间长,自然制冷以风冷方式为主;贵州位于南方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自然制冷以水冷方式为主。__(2)如果贵州数据中心为了节约水资源,采用下图方式制冷,推测其主要的工作季节,并简述下图的工作原理。6__冬季。冷湿空气经过过滤器,除去部分灰尘和水汽,使空气变得洁净、干燥;干燥空气经过湿膜蒸发冷却器,水分蒸发吸热,使空气进一步降温;冷空气进入机房,起降温作用;暖空气从机房上方流出。__(3)与内蒙古比较,简述贵州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有利自然条件。__水能资源丰富、廉价;海拔较高,夏季凉爽;空气湿度大,尘埃少,机房除尘成本低;多山的地形(和溶洞)在特殊(战争)时期可成为保护数据的天然屏障。__(4)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相比较,简述在贵州建设大数据中心对当地发展的突出意义。__通过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为当地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避免东部产业转入带来的环境污染。__13.20世纪初巴库油田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油田之一。读巴库附近区域略图和M、N两地气温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形态和流向角度简述虚线框内区域河流的水系特征,并简析其成因。形态:河网密集,纵横交错。主要原因:地势低洼。流向:南北两侧向中间流。主要原因:地势南北两边高,中间低。(2)简述M、N两地气温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主要差异:M地冬季气温高于N地(或全年气温高于N地);M地气温年较差较小。7原因:冬季M地受暖湿西风影响;东北侧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入侵,气温较高。(或N地受大陆气团影响更加明显,气温较低。)(3)简述油田开发对巴库产业结构的影响。__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促进石油等相关工业发展,导致第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上升;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