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元代的档案事业•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了解元朝的文书档案机构的基本情况,了解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了解现存元朝档案的状况。•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们重点掌握元朝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及其利用。第十章元代的档案事业第一节元朝历史概况第二节元朝的档案第三节元朝的档案管理制度第四节元朝档案管理制度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二、汉化迟滞与元朝的早衰第一节元朝历史概况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主上虽在潜邸,久符人望。而又以亲则尊,以德则厚,以功则大,以理则顺,爱养中国,宽仁爱人,乐贤下士,甚得夷夏之心,有汉、唐英主之风。加以地广众盛,将猛兵强,神断威灵,风蜚雷厉,其为天下主无疑也。郝经《复与宋国丞相论本朝兵乱书》兵乱四十余年,而孰能用士乎?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士于此时而不自用,则吾民将膏斧钺、粪土野,其无孑遗矣!郝经《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阙,五十余年于此矣。盖时有先后,事有缓急,天下大业,非一圣一朝所能兼备也。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忧国爱民之心,虽切于己,尊贤使能之道,未得其人。方董夔门之师,遽遗鼎湖之泣,岂期余恨,竟弗克终。肆余冲人,渡江之后,盖将深入焉。乃闻国中重以佥军之扰,黎庶惊骇,若不能一朝居者。予为此惧,驿骑驰归。目前之急虽纾,境外之兵未戢。乃会群议,以集良规。不意宗盟,辄先推戴。左右万里,名王巨僚,不召而来者有之,不谋而同者皆是。咸谓国家之大统不可久旷,神人之重寄不可暂虚。今日太祖嫡孙之中,先皇母弟之列,以贤以长,止予一人。虽在征伐之间,每存仁爱之念。博施济众,实可为天下主。天道助顺,人谟与能。祖宗传国大典,于是乎在,孰敢不遵。朕峻辞固让,至于再三,祈恳益坚,誓以死请。于是俯循舆情,勉登大宝。自惟寡昧,属时多艰,若涉渊水,罔知攸济。爰当临御之始,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日。务施实德,不尚虚文。虽承平未易遽臻,而饥渴所当先务。呜呼!历数攸归,钦应上天之命,勋亲斯託,敢忘烈祖之规?建极体元,与民更始。朕所不逮,更赖我远近宗族中外文武同心协力、献可替否之助也。诞告多方,体予至意!忽必烈即位诏书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宫帐)大都上都哈剌和林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利汗国窝阔台汗国哈剌和林钦察汗国:又名金帐汗国。15世纪开始分裂,16世纪初灭亡。伊利汗国:伊利是“从属”之意。14世纪中叶瓦解。窝阔台汗国:14世纪初为察合台汗国吞并。察合台汗国:14世纪中叶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汗国不久为帖木儿帝国取代。东汗国17世纪后期被准噶尔灭亡。本图取自日文著作原图未将吐蕃划入元朝疆域察合台汗国银币察合台文13世纪以后流行于西域、中亚诸国的一种书面语文,最初产生于察合台汗国。其形成主要受到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影响。《农桑辑要》是元初由朝廷组织编纂的农学著作,在系统总结前代农书、删繁就简的基础上编成,是一部简明实用的农学普及读物,共六万字。从1273到1332年,共印刷六次,印数最多的一次达到一万部。典训瓜菜耕垦果实播种竹木栽桑药草养蚕孳畜农桑辑要篇目元朝中期,畏兀儿族农学家鲁明善著《农桑衣食撮要》,按月令记农事。元朝前期修共一千三百卷是中国古代篇幅最大的一部全国地理志今仅存辑佚本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地理志序》自古有国家者,未若我朝之盛大者矣。…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经世大典序录·帝号》能一统者,秦汉晋隋唐而已。西至乎玉关,东至于辽水。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得从者失横,有此者无彼。大哉天朝,万古一时。渌江成血,唐不能师,今我吏之,辽阳高丽。银城如铁,宋不能窥,今我臣之,回鹘河西。汉立铜柱,马无南蹄,今我置府,交占云黎。秦筑长城,土止北陲,今我故境,阴山仇池。鴃舌螺发,黧面雕题,献獒效马,贡象进犀。络绎乎国门之道,不出户而八蛮九夷……黄文仲《大都赋》八思巴说法图八思巴的头衔: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如大征伐,则会枢府议。其用人则自为选,其为选则军民通摄,僧俗并用。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元史·百官志)•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民犷而好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乃立宣政院,其为使位居第二者必以僧为之,出帝师所辟举。而总其政于内外者,帅臣以下,亦必僧俗并用,而军民通摄。于是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百年之间,朝廷所以敬礼而尊信之者,无所不用其至。(元史·释老传)皇帝宣政院帝师右图一三一九年元朝帝师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法旨,系古藏文长脚无头字,写于大都,内容为保护辇真衮经师对博东野寺院庄园的占有权。元代乘驿金字圆牌西藏扎什伦布寺藏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其给驿传玺书,谓之铺马圣旨。遇军务之急,则又以金字圆符为信,银字者次之。……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常乐蘸(=站、Jam)印急递铺…铺卒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赍文书以行,夜则持炬火。道狭则车马者负荷者闻铃避诸旁,夜亦以惊虎狼也。响及所之铺,则铺人出以俟其至,…又展转递去。急递铺令牌二汉化迟滞与元朝的早衰忽必烈时期治国方针的变化元朝中后期的政治汉化迟滞的若干具体表现许衡(1209~81),号鲁斋,元初理学家、教育家,曾任国子祭酒。死后从祀孔庙。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然万世国俗,累朝勋贵,一旦驱之下从臣仆之谋,改就亡国之俗,其势有甚难者。苟非聪悟特达,晓知中原实历代帝王为治之地,则必咨嗟怨愤,喧哗其不可也。以北方之俗改用中国之法,非三十年不可成功。此在陛下笃信而坚守之,不杂小人,不营小利,不责近效,不恤浮言,则天下之心庶几可得,而致治之功庶几可成也。许衡《时务五事·立国规摹》1266年上元世祖出猎图自有史以来,以元代为最无制度,马上得之,马上治之。当其清明之日,亦有勤政爱民,亦有容纳士大夫一二见道之语,然于长治久安之法度,了无措意之处。(孟森)蒙古恃其武力之优越,…其来中国,特惊羡其民物财赋之殷阜,而并不重视其文治。……他们欠缺了一种合理的政治理想,他们并不知所谓政治的责任,因此亦无所谓政治的事业。他们的政治,举要言之只有两项,一是防治反动,二是征敛赋税。(钱穆)元世祖混一天下,定官制,立纪纲,…固属开国英主,然其嗜利黩武之心则根于天性,终其身未尝稍变。……内用聚敛之臣,视民财如土苴;外兴无名之师,戕民命如草芥。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0“元世祖嗜利黩武”仰荷先皇帝殊眷,往岁之夏亲授皇太子宝,付以抚军之任。今春宫远驭,奄弃臣民,乃有宗藩昆弟之贤,戚畹官僚之旧,……体承先皇帝夙昔付托之意,合辞推戴,诚切意坚。朕勉徇所请,于四月十四日即皇帝位。元成宗即位诏薛禅皇帝可怜见嫡孙、裕宗皇帝长子、我仁慈甘麻剌爷爷根底,封授晋王,统领成吉思皇帝四个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都付来。依着薛禅皇帝圣旨,小心谨慎,但凡军马人民的不拣甚么勾当里,遵守正道行来的上头,数年之间百姓得安业。在后完泽笃皇帝教我继承位次,大斡耳朵里委付了来。已委付了的大营盘看守着,扶立了两个哥哥曲律皇帝、普颜笃皇帝,侄硕德八剌皇帝。我累朝皇帝根底,不谋异心,不图位次,依本分与国家出气力行来,诸王哥哥兄弟每、众百姓每,也都理会的也者。今“我的侄皇帝生天了也”么道,迤南诸王大臣、军上的诸王驸马臣僚、达达百姓每,众人商量着,“大位次不宜久虚。惟我是薛禅皇帝嫡派、裕宗皇帝长孙,大位次里合坐地的体例有,其余争立的哥哥兄弟也无有……”提说上头,从着众人的心,九月初四日,于成吉思皇帝的大斡耳朵里,大位次里坐了也。元泰定帝即位诏元徳上輔廣忠宣義正節振武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秦王答刺罕中書右丞相上柱國録軍國重事監脩國史兼徽政院侍正昭功萬戸府都總使虎符威武阿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逹魯花赤忠翊侍衞親軍都指揮使奎章閣大學士領學士院知經筵事太史院宣政院事也可千戸哈必陳千戸逹魯花赤宣忠斡羅思扈衞親軍都指揮使司逹魯花赤提調回回漢人司天監群牧監廣惠司内史府左都威衞使司事欽察親軍都指揮使司事宫相都總管府領太禧宗禋院兼都典制神御殿事中政院事宣鎮待衞親軍都指揮使司逹魯花赤提調宗人蒙古侍衞親軍都指揮使司事提調哈刺赤也不干察兒領隆祥使司事——元末权臣伯颜的官衔九重深拱方無為天下萬事由太師起居玉食勝天上生殺貴賤操主威千兵萬馬常自衛爪牙武士争光輝龍虎大符擅天寵振古權臣無若斯天變民災何足恤神人怨怒宗社危…一朝天子奮乾綱下詔薄責流逺方太陽杲杲冰山摧凶徒惡黨潜逃藏…嗚呼太師權勢如火滅鼎覆餗兮車覆轍作詩哀之戒後来遺臭百世何為哉——胡助《哀太师》载《元史论丛》第一辑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利用藏文字母创制新的蒙古字,作为元朝的法定官方文字,称为“国书”,后世习称八思巴字。它不仅用于记录蒙古语,而且也可以用来“译写一切文字”,记录汉语等各种民族语言,是一套通用的拼音字母。八思巴蒙古文圣旨元蒙、汉合璧授官制书元蒙、汉对照《百家姓》毫无疑问,元朝统一全国的伟大历史功绩是肯定的。……同时,元朝还有它的消极方面。它主要的问题还不仅是一般大家都经常提及的战争破坏与民族压迫政策,因为战争的破坏毕竟只是在一些地区(如北方地区),民族压迫政策充其量也只是元朝的近百年统治期内起消极作用的因素。在我们看来,更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在政治社会领域中由蒙古统治者所带来的某些落后的影响,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为一种历史的因袭,为后来的明朝所继承。它们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进程,影响更为持久和巨大。……明代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承袭元朝,而元朝的这一套制度则是蒙古与金制的拼凑。从严格的角度讲,以北宋为代表的中原汉族王朝的政治制度,到南宋灭亡,即陷于中断。至于经济的发展,从两宋到明末形成明显的马鞍形,这是不言而喻的。元朝的专制皇权已远较前代少所约束。……皇帝的尊严愈增,专制主义皇权也进一步膨胀,这对于明初极端专制主义皇权制度的成形无疑有它的影响。周良霄、顾菊英《元代史》•元朝文书的种类名称基本沿用前朝,也产生了省札、札付、咨付等新文种官府行移按照“品从行移等第”的封建文书程式制度,于平行文中,又进一步区分出准上行文和准下行文。元朝文书早期主要使用畏兀儿字,世祖以后,主要使用蒙、汉两种书写文字。第二节元朝的档案•一、元朝文书档案工作机构•元朝中央机关只设中书一省,成为全国文书的总汇机关,文书档案机构很不健全,元朝各级官府中的文书档案人员都由本部门的首领官管束,首领官是文书档案工作的主管,各衙署的文书收发处理、案牍的管理,都由首领官总领,高级首领官还有辅佐长官的权力。元朝还沿袭了宋、金架阁库制度。第三节元朝的档案职官及其职掌第三节元朝的档案职官及其职掌•元朝中央机关不袭唐宋三省之制,只设中书一省。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军政,御史台司监察。另有翰林兼国史院、集贤院、宣政院、宣徽院、大宗正府、太常礼仪院、典瑞院、通政院等各中央职能机关。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其下依次分路、府、州、县。路设总管府;府设录事司,府统属于路,或直隶于行省;州统属于府,或直隶于路、行省;县属于州,或直隶于府、路。第三节元朝的档案职官及其职掌第三节元朝的档案职官及其职掌•在边远地区又设军,军同州;吐蕃地区设宣政院,下设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都元帅府等。御史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