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改革开放初,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城市的方针政策。东部地区经济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这却从一定的角度上说损害了西部地区的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只有依靠脆弱的环境资源进行有限的生产,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产率,使得的西部地区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加大。更重要的是在西部为了生存的同时,出售本已经脆弱的自然资源来促进东部经济的发展。正如达斯古普塔指出,这种被扭曲的贸易竟然是这个局面:对富人消费的巨额补贴是由最贫困的人民支付的。90年代后,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为了实现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要举措。在这样的指导政策下,西部怎样能从两难境地突破,进入双赢的格局就具有了很现实的意义。关键词贫困西部经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政策AbstractAtthebeginningofthereformandopenpolicy,thecountryframegeneralandspecificpoliciesinordertogivenprioritytodevelopmenttheeasterncoastalcity.Theeasternareaeconomyobtainsthelargescaleenhancement,howeverthisactuallyhasharmedthewesternarea’seconomyinotherway.Backwardnesswesternareaonlydependentfrailenvironmentresourceswhichcatchformthelimitedproduction.Thelowlivingstandard,thelowproductivitycausethewesterntoenlargedestroythelocalecologicalenvironment.Themoreimportantthingisthewesternhavetosellthisfrailnaturalresourcetoeasterntopromotetheeconomicaldevelopment.JustlikeDasguptapointoutthat,thiskindoftradewhichtwistsunexpectedlyisthisaspect:Thelargeamountsubsidytotherich2personispaysbythemostimpoverishedpeople.Afterthe90's,thecentralcommitteeproposedthewestdevelopmentstrategy,thisisanaccelerationofourcountrymodernizationconstructionandhasstrategicsignificantaction,alsoisforreducingthegapbetweenwesternandeastern.Undersuchinstructionpolicy,howthewesterncanbreakthroughthedilemmaandentersthepatternwhichisdoublewinshastheveryrealisticsignificance.Keywords:poverty;westerneconomy;Kuznetscurve;environmentpolice引言:贫困和环境作为“3P”问题(Poverty,Pollution,Population)中两个重要因素,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人们就此的研究角度不同,对贫困的理解也就有很大的差异。《现代西方经济学词典》这样定义贫困—“收入不足以支付生存必须品的支出,即生活水平相当程度低于一般认为适度生活标准的情况”这种单纯的标准定义,被学者们认为是收入贫困,收入贫困是以贫困线来进行衡量的。这个狭义的理解也被大多数学者批评,认为它不能反映贫困和福利中非常重要的非收入特征,它掩盖了转型期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复杂性。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给出了更为全面的阐述,强调了贫困概念的多元化。“贫困是指缺乏人类发展最基本的机会和选择—长寿、健康、体面的生活、自由、社会地位、自尊和他人尊重。”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本文分析贫困和环境的关系,并借助西部贫困的特点,阐述如何改善西部环境进而摆脱贫困。一,贫困造成环境的恶化3也许是大量的事实和经验的堆积,人们很容易将贫困和恶化的环境联系在一起,认为恶劣的环境导致了当地人的贫困。如今,这个问题被扭转了,贫困是否会引起环境的退化?从某种角度上分析,贫困问题是一种生态环境问题,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更多的学者认为,贫困不是必然导致环境恶化的直接因素,这还取决与穷人可以得到解决贫困的方案,以及他们对外界的适应1。贫困常常伴随着知识水平低下,应变能力不足,不健康。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在很短的时间,能得出的可行性方案很少,那么贫困就相当于丧失了对外界的自主适应和反映的能力。这样必然会导致两种反应:要么利用免费的公共财产或者露天资源增加自己的财产;要么抛弃土地迁移到城市或发达地区。这两种都导致环境的恶化,前者是农村环境的恶化,后者是城市环境的恶化。一个更容易被理解的中介—-人口的带入,更能有力的解释为什么贫困和环境恶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生产力不足,提出了“人多好办事的”口号,从而导致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这就使得原先贫困的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受到严峻的挑战。历史上许多文明的消失,都因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受到破坏。生态学家的研究认为,人类在一个地区的持续活动时间在30-60代人之后,土地的生态活力便会受到彻底破坏。这也就证明了人口增长过快是贫困地区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障碍。也就是说,贫困导致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趋向脆弱;反过来,人口增加又加剧贫困,并导致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PPE怪圈”2。我们进一步分析,贫困地区的人口增长减少土地拥有者或使用者的平均规模,继而降低生产加剧贫困。随贫困程度上升,穷人摆脱环境恶化的能力也进一步降低了。另外,迁移的人口寻找土地以及农业耕地的扩大意味着森林砍伐和大量的水土流失。总上所述,贫困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人口剧增、无知、错误的价1周纪昌,论贫困、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及其政策反映[J]《生产力研究》。2006(2)2张世秋,安树民。中国环境与贫困问题评述[R]。CCICED工作报告,20014格信号、不合理的激励刺激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原因才是导致环境退化的直接原因。二,恶化的环境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1、东富西贫是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是东部地区明显要强于西部地区,这也就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的现象。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很多,有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也有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年,东部的发展相对西部十分迅猛,主要表现在GDP占全国比重,东西部地区工业生产总值。东西部人均GDP比较东部中部西部19901992127910901991225913581203199228191602138619933854204617511994533228782320199573403634287019968594434128421997956248673595*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的数据整理而得造成近些年来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长期存在并日趋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这个区域倾斜发展政策在加快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发展和推进东部经济前进的同时,牺牲了西部发展利益。主要表现3:(1)、对东部地区的直接投资政策。“七五”和“八五”期间的大量资金投资,而这些投资也就意味着该地区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利益。在当时政府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对东部地区的倾斜性投资政策必然减少对西部地区的投入资金,实际上牺牲了西部的发展利益。(2)、工业布局的差异和不等价交换使西部绝对利益受损。我过的工业布局中,客观上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以加工制造业和3马中,蓝虹。贫困约束下对消费者征收环境税的绩效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新兴产业为主、西部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分工格局。国家“七五”计划明确规定,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有重点地开发矿产资源。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指引下,西部地区慢慢成为东部地区的主要原料供给基地,为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提供廉价的能源、原材料支撑。在国家倾向性政策的指引下,西部的发展越来越缓慢,只有依靠能源以及原材料的出售来解决资金的问题,而价格改革时间上的差异导致了,西部在耗费大量环境资源所带来的收益并没有归西部享有,而是通过价格剪刀差的方式转化成东部的高额利润,以至贫穷更穷,富裕更富。2、恶化的环境对贫富差异地区的影响。一个贫困的地区比一个不受贫困影响的地区环境恶化更严重。这也为学者们所热中,用来表述为什么经济发展的同时,东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差距也在加大。当东部地区还是大量植被,绿树成阴时,西部地区已经为了干旱、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而忙的不亦乐乎。这一显然的事实明确的告诉人们,环境在贫困和富裕的地方受到的重视程度。一般政策制定者认为环境质量的下降会伤害社会中最穷的人。环境资源的脆弱性一般依赖于他们的边际资源和周围的环境。因此,当森林被破坏,土地受到侵蚀时他们受到的影响最大。这种观点有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一定数量的经验详细证明了穷人相对于富人是怎么样受影响并不容易被发现。当环境退化时,并不能推断出穷人受到的影响总是比富人大。例如,城市污染问题,像室外空气质量,穷人更可能居住在离污染区域更近的地方,但是他们花费在清洁空气的价值少于富人。因此,一般的空气质量下降可能会伤害更多的穷人,说明他们状况的变化彼此相对的博弈是模糊的。63、环境贫困对西部发展的影响西部地区脆弱的自然环境状况长期阻碍着西部地区潜在优势发挥,不仅成为严重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主导性障碍之一,而且成为西部开发的制约性因素。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削弱西部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一,加剧了贫困程度。目前农村贫困人口90%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生态恶化和贫困问题呈双重恶性循环,贫困既是恶劣生态环境的结果,也是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第二,是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区域开发和治理成本较高,加大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第三,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日益频繁的旱涝灾害、风灾和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西部地区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西部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生态环境如果不改善,经济就不可能发展,贪图近利以环境为代价获得一时的经济发展,更加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快就会侵蚀已有的经济成果。因此,环境的治理必须纳入到经济发展的进程之中,尽量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水平,有效的防止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不可逆破坏。只有生态环境建设好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存和生产条件才能改善,经济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三、环境破坏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技术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含义1955年,库兹涅茨在对人均收入差距的研究中得出了,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水平有着很强的影响:起初环境污染会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趋于严重;当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时,环境污染反而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4。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倒U”型关系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4张巨勇,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再认识[J]。《统计与决策》2004(9)7很多的经验研究也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这种关系。例如GrossmanandKrueger(1995)利用各国截面数据考察空气和水污染物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倒U”关系对于二氧化硫和城市的烟雾都是成立的。L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