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金融机构中的发展对策与方向范例【导语】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的“管理会计在金融机构中的发展对策与方向范例”精品文档,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一、管理会计应用于金融机构的必要性(一)管理会计能保障金融机构平稳健康发展从本质来看,金融机构属于货币资金运营企业,其对货币资金进行运营监管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货币资金盈利、流动与安全。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也同样具备信用中介的职能,此项职能也是金融机构运营管理方法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根源,信用中介职能使金融机构处于高风险运营状态。因此金融机构在自身运营管理进程中不仅需要注重运营所获效益,也应当注重保持运营监管工作的流动性与安全性。以此为出发点,管理会计能有效推进金融机构以定式定量的方法对自身运营工作与管理工作做出合理分析,以此探索新的运行模式与监管方法,使金融机构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能创新运行模式与监管方法,使金融机构维持平稳健康发展[1]。(二)管理会计能为金融机构国际化提供坚实基础在信息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的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程度也日渐提升,国家间交流与合作更为频繁,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尤其在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上,金融机构更应当时刻更新自身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提升自身货币资金周转速度与结算速度,以此合理规避国际与地域等因素对金融机构造成的干预。而管理会计在金融机构运营中正能有效推进金融工具与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工作,使其在未来国际金融市场中更具竞争力[2]。二、管理会计在金融机构中的具体应用环节(一)管理会计应用于金融机构内部结构优化环节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金融机构内部结构优化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运营监管工作,唯有经过内部结构优化,金融机构自身组织框架才能得以完善,在后续运营中才能更好融入现代化市场。而为实现金融机构内部结构优化,管理会计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在具体优化过程中,金融机构中的领导层与监管团队、会计从业人员都应当参与决策制定工作,并在决策后续执行过程中发挥自身影响力。在运用管理会计技术对金融机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与完善时,首先可在财务管理部门中设置相应的会计岗位,管理会计从业人员应当在工作中及时上报财务信息,使财务部门能掌握最新信息资源,从而依据财务综合信息有效监管财务部门运营工作,并为金融机构决策者提供更为真实有效的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依据管理会计技术,金融机构也可建立财务责任中心,在财务责任中心的运行中划分全体工作人员与部门的责任,使金融机构每个部门与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自身明确的工作目标与应当肩负的责任,将财务责任中心视为金融机构中自负盈亏且独立核算的部门,也是负责财务监管的部门。因此财务责任中心也需要承担金融机构财务费用、财务成本、财务收入等各方面责任,以推进金融机构内部结构优化工作。(二)管理会计应用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环节专业技术人才是当今时代维持金融机构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管理会计即可为金融机构储备更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会计自身涵盖的理论知识复杂而广泛,且自身应用模式兼具多样性与灵活性,在此前提下,管理会计从业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与应变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在金融机构中,财务管理工作能有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今时代,专业技术人才对金融机构更为重要。为培养此类人才,金融机构应当从管理会计技术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向全体员工传达应用管理会计技术的紧迫性与关键性,以此提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积累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在应用于金融机构的过程也是金融机构储备专业技术人才的过程,在管理会计理论下,金融机构能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效率,同时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在整体上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三)管理会计应用于金融机构具体操作环节1.资产负债管理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需要以资产相关各种报表报告为依据,并兼顾业务增减变动对净利差造成的敏感性,从分析其敏感度出发,探索优化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新手段。2.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整体金融机构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传统金融机构中,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操作方法往往仅有资金定价法一种,但随着金融机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技术逐步应用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环节,单一的资金定价法已转变为基于市场化转移收益曲线的边际成本计价法。在金融机构运营中,占用资金与获取资金的渠道都将影响其经济效益,而不同金融产品所具备的属性与利率特点各不相同,此类差异将使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式更为多样,因此对金融机构而言,改革创新全资产负债定价与探索相应的定价方式是新时代务必履行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也涉及其他各方面因素,如在实际融资利率下的金融机构收益水准、依托于业务与市场风险而高速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依照金融机构客户现金流选取计价方式、金融机构风险计量等各类问题,都与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息息相关。3.成本费用分摊成本分摊系统也是推进金融机构运行的重要动力之一,在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此系统与预算系统彼此关联,互相提升。成本分摊环节是奠定金融机构预算分析工作的核心,此项工作能由事前控制环节与事中控制环节同步入手,以探索金融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预算异常等各类情况,并寻找导致预算异常的因素,再对整体预算机制加以完善,最终将精细化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应用于整体金融机构中。其次,成本分摊能从不同角度客观反映出金融机构各个层级成本对象的相关信息,并能对各类信息收集整理后构建成本管理体系,尤其在金融机构中,总部与各分部之间具备一定的功能差异,因而易导致间接成本管理问题,基于成本分摊背景,间接成本管理工作也能得到相应解决。最后,成本分摊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绩效评价工作,为使成本分摊风险绩效评价的关联更为优化,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全面考评机制,在考评机制中纳入自身机构、金融产品、客户导等各项内容,在此情况下,成本费用分摊也将在金融机构运行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4.风险分析在金融机构运营进程中,从业人员应当保持风险分类、重大风险管理工作与经济资本需求的适应性。而在实际运营时,管理会计应当从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等特点具备的差异性出发,选择更为适宜的资本计量方式完成监管,并在此基础上改进监管方法。此方法不仅是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工作所需肩负的任务,更是金融机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重要因素。新时代的金融风险的类型也更为复杂,首当其冲的是技术性风险。此类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运行过程中由于技术问题引发的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技术防范如有松懈,则可能出现钓鱼网站与木马病毒等各类问题,为互联网金融交易带来风险,更有甚者可能导致经济损失。此外也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操作风险主要体现在第三方支付的安全问题上。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操作风险主要是支持密码的安全问题,但随着科技发展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更有力的技术支撑,支付过程中的密码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目前更为严重的是互联网借贷平台的信贷审查问题。互联网平台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扮演的是中介角色,因而信贷审查普遍相对片面,与银行信贷审查相比仍存在较多漏洞,无形中产生了操作风险。新时代的金融市场中,各家金融机构都致力于吸引客户,从而不断推出更多优惠政策,使得金融机构彼此出现了非理性价格竞争局面,此局面长期发现易使金融机构陷入信用风险中。因而为有效规避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运用管理会计技术构建适宜的信用评级机制亟待提上日程。5.盈利分析管理会计的分析工作能由金融机构的业、客户地位、金融产品使用情况、金融产品组合情况等各方面展开,并以此为依据为金融机构制定合理的贷款定价,对客户与金融机构间可能发生的交易做出模拟,再由此设计出适宜的定价体系与定价机制,使金融机构盈利管理目标更为细化。在利率市场化程度日渐提升的当今时代,金融机构要提升自身盈利程度,则应当将客户视为工作重心,以客户需求为基本目标定制各项产品具体情况。三、管理会计在金融机构中的发展对策与方向(一)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在当今时期利率市场化情况下,金融机构需要积极优化自身经营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应用管理会计在金融机构发展中仍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金融机构应当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会计方式,使其适应时代要求。1.应用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与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戴维-P.诺顿,二人共同由战略管理工作出发,兼顾管理工作实际运行中的缺陷,并对其加以完善,最终于九十年代提出了更为完备的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理论。就提出理论的初衷而言,平衡计分卡所扮演的角色是绩效管理工具,但在其投入使用后,已进一步被开发出了其余各项新功能,并在全世界范畴中得到了越来越广阔的应用范围。到目前为止已有越来越多具备创新意识的企业开拓了应用平衡计分卡的新途径,将其在企业战略中有效应用。平衡计分卡沿用至今已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内容中,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有力保障,也是更具生命力的企业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能从财务角度与非财务角度等不同方面出发,多方位考核金融机构绩效,不仅能识别金融机构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能识别其面临的非财务风险。首先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日渐提升,金融机构更需深入分析客户群与产品偏好等,完善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囿于利率的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机构资本成本选择,因此为规避财务风险,金融机构需要侧重于全面分析各类金融产品收入构成,并以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选择倾向为依据制定收入情况表,以此对金融产品销售构成做出预判,最终以预算为依据制定产出。同时金融机构也需要考虑利率变动影响资本的问题,对金融机构所受风险与收益做出权衡。在此基础上,使用平衡计分卡在非财务风险角度需要考核客户满意度,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分别调查金融产品创新情况,同时调查客户满意度,再以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为依据完成金融产品优化,进而考察金融产品与客户群配置等各方面情况,最终为其配置更为契合的金融产品资源。2.强化风险预算工作风险预算工作是金融机构运营中的重点,尤其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新时代,风险指数也无形中日渐提升。在金融机构运营进程中,需要在事中时刻对金融资产流动性做出监测,一旦在监测过程中发现与预算差距过大的内容,则需要及时介入,以使降低能有效减少。其次,金融机构可建立管理财务报表体系以对自身风险进行精准评估。金融机构同时应当做好事前财务报表预算编制,并建立管理报表,明确风险指标,在此基础上形成可及时处理金融机构潜在风险的应对体系。同时金融机构需要在事中对财务报表涉及的指标做出合理分析,并找出可能存在风险的因素,并对此类因素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最后,金融机构也需要分析各类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找出实际情况与预期差异的原因,并由此深入分析,针对差异建立责任追踪机制,找出金融机构造成损失的事项,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负责人。(二)充分利用大数据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在科学技术取得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大数据技术不仅参与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在金融机构发展进程中,大数据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各个金融机构发展的有力工具。金融机构管理会计由制定预算入手,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等各个过程都需要参照大数据。金融机构具备大数据基础,更易开展相关研究并制定决策,由此可见,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可通过分析数据与预测数据提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使企业能更为迅速地获得来自金融机构的决策,并为其经营状况提升可靠评价。结语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推动下,管理会计已取得了日渐瞩目的地位,在金融机构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更为重要。新时代视域下的金融发展尤为迅速,但与其发展相伴而来的是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类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更应在运行过程中积极探索管理会计应用途径,以提升金融机构竞争能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