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目(精编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目(精编3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目(精编3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教学目的1教学目的:通过此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楚辞》的相关知识和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创作及其特色,结合屈原的文章深入体会。教学重点:总体讲述屈原的创作,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文自主学习,并对文章进行具体分析。一、关于《楚辞》楚辞渊源于楚国的文化,来源于楚国的民歌。它是战国后期发展起来的楚国诗歌的总称,是公元前四世纪到三世纪间由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它的句式参差错落,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篇幅也较长。这些都宜于反映更为复杂的思想内容。楚辞多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作品,与楚地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相一致,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汉代人把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为“楚辞”,以后又称为“骚体”。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模仿楚辞形式的作品汇编成集,题为《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二、屈原及其创作(一)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屈原名平,字原,具有“美政”思想,向往贤能政治,主张建立正确的法度,使国家富强。被流放后,创作了许多悲愤沉痛、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据《汉书·艺文志》(班固)记载有25篇。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始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他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专著的新纪元。屈原“楚辞”的特点是一种骚体形式,这一形式是从民间歌曲,特别是楚声歌曲学习来的。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而代之以从三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而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的艺术风格又是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远祖。(二)屈原的创作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刘向校定的篇数有25篇。具体篇目包括:1、记叙屈原生平思想的:有《离骚》、《卜居》、《渔父》、《远游》、《九章》(9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这是一组政治抒情诗,采用“白描”手法,以较多的景物描写,开了文章写景的先河。著名的《桔颂》通过称赞楚之特产桔树,赞桔“深固难徙”的品质特性,用桔果金色内白来比喻作者的美质,诗调积极向上,是最早的一首借物咏志的诗歌)。2、记述祭神乐歌的:《九歌》(11篇),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国殇》、《礼魂》,这里的“九”指多数,即多首祭神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祭奠所创作的祭歌,并以古代乐歌为名。3、屈原的读书笔记:《天问》提出了100多个问题,表现了屈原对传统的怀疑和反抗精神。三、文选《湘夫人》赏析:(一)作品背景:《湘夫人》是《九歌》祭神乐歌中的1篇,和《湘君》是一个整体,分别祭祀一对配偶神——湘水男神和湘水女神。这是两首十分优美动人的恋歌。此诗题目为《湘夫人》,但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全诗抒发了湘君等候湘夫人不来的怅惘心情。虽然表现的是神与神的爱恋,却也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爱情生活,特别是诗中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屈原始终一贯的积极进取精神。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久候湘夫人不来的怅惘、懊恼心情和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深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执着追求。(二)作品结构:《湘夫人》是湘君的独唱,它以湘君赴约不遇的复杂变化的跌宕起伏的心情为中心线索,描述了感情变化的流动轨迹:刚到约会地点,不见湘夫人时顿起忧愁(“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等到夜幕降临仍不见湘夫人时,愁情加深,以至懊恼,在懊恼中追悔以往错失良机,心情更加痛苦,以至神智恍惚(“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在恍惚中进入对美好生活的幻想,达到了全诗感情的高潮(设想和湘夫人会见后的共同生活环境,设想在新的环境中的美好生活,设想新环境中的热闹场景,虽然都是空虚的幻想,却表现了湘君追求的执着);高潮过后,心情平静,终以旷达自解(“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简单地说,通篇感情流程就是:忧愁→懊恼→追悔→恍惚→幻想→宽解,这种感情流程像一条抛物线,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平缓,线索清晰,结构完整,既起伏跌宕,又融会贯通。(三)作品的艺术性:《湘夫人》是一首抒情诗,作者以诗缘情,竭力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清秋时节,洞庭起波,木叶凋零,所爱之人可望而不可即,一切都似梦似幻,自己久候湘夫人来临,却始终未能相见,忧愁、失望、怅惘、感伤,所有内心情绪油然而生。这种将景物、人、事、现实、追忆、理想、幻想都熔铸在一时的心理活动之中,既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又完整和谐的艺术整体,又渲染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悲凉的环境氛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其次,诗人善于用反常的比喻,形象地描绘湘君哀怨、忧愁、爱慕、怀念等复杂的内心感受,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富有表现力。“鸟何”、“罾何”、“麋何”、“蛟何”四句,不是现实景象,而是现实景象和自身处境的对比中所生发出的假想景象,以景衬情,衬托出湘君内心的焦急和极度的懊丧。再次,屈原善于用“香草”、“芳椒”等高洁雅致的事物来寄托感情,描摹理想。这种香草比兴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一方面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恋仰慕,用心良苦,另一方面也成为屈原廉洁志行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情于物”、“托物以讽”也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体现。另外,诗歌的语言单纯自然而又情味幽深,句式以六字句为主,整齐中略显变化,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基调相一致,同时“兮”字的大量运用又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教学目1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了解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2、能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征。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力。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2、初步了解《红楼梦》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3、能结合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方法:分组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脑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师: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的人生有三恨:一恨鲋鱼有利;二是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真是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二、整体感知、全面了解1、请把你了解的有关《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介绍。2、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三、精读经典情节,感受人物特点1、多媒体显示: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6个经典故事情节的图片及文字内容的相关介绍。2、欣赏视频: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片段。3、你说我说大家说:经典情节复述,要求简明扼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喜欢或感动的故事情节,然后小组代表向同学汇报。四、品读主要人物结合刚才《红楼梦》经典情节的再现,你认为贾宝玉、林黛玉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分组讨论:代表回答。(师引导学生主要从这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性格进行品评。)师总结: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是个貌美若仙、才智过人、体弱多病、品质高洁的人。(多媒体显示)五、欣赏其他人物风采1、多媒体显示:宝钗、凤姐、探春、湘云、迎春、晴雯、袭人的人物的图片及文字介绍。2、学生欣赏美丽图片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人物作介绍,从而激起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六、艺术成就。(多媒体显示)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1、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红楼梦》,就小说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两篇读书笔记。2、完成《红楼梦》测试题。教学目的3教学目的:结合歌曲《祖国颂》,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同音连续重复?让学生体会和欣赏音乐中所包含的情绪及表达方法。高中音乐课、欣赏课教案一、自我介绍及导课。1、今天是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欣赏音乐的第一课,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安静应该是必须的一种条件。试想,在嘈杂的环境中有可能进行音乐创作或者音乐欣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请同学们配合我,让我们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我们成功的进入音乐的美妙世界创造前提条件。2、首先老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可能同学们对最后一项的感觉比较明显,是的,音乐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力是很强大的,比如在我们听《义勇军进行曲》时情绪会比较激昂,听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是心中会感到凄凉悲伤,这些都是音乐在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祖国颂》,听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授新课1、用录音机放《祖国颂》的音乐(欣赏一部分),对作者及背景进行介绍。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为《今夜到处有歌声》)。影片在1958年元旦献映后,这首歌就随之广泛流传至今。歌曲的体裁是颂歌。颂歌是一种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是歌颂祖国、英雄或歌颂作者所崇敬的人物和事物。《祖国颂》为混声合唱歌曲,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F大调、单乐章,分为A、B、A三个部分。A段(第一部分),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开头是男高音领唱和合唱形式的乐段,旋律悠长、开阔,中段有一段朗诵伴有优美动听的复调合唱,具有秦腔的某些特点,而朗诵词之后则配上了2/4拍子的曲调:“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速度转快,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间奏之后,进入B段(第二部分)。B段旋律悠扬而富有民族特色,是领唱、合唱形式。在d小调上的舒展、深情的分节歌,先后由女高音、男高音和派劳动、丰收的喜人景色。赞美了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再现的A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的变化反复,节拍由4/4拍变为6/8拍,略去了朗诵段落,气息更为宽广,意境更为壮丽,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和歌颂。三、课堂练习在我们欣赏和了解《祖国颂》之后,同学们也一定喜欢上了这支气势宏伟的颂歌,下面我们就来练习《祖国颂》的合唱片段。带领同学联系主旋律声部,然后逐步加入其他声部。四、总结音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提高素质与修养的必修课。今天同学们与老师配合的很好,出色的完成了今天的教学内容,请大家再课下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下节课共同回答,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