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教材分析最新4篇【导读】这篇文档“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教材分析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教材分析1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2011-05-1915:59:26|分类:默认分类|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本学期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一、本册结构本册主要是学习运用Flash、GifAnimator、UleadCool3D工具制作动画。教材在结构安排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动画的类型进行编排。全册共23课,第1课是对动画基本知识的介绍,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第2——22课安排了二维动画的制作(其中第2——21课是Flash动画制作,第22课是GIF动画制作)。第23课是三维动画的制作。Flash是最常用的动画制作工具,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学习Flash动画制作,包括补间动画、逐帧动画、引导线动画、遮罩动画等。教材精心设计了学生喜爱的、熟悉的主题活动,通过完成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在快乐中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创作动画。教材在编排上还考虑到了学习活动的时令季节,如《下雪了》一课排在第10课、《春节贺卡》排在11课,基本和季节、节日保持一致,这样的安排便于教师创设学习情境。二、目的和要求本册教材为教师留了一定的机动课时。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意见,信息技术每周安排不少于1课时,一学年可安排36课时。本册共编排23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灵活使用。建议第一学期学习12课,第二学期学习11课。本册教材基本上以主题活动任务组织编排。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或任务——采集素材或信息——动画制作——讨论交流——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锻炼,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任务驱动”中,任务的提出非常重要。在教材中,任务分为两种,一种是小任务,即“试一试”。这种任务一般是结合动画学习内容而设置的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和尝试性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某些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另一种任务是大任务,即“创造性”任务,教材中每一课的标题就是大任务,这些活动任务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应用中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在进入具体的创作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素材加工和动画创作(注意引导学生使用前面收集的素材),并给予基本的技术支持。对于技术的学习教师要给予指导,但不是就技术讲技术。技术的学习是整个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支撑,是创作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教学时不要从技术角度出发,以技术出结果,而是以需求选技术,用技术实现创作。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优生突出的特点是学习态度端正,按时上课这些学生装操作姿势正确,击键方法灵活,上课也较好,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强,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后进生的缺点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纪律较差,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对基本理论掌握教差,不愿意也不能从理论上搞懂一些问题。学生开始学习操作技能了,但是操作不熟练。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有电脑的小部分学生操作水平较高。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一、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到不备课不上课,努力把课讲好。二、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同时,发展个人爱好和兴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操作三、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尽可能浅显一点,并注意平时反复强调重点知识点。四、重点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多安排这方面的练习。五、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模仿与探索活相结合,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六、律方面要严格管理,要听从教师指挥,不能乱动机房中的各种设备,还要保护机房里的计算机和各种设备。七、思想教育:A、热爱科学,自主钻研学习。B、互相帮助,勇于探索。C、学以致用,为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工作打基础。D、安全、保密的意识。八、能力培养:A、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的思想。B、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培养学生的信息意思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技能。D、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E、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三年级上5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郑家庄小学:安华第一单元叩响信息技术的大门第一课信息海洋中的人类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信息并了解人类信息的发展史。2.了解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史教学重、难点: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的发展史教学内容:学习并了解人类信息的发展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这门课叫《信息技术》,你们知道什么是信息吗?二、新授:1、了解信息的概念学生自读课本,认识信息的概念“信息通常是指事物和消息中具有的含义。”2、了解信息包含的内容既然信息是指事物和消息中的含义,那么它又包括哪些内容呢?比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味道等3、知道人类是如何感受信息的阅读课本,了解“人类的耳朵、眼睛、鼻子、嘴、皮肤、表情、动作甚至姿势都能感受或表达信息,大脑是人体处理信息的中心。”4、学习并了解信息的发展史1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郑家庄小学:安华师:既然如此,不同事情的人类对信息的表达和处理必然存在着差别,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信息的发展历史,请你自己阅读课本,然后按顺序说出信息的发展以及形式。(1)几千年前撒哈拉地区有人类留下的岩画;(2)中国殷商时期刻在龟骨上的文字;(3)非洲至今仍然流传着土著的舞蹈;(4)我国战国时期的编钟;(5)古时候的烽火台和竹简;(6)中国古时候的造纸术和印刷术;(7)一些保留下来的史书,比如司马迁的《史记》。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以及人类自古至今的信息发展和形式,也从而带大家走进了人类信息的大门。四、课外作业搜集并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2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郑家庄小学:安华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信息,谁来说说什么是信息?(信息通常是指事物和消息中具有的含义。)二、新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这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你能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一下什么是“信息技术”吗?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递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下边我们就来学习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史。1.学生自读课本内容,初步感知信息技术的发展。2.教师总结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3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郑家庄小学:安华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3.教师讲述计算机的发展史第一阶段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主要特点是:(1)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大,成本高。(2)采用电子射线管作为存储部件,容量很小,后来外存储器使用了磁鼓存储信息,扩充了容量。(3)输入输出装置落后,主要使用穿孔卡片,速度慢,容易出去使用十分不便。(4)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主要特点是:(1)采用晶体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能耗降低,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均得到提高。(2)普遍采用磁芯作为贮存器,采用磁盘/磁鼓作为外存储器。(3)开始有了系统软件(监控程序),提出了操作系统概念,出现了高级语言。第三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69年)主要特点是:(1)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从而使计算机体积小,重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速度有了更大4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郑家庄小学:安华的提高。(2)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取代了原来的磁芯存储器,使存储器容量的存取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增加了系统的处理能力。(3)系统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多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软硬件资源。(4)在程序设计方面上采用了结构化程序设计,为研制更加复杂的软件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第四阶段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主要特点是:(1)基本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重量,成本均大幅度降低,出现了微型机。(2)作为主存的半导体存储器,其集成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储器除广泛使用软,硬磁盘外,还引进了光盘。(3)各种使用方便的输入输出设备相继出现。(4)软件产业高度发达,各种实用软件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户。(5)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计算机网络把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6)多媒体技术崛起,计算机集图象,图形,声音,文字,处理与一体,在信息处理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与之对应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实施当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都宣布开始新一代计算机的研究。普遍认为新一代计算机应该是智能型的,5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郑家庄小学:安华它能模拟日的智能行为,理解人类自然语言,并继续向着微型化,网络化发展。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史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四、课堂作业完成课后《成长日记》。6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郑家庄小学:安华第二课电脑的秘密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2.学习并了解数据的存储方式。教学重、难点:认识并了解计算机的硬件。教学内容: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存储形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你们了解计算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机的组成。二、学生自学请你打开书,阅读课本中的内容,了解一下计算机的组成,说说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都是干什么的?学生自己读书,然后交流体会三、教师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指构成计算机的所有物理部件的集合。从外观上看,由主机、输入和输出设备组成。根据冯·诺依曼原理,将计算机分成输入设备、存储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使计算机从外部获得信息的设备,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手写汉字输入设备,数码相机、触摸屏等。7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郑家庄小学:安华输出设备:计算机中把信息处理的结果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存储器:计算机的记忆和存储部件,用来存放信息。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内存:存储程序和数据,又可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外存:长期存储程序和数据,容量大。主要有三种:软盘、硬盘、光盘和优盘。硬盘是一种硬质圆形磁表面存储媒体,不但存储量大,而且速度快,是目前计算机主要的存储设备。按光盘读/写功能来分:只读(CD-ROM)、一写多读(CD-R)和可擦型光盘。存储容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一个字节由八位二进制数(Bit)组成。为了表示方便,还有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换算关系:1KB=210B=1024B1MB=210KB=1024KB1GB=210MB=1024MB运算器:是计算机实施算术运算和逻辑判断的主要部件。例:+、-、×、÷、<、>、=、≠等。控制器:指挥、控制计算机运行的中心。作用:从存储器中取出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