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国际收支与国民帐户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核算Y=C+I+G(1)Y=(C+I+G–M)+X(2)Y=C+I+G+(X-M)(3)GNP=GDP+NFP(4)Y=C+I+G+X(5)Y=C+S+T+M(6)(5)-(6):–(X–M)=(I–S)+(G–T)国际收支调节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二、国际收支的政策引导机制三、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失衡时,在没有人为力量干预的情况下,有时经济体系内部会自发地产生某些机制,使一国国际收支失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减轻,乃至能自动恢复均衡,这就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根据起作用的变量不同,可将自动调节机制分为四类:汇率调节机制、利率调节机制、价格调节机制和收入调节机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1)价格机制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余额低于其意愿水平,居民就会缩减对商品和劳务的开支→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增加,贸易收支改善汇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外币需求大于供给→外汇升值,本币贬值→进口品变昂贵出口相对便宜→如果该国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那么本币贬值将会改善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并使其国际收支趋于均衡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2)收入机制国际收→对外支→国民收→社会总→进口需求→贸易收支逆差付增加入下降需求下降下降支改善国民收入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也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因为国民收入下降会使居民对外国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从而使整个国际收支得以改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3)利率机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会通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起到减轻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作用。如:在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的情况下,如果货币当局采取稳定汇率政策,就必然会干预外汇市场,抛售外汇储备,回购本币,从而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下降。货币量的减少会产生一个提高利率的短期效应,导致本国资本外流减少,外国资本流入增加,从而使该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得以改善,并减轻国际收支逆差的程度。如果出现顺差呢?二、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引导)机制虽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状况,但这一机制只能在某些经济条件或经济环境中才起作用,而且作用的程度和效果无法保证,作用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当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时,往往不能完全依靠经济体系内部的自动调整机制来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而有必要主动运用政策引导机制来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引导机制(1)1、资金融通政策(外汇缓冲)动用官方储备使用国际信贷一般的做法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适用于:对付短期性国际收支赤字。优点:避免调整痛苦,实现经济稳定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2)2、支出增减政策(需求管理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POLICY)运用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提高或降低收入、物价和利率水平,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周期性失衡和货币性失衡。可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公债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法定准备金紧缩性政策可以减少总需求和总支出,改善国际收支以国际收支逆差为例,财政当局可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从两方面恢复均衡:一方面,减少政府支出或增税会通过乘数效应成倍地降低国民收入,收入降低又会相应地压缩进口,从而使经常账户恢复均衡。另一方面,抑制总需求又会降低通货膨胀率或使物价下降,提高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也有利于减少经常账户逆差。但在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国民收入和价格的下降往往也伴随着利率的降低,在资本的国际流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会引起大量资本流出,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抵消经常账户收支的改善。因此,在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适当进行资本管制,将有利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发挥更好的效果。以国际收支逆差为例,中央银行可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降低货币供应量,一方面可抑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放慢经济增速,减少进口支出,改善经常账户状况。另方面,货币供应量减少会导致价格下降,提高一国出口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出口增加使经常账户逆差减少。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中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影响不同于财政政策。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将提高而不是降低利率,在资本的国际流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会吸引大量资本流入,导致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顺差,使国际收支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在国际收支失衡调节中,货币政策将比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3)3、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OLICY)不改变总需求和总支出规模,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汇率政策(经济杠杆)财政管制(经济杠杆)直接管制(行政手段)贬值、高关税、增加补贴可以改善国际收支汇率政策:在不同的汇率制度背景下,实施汇率调整政策的做法不尽相同,主要有:①汇率制度变更:在原先采用固定汇率或钉住汇率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巨额国际收支赤字,当局可以采用浮动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允许汇率由市场供求自行决定,让汇率的自发变动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②外汇市场干预:在汇率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当局可通过参与外汇交易,操纵本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③官方货币贬值: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由一国货币当局确定,而非由市场供求决定。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公布本币贬值,直接运用汇率作为政策杠杆实现奖出限入,以消除其国际收支逆差。财政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管制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成本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目的的政策措施。各国经常采用的财政管制方法主要有:①进口关税政策,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税率来限制进口数量,或者通过降低进口生产资料的关税来扶植本国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产业的发展;②出口补贴政策,如对出口商品发放价格补贴或出口退税等;③出口信贷政策,如由官方金融机构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优惠贷款等。贸易管制是指政府采取的直接限制进出口数量的政策措施。各国经常采用的贸易管制方法主要有:①进口配额制,即由政府规定在一定时期内部分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②进口许可证制,即由政府通过发放进口许可证来限制进口商品的种类与数量;③规定苛刻的进口技术标准,包括卫生检疫条件、安全性能指标、技术性能指标、包装和标签条例等;④歧视性采购政策,即要求政府部门和国营企业必须尽量采购国产品,限制购买进口商品;⑤歧视性税收,即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销售税、消费税等。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而对外汇交易所进行的限制,包括对外汇买卖、外汇汇价、国际结算及资本流动等诸多方面的外汇收支与交易所做的规定。常用外汇管制方法主要有:①贸易外汇管制:出口所得外汇收入须全部或部分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进口所需外汇支出需要在外汇管制机构的批准下从外汇指定银行购汇;②非贸易外汇管制:对绝大部分非贸易外汇实行许可证制、限额制、预付存款制、以及课征非贸易外汇购买税等;③资本输出入管制: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优惠政策与措施,吸引国际资本流入,限制资本流出;④非居民银行账户管制,根据非居民银行账户产生原因的不同,通过设立自由账户、有限制账户以及封锁账户等形式,对外汇交易以及国际结算等加以限制;⑤对黄金现钞输出入进行管制;⑥实行复汇率制:根据外汇的不同来源和使用情况,制定和利用多重汇率,常见的做法主要有固定的差别汇率制、混合汇率制等。以直接管制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优点首先在于其效果迅速而显著。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必须先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外汇供求产生影响后,才能发生效果。因此,不但需要一段时间,而且不一定能够完全达到预期目的。但实施直接管制政策,只要政策当局处理得当,即可迅速达到预期目的。其次,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为局部性因素时,较易针对该部分实施管制,因而不必使整个经济发生变动,而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则较难做到这点。然而,直接管制政策有若干弊端:①直接管制会对价格机制发生阻碍作用,不利于自由竞争和资源最佳配置,社会福利也难以实现最大化;②由于直接管制措施易于察觉,因而比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更易招致他国的责难或报复;③暂时得到政策保护的受益者,在这种政策措施已经变得没有必要之后,也总是不愿让它废止,因而直接管制措施有一种长期持续的倾向。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4)4、供给调节政策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长期性政策,克服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制度创新通过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可以提高一国整体科技水平,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提高进口替代品竞争力,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目的。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包括: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技术发明与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加大技术引进、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三、国际收支国际协调机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密切相关,各国经济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当一国试图采取有利于本国国际收支恢复均衡的调节政策时,肯定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特别是有可能使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完全分散的独立决策,在考虑政策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择对本国国际收支最有利的政策;另一种方式则是对各国政策进行某种程度的国际合作与协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前一种决策往往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如果各国都试图采取损人利己或者以邻为壑的调节政策的话,最终谁都不能从中得到任何益处,而且还会使整个经济体系缺乏效率。因此,加强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是十分必要的。从狭义上讲,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是指各国在制定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各国之间的磋商等方式来对某些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进行共同设置。最典型的是通过设置共同的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来协调各国之间的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欧元区便是这种国际协调的典型案例。从广义上说,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具有更加广泛的内容,它包括凡是在国际范围内能够对各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产生一定程度制约作用的一切行为。按照协调程度的不同,国际收支国际协调机制可以由低到高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信息交换:即各国在分散决策的前提下,相互交换为实现国际收支均衡所用调节政策的工具类型、搭配原则以及作用机制等信息;2.危机管理:它是指在出现突发性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下,由各国共同采取适当的调节政策以渡过危机;3.避免共享变量的冲突:即由有关国家就共享变量(如汇率)达成共识,以避免因意见不一采取不同措施造成国际收支失衡;4.部分协调:是指仅将部分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纳入共同政策的范畴。欧元区的政策协调就是实行统一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其它经济政策则具有一定的独立性;5.全面协调:是将不同国家的所有调节政策都纳入协调范畴,最大限度地获取政策协调的收益。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有两种协调方式:相机性协调和规则性协调相机性协调是指根据各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情况,在没有既定协调规则的条件下,通过各国之间的临时性协商确定各国应采取的政策组合。(事后)相机性协调的优点在于可针对具体情况就更为广泛的问题进行协商缺点有两个:一是可行性较差,每次政策协调行动实际上都是各国政府之间的一次讨价还价过程,不仅政策协调的决策成本很高,而且很难对各国政府真正形成制约作用;二是缺乏可信性,很难在缺乏明晰规则的情况下,通过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来合理影响公众的心理预期,从而给政策协调带来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相机性协调规则性协调规则性协调是指通过制定出明确的规则来指导各国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协调。规则性协调的优点在于决策过程清晰,政策协调的可行性与可信性较高,政策协调的效果也比较明确,因而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欧元区成员国的政策协调,都是规则性协调的典型案例。虽然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可给参与协调的国家带来许多利益,但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协调带来的利益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第一,从协调行为来看,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往往会导致相互间缺乏信任,从而使各国产生用较少付出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