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识记字音鸾回车(luán)石扉(fēi)瀛洲(yíng)天姥(mǔ)剡溪(shàn)渌水(lù)谢公屐(jī)倚石(yǐ)殷岩泉(yǐn)水澹澹(dàn)訇然(hōng)渚清(zhǔ)潦倒(liáo)湓浦(pén)铮铮然(zhēng)倡女(chāng)贾人(gǔ)呕哑(ōuyā)迁谪(zhé)浔阳(Xún)荻花(dí)钿头(diàn)轻拢慢捻(lǒngniē)霓裳(ní)幽咽(yè)水浆迸(bèng)西舫(fǎng)敛容(liǎn)虾蟆陵(há)红绡(xiāo)嘲哳(zhāozhā)银篦(bì)二、通假字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列,同“裂”,分裂)三、古今异义失向来..之烟霞(古义:原来。今义:从来;一向。)明.年秋(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因为..长句(古义:两个单音节词,“因”,于是,“为”,创作。今义: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副词,突然;“出”,动词,出现。今义:冲出;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使超过一般)弟走从军阿姨..死(古义:教坊中管歌女的头目。今义: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母亲的姐妹;对保育员或保姆的称呼)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去来..江口守空船(古义;走了以后。今义:离开了又回来)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拟声词,形容虫叫声等)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四、一词多义列列缺霹雳(动词,同“裂”,分裂)仙之人兮列如麻(动词,列队)登身登青云梯(动词,攀登)登轼而望之(动词,登上)五谷丰登(动词,庄稼成熟)五子登科(动词,考中)回渚清沙白鸟飞回(动词,指鸟盘旋飞翔的样子)奔流到海不复回(动词,返回)事古来万事东流水(名词,事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动词,侍奉)苦艰难苦恨繁霜鬓(副词,极)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劳苦功高(形容词,辛苦)为因为长句(动词,创作)为初为《霓裳》后《六幺》(动词,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替,给)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倾”的趋向,向东南)云青青兮欲雨(名词作动词,下雨)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方位名词作状语,从中间)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作动词,弹奏)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作动词,侍奉)无边落木萧萧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从高处到低处,落下)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歌以赠之(名词作动词,作歌)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作状语,在梦里)(2)动词的活用栗深林兮惊层巅(动词的使动用法,栗,使·····战栗;惊,使·····惊)(3)形容词的活用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作动词,“重”,看重;“轻”,轻视)五、句式积累(1)省略句送客湓浦口[省略介词“于”,即“送客(于)湓浦口”]使快弹数曲[省略宾语“之”,即“使(之)快弹数曲”]感斯人言[省略介词“于”,即“感(于)斯人言”](2)倒装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即“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即“于江湖间转徒”)(3)被动句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迁谪”本身含有被动意味)感斯人言[感(于)斯人言,“于”表被动]钿头银篦击节碎(“碎”,被敲碎,表意念上的被动)血色罗裙翻酒污(“污”,被沾污,表意念上的被动)江州司马青衫湿(“湿”,被浸湿,表意念上的被动)课堂预热一、作者专栏“谪仙人”——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生平:李白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击剑行侠。25岁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饱览名山大川,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天宝初曾因诗名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年余即赐金还山,离开长安。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因受牵连,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后卒于当涂。代表作:诗篇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集有《李太白集》等。作品特点:豪放飘逸,极富想象,巧用修辞,直抒胸臆。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强音。他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诗,在这些诗歌中,诗人不是冷静细致地表现生活,而是借助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拟来抒发胸臆。如他在批判安史之乱时,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在表达强烈的愤懑时,他大声地高歌。二、文题解说“天姥”指天姥山,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梦游天姥”指梦中游历天姥山,是本诗的主要内容。“吟”本指吟咏,即作诗。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如《白头吟》。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留别”指临行前留下诗作向朋友告别。三、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0多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唐玄宗仅把他当作供已消遣的御用诗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即将由东鲁(今山东一带)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这首诗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东。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李白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和宫廷斗争的残酷。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机,写下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朋友表明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决裂的态度。四、知识链接游仙诗游仙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代表诗人是郭璞。诗歌以“游仙”为名始于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汉魏六朝是游仙诗兴起和成形的阶段,它为后代奠定了一个基本的范式。游仙诗在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手法。道家神仙典故的运用,则使游仙诗给浪漫主义诗歌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对后来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登高一、作者专栏“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为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所以也称他杜少陵;杜甫晚年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故称杜甫为杜草堂。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代表作: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诗集《杜少陵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诗歌特点:沉郁顿挫。二、背景资料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留寓夔(kuí)州时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诗人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抱病登台。三、知识链接1.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律诗格律要求严格,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在格律上的规定如下:①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②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③调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交互的原则处理。④讲对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又分为工对、宽对等。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同、意义大体相对即可。2.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是杜甫诗作的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内容上的厚实丰满。无论是描摹现实,还是勾勒历史,杜诗都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登高》中的“艰难苦恨”四字,包含着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②情感上的起伏回旋。杜诗中的情感表达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着隐显缓急的变化。③表达上的迂折含蓄。诗人往往将充沛的感情隐藏于心灵深处,九曲回肠冲撞旋转,并不肆意倾泻。琵琶行一、作家专栏“诗魔”——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年间中进士,官至左拾遗。元和年间,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与元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白居易在文学上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白居易一生诗作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琵琶行并序》《长恨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等。著有《白氏长庆集》。诗歌特点:通俗平易。叙事直切,描绘真实,明白晓畅,平易浅显。二、背景资料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由强盛走向衰落。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官僚集团互相倾轧,政治异常黑暗。白居易在任左拾遗时,同情民间疾苦,反对宦官掌握兵权,屡次上书,直言进谏,对时政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写下了大量的讽喻诗,同时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元和十年(815)六月,宰相武元衡被刺身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当时白居易任左赞善大夫(即太子属官),他率先上书请求缉捕凶手。当朝权贵便抓住这个把柄肆意攻击他“越职言事”,又诬陷他不顾母亲看花坠井而死,竟然写了“新井”和“赏花”的诗,“有伤名教”,最终朝廷将其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江州当时被看成“蛮瘴之地”,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州刺史的副职,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被贬官其实是一桩冤案,他遭受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送客到湓浦口,遇到一位弹奏技艺高超的琵琶女,听她诉说身世后,诗人既同情她的漂泊憔悴,又联想到自己的贬谪,悲人、悲己,于是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琵琶行》。三、知识链接歌行体“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一种体裁的名称,它是在学习和借鉴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一是在声律、韵脚方面不像格律诗那样要求严格,形式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二是篇幅有短有长,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只有18句,而白居易的《长恨歌》长达120句;三是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但有的也穿插一些三言、五言的句子。文学史上歌行体的代表作有高适的《燕歌行》(直接以“歌行”命名);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直接以“歌”命名);白居易的《琵琶行》(直接以“行”命名)等。课堂导学梦游天姥吟留别【任务1】如何理解诗人描绘的梦境?这里的“梦”具有怎样的内涵?【任务2】诗人是如何描写天姥山的?诗人写天姥山山势的时候运用了四重对比。如下表格:相关诗句对比的对象对比的结果运用的手法及效果天姥连天向天横天姥山与天比横运用了对比、衬托、夸张等手法,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峻挺拔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山与五岳比拔天姥山与赤城山比掩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山与天台山比倒、倾【任务3】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境虽奇,脉理极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