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能力测评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能力测评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村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着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节选自《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都维持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B.从现在的情形来说,远东这片大陆上的人都是拖泥带水下田村生活的了。C.从某个角度看,我们的民族和土是分不开的。土既是生存的资本,同时又是一种束缚。D.文中用白头偕老的老夫妻来比喻可贵的泥土,新颖、独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的能力。A项,原文只是说“据说”。B项,“都是”绝对化,原文是“最大多数的人”。D项,张冠李戴。“白头偕老的老夫妻”是“土地”的具体形象,“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从土气入手,借用美国朋友的话,论述了中原民族只会耕作的单一性思维。B.第二段通过奶妈和波兰民族的风俗两个示例,进一步突出“土”在文化中的重大作用。C.第三段通过农业和牧业、工业的比较,论述了“土气”产生的根本缘由是不流动性。D.第四段从语言入手,解读了中国乡土社会“基层人口流动”微乎其微的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述了中原民族只会耕作的单一性思维”错,应是“论述了‘土’对于中原民族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气”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对乡下人带有轻蔑性意味的称呼。B.“土”在我们的文化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三条大河流域的农业区尤为明显。C.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小,所以游牧民族是不土气的。D.因为乡村里的人口是附着在土地上的,所以缺乏流动性,结果就是常态性的世代定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推论有误。中原民族土气,中原民族对土地的依赖性大;游牧民族对土地依赖性小,故游牧民族不土气。(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走进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下辖的力乍村,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翠林修竹环绕村边,村道整洁干净、自然有序。村庄的环境不仅让村民自己住得舒服惬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客家风情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一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不仅如此,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石雕一条街”“民宿旅店”“休闲农场”等项目,让游客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新传承。“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是关键。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线路,使力乍村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呈现出无限美好前景。(摘编自《客家小村变身文化旅游走红》,有删改)材料二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2%,营业总收入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乡村旅游也在快速占领“小长假”的旅游市场,以2016年国庆节为例,小长假期间全国出游超过10公里的游客总计约1.86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约为1.29亿人次,约占同期旅游人次的69%。选择乡村游的游客以青壮年群体为主,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而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但同样需要关注的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可见乡村旅游仍是发展方向之一。(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数说“旅游扶贫”》,有删改)材料三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或许与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过快相关——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久了,人们往往就更加渴望追寻那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受。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受访者平均每个月会到乡村地区旅游一次。下图是对各种进行乡村旅游的游客出行目的分析数据图。(选自《新华网数据新闻》)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整合,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半数以上”“青年出行”说法错误,原文是“半数以上受访者平均每个月会到乡村地区旅游一次”,不是半数以上乡村旅游游客,也不只是“青年出行”。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南儋州力乍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极具参考价值,它是乡村旅游的一个典型缩影,也是一个具有乡村旅游特色的成功案例。B.“寻找乡村美食”“亲子游”是大部分都市人去乡村旅游的目的,力乍村开拓体验农家生活的市场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主体需求。C.从投资角度看,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之一,而乡村旅游产业投资不断升温与乡村游客人数和营业总收入的增长密不可分。D.发展旅游产业的对象应该是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这正好印证了乡村旅游主要目的的调查表格的结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和图文转换的能力。B项,“‘寻找乡村美食’‘亲子游’是大部分都市人去乡村旅游的目的”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三图表,都市人去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和“与亲友增进情感”。还有“力乍村开拓体验农家生活的市场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主体需求”中的“主体需求”说法属于无中生有。6.请结合材料,简要阐述乡村旅游产业怎样才能“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6分)答:答案①乡风文明,保留独特的乡村风情。②有整体规划,发展培育乡村旅游经济产业链。③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引进专业人才。④适应时代的发展,迎合消费者需求,挖掘各种乡村旅游新形式。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文章所给的三则材料中,仔细阅读这三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如材料一“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客家风情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是关键”;材料二“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民宿客栈、艺术村落……新形式层出不穷”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整合概括乡村旅游产业怎样才能“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乡土情结柯灵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